廟會經濟

廟會經濟

廟會經濟是會展經濟的一部分,“廟會亦稱‘廟市’,是中國的市集形式之一。門票及攤位招租,成為廟會的兩個收入支柱,廟會的商業化,使之成為假日經濟的盛會。

興起

廟會經濟廟會經濟

從2007起,各個地方的廟會,逐步成為春節假日經濟的新興力量,而在一些內地和傳統歷史文化名城,廟會還承載了傳揚文化的使命,於是,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將廟會當作春節期間的重要項目來運作,促成了“廟會經濟”的興起。

發展潛力

作為中國傳統習俗,廟會迎合了人們在喜慶氣氛中的"消費衝動","逛廟會就是圖個樂兒"已成為多數人的共識。

來自廟會現場的經濟收益僅僅是這條產業鏈上的冰山一角。廟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顯然不僅僅局限於此。廟會在拉動假日消費的同時,其輻射作用也讓人驚嘆。廟會期間,整個太原動物園附近都是人流不斷,相關的行業都因為廟會受益匪淺,停車、餐飲、休閒等都是受益者,相關的群體也成為了直接受益者。

廟會對挖掘新的旅遊經濟成長點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弘揚了傳統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作為載體,叫響旅遊品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投資和消費,最終帶動地方及區域經濟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正月初一開幕到正月十六閉幕,16天時間裡,太原廟會吸引客流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再創遊客數量的新高。除去享受免費、半價等人群,僅以30萬遊客來計算,光門票收入就有300萬元。這不包括遊客在廟會裡參與其他收費類項目的消費。太原廟會不單單是一個廟會,它已經漸漸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的一個有力引擎。滾滾而來的人氣攜來了巨大的消費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餐飲、休閒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太原廟會的成熟衍變,某種程度上也看得出,廟會經濟作為春節經濟的主力軍已經漸成氣候。

贏利模式

在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廟會已經被經營成某種意義上的展會,並且建立了“門票+展位租金”的比較成熟的贏利模式。

北京地壇廟會進門是不要錢的,但是演出要錢,少的時候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上座率,吸引著當地人、外地人,甚至還有很多外國人。以太原廟會為例,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要儘可能多地挖掘同山西、太原有關的廟會文化,更多地將三晉文化、廟會文化、動物文化等多種文化融為一體。

負面影響

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北京各大公園春節廟會的籌備工作已經展開,備受關注的2013年各大公園春節廟會攤位費也於近期紛紛出爐。龍潭廟會最高攤位費從去年的15萬元增長到17萬元、地壇廟會最高攤位費從16萬元上漲到20萬元……不斷刷新的數據讓更多人看到廟會背後的巨大經濟利益,借廟會“創收”也成為廟會舉辦地和攤主的普遍心態。與此同時,食品衛生難以保障、商戶結構單一等問題也凸顯出廟會管理和廟會經濟中混亂的一面。如何把握廟會在商業運作和文化承載上的平衡,成為業界共同思索的問題。
天價攤位費引來搶租
2012年末,地壇公園和龍潭公園的兩場蛇年春節廟會攤位招標會賺足人們的目光。引人眼球的並不是盛大的拍價場面,而是高昂的攤位費。據記者了解,雖然公園管理方已經實行了限價,但今年地壇廟會的最高攤位費仍然高達20萬元,比去年增長4萬元,而龍潭廟會的最高攤位費達17萬元,比去年增長2萬元,並且首次實行了搖號制度。短短几天的春節廟會,攤位費竟然高達十幾萬之多,這令很多人咋舌不已。但是面對這種天價攤位,參與競標的人數依然很多,甚至出現數十人爭搶高價攤位,只能依靠搖號來解決的情況。
記者注意到,公園春節廟會攤位租金價格十餘年來經歷幾何級的增長。據往年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某公園春節廟會攤位尤其是食品攤位租金只要幾千塊,而在看到商業利益的情況下,承辦場地連年上調租金,2007年該公園春節廟會食品攤位租金已高達12.05萬元,2010年更是達到了30萬元的天價。
地壇、龍潭廟會攤位招標會之後,北京各大公園的攤位招標也陸續展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攤主表示,儘管其他公園廟會攤位價格不會像地壇、龍潭那樣高,但每年的租金上漲已經成為各大公園春節廟會的常態。
轉嫁成本保證有利可圖
僅僅七天的廟會竟然要十幾萬的租金,攤主們真的能從廟會中盈利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採訪到了龍潭公園廟會新聞發言人。該發言人告訴記者,以高價拍下攤位的人中,95%都是進駐龍潭十多年的老商戶,他們對自己的成本有一定的考量,能承受租金說明他們還是能賺錢的。
租金的上漲帶來商販成本上漲,所以廟會商品的價格也紛紛水漲船高,平時幾元錢的羊肉串到了廟會裡就賣到了15元甚至20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攤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經營的羊肉串其實和市面上出售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因為租金太貴,為了收回成本只好加價。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攤位如果是17萬元拍下的,那么把所有成本都算進去的話,一天要有8000元以上的交易額才能保證不賠本,而廟會上賣羊肉串的商戶有很多,競爭很激烈,但也並不是無利可圖,廟會舉行期間會有幾十萬的人流,好好經營還是能賺錢的。
這位攤主還表示,就以去年為例,廟會人流最高峰的時候一天的人流量大概在10萬左右,一天下來,他的攤位交易額可達到四五萬元。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攤位費如此之高還有人哄搶,確實是有利可圖。但是,在利益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無論攤位費或者是商品的價格怎樣高漲,都是一種轉嫁成本的行為,最後為其買單的還是遊客。
經濟利益鏈引發連鎖反應
攤位費一再上漲,攤主為了轉嫁成本而提高商品價格以從中牟利,這種並不健康的經濟利益鏈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
首先出現的問題就是虛高的價格。本來一件非常普通的東西,在進入廟會後被層層加利一躍變為節日的“奢侈品”。遊客們在廟會中花著較平時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消費,廟會商品的價格嚴重虛高每年都會成為遊客們口誅筆伐的問題。
再有就是攤位的“二手經營”問題。有很多賣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拍到廟會的攤位,怎么辦呢?這時,“拼攤兒”、轉讓攤位的現象就出現了。記者訪問了很多的貼吧和論壇網站,發現在廟會吧中轉讓攤位和“拼攤兒”的信息占了大多數。記者也聯繫到了一些求租、求拼的商戶,他們表示,這種事情是每年都會有的,只不過是隨著攤位費的上漲,“拼攤兒”的價格也漲上去了。轉讓的價格就更嚇人了,有的攤位甚至都會被炒到五六十萬元。圍繞攤位進行的“二手經營”增加了商戶結構的不確定性,也讓廟會經濟變得混亂。
與此同時,食品衛生也是廟會管理的難題。儘管龍潭公園等春節廟會已經採取了相應的食品安全衛生檢查,但是各大公園的春節廟會依然是食品不熟、以次充好問題的高發地。
還有就是商戶結構單一,那些以高價位拍到攤位的攤主想要讓自己的投入得到回報,必然會選擇低成本高利潤的商品,而食品憑藉其價格上漲空間大、易賣等特徵成為大多數攤主最好的選擇。所以就出現很多的“羊肉串廟會”、“地攤廟會”。很多網友都在網上評論,春節想去廟會?你去一個地方就知道全北京城是什麼樣了,因為都一樣。
針對廟會中出現的虛標價格、食品衛生、經營無序、商戶結構單一等問題,一些市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些事情年年在治理、年年又出現,甚至成為廟會的常態。
公園應做好廟會“管家”
就租金問題,記者採訪了地壇公園的一位相關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表示,攤位的租金由公園管理部門自身制定,並沒有相關部門的干預或相關規則的約束。這就集中體現了公園出現的問題在於思想意識的放鬆和缺乏相對應的規章制度來使廟會攤販的經營合理化。
龍潭公園廟會新聞發言人告訴記者,攤位價格是公園基於市場而定,並不存在胡亂開價。因為公園為了打造廟會品牌,一些裝飾和配套設施的檔次也相應提高了,所以攤位費也會連年上漲。該發言人還表示針對廟會出現的亂象,龍潭廟會和地壇廟會並不是沒有行動,兩家廟會特意選出幾處優質商鋪免費出租給了東來順等一批老字號企業,讓更多的老字號藉助廟會平台傳遞傳統民俗文化,同時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空間。針對往年出現的攤販管理難題,今年的地壇和龍潭廟會將“重拳出擊”——所有攤販必須實名上崗,而且攤位的工作人員將限定人數,下大力度杜絕拼攤、轉租行為的發生。此外,公園管理方將繼續聯合工商執法和衛生監測部門,每天進行檢查,一旦發現違規攤位,將取消經營權。雖然存在著種種問題,但從這些變化中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主辦方的公園,已經開始轉變思想,先從規章制度上下手,努力規範廟會,以做好廟會的“管家”。
平衡商業利益與文化承載
對於現在廟會經濟面臨的問題,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廟會的攤位招標、拍賣等形式看似可以滿足供求的關係,但並不能也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廟會的舉行是滿足市民對民俗文化需求的一種形式。如今的廟會形式過於單一,許多攤主又把高攤租造成的經濟壓力通過商品漲價的形式轉嫁給了消費者,這就會無形中讓廟會的舉辦變了味道。廟會承辦方也不能依靠這種“一年不開業,開業吃一年”的發展模式來盈利,合理的發展模式應該是豐富廟會項目,利用資源優勢[0.19%]創辦有自身特色的廟會,擺脫千篇一律。在他看來,廟會也存在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基於市場經濟規律,廟會主辦方應該找到自己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定位,從而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