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廉潔,社會永恆的價值追求。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作為一種社會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的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見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隨後一直沿用,直至今天。在發展的過程中,它也由個人的修養發展到對官員的道德要求,進而到今天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價值取向,一種社會的價值追求。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形成的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道德準則,現在更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法律準則。
所以,自古以來,“廉”與“禮”、“義”、“恥”並列為治國的四大方略,是國家管理的四大支柱。古語云:“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所以,針對國內的情況,早在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便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鮮明指出了要注重廉潔,堅持社會道德的正確取向。從而才能維持國家機器的高速運轉,保障社會的和諧和穩定。事實表明,只有穩定了,才會有發展;而廉潔正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籌碼。自古至今,“廉則國昌,腐則國滅”。自古以來,多少鮮活的例子,真實的故事,都說明這樣的一個道理。所以,各國都明確的指出,我們要發展、要和平就需要廉潔作為保障。
廉潔,還是個人的價值取向。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在於他在什麼程度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倡導的是奉獻主義,社會價值觀。而個人主義是廉潔的主要敵人,誤導著一些人走向世界不歸之路,損人又不利己。馬克思從實踐中總結得出:作為領導者,只有堅持人民民眾的路線,堅持民眾觀點才能有出路;腐敗、個人主義是只會害人害己,只有廉潔才是一條正確的路。稍有些明智的人,不想被人民和歷史拋棄的人,都會選擇後面的路,少數鋌而走險、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的,結果只有是被人們所拋棄。廉潔始終作為主流的價值取向而被大眾所認可。所以我們要有自己明亮的眼睛,識別是非,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和社會的路。
廉潔作為一種道德標準,價值取向,始終在社會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引領著大眾向著社會發展的方向前進。可是,仍有少數的人崇尚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一昧地追求個人利益,放棄了民眾觀點、民眾路線,放棄了正確的價值取向,鋌而走險,作出一些嚴重危害著社會的安全、人民的利益的事,為人民所深惡痛絕。
針對這樣一個問題,政府雖用了各種的辦法、手段,制定相關的法律嚴厲打擊這樣的行為,但是仍是有人要鋌而走險,去觸及這條“高壓線”,最終不但自己前程盡毀,而且還嚴重損害了人民的利益,國家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失。
因此,從源頭上杜絕這樣的一種行為便凸顯得尤為重要。
古語云:“欲治其國者,必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必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平天下”。修身為先,而後方可進行一些管理的事務。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因此,有“欲廉潔,先修身”這一論斷。
修身,反腐倡廉的主體訴求。
修身,就是指個人對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進行主動的、自覺的鍛鍊和修正,按照社會道德標準的要求,不斷的消除、克制自己內心的各種非道德欲望,努力將自己的品德修養提高到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而廉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道德,正好是“修”的對象。只有在自我的完善,自我的升華中形成“廉潔”這種價值取向,價值追求,並且保持永遠在心中指導著自己的行為。
修身,還是社會廉潔的基礎。
所謂基礎,即是最初的東西。修身是人自我完善的一種最有效,最經濟,也是最為持久的途徑,但是“修身”也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夠保證每一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總有一些立場不堅定的人,往往會抵不住金錢和私人利益的誘惑,從而陷入了腐敗的泥潭,一失足成千古恨,越陷越深,進而不能自拔。
所以修身只能是一種基礎,像是預防針,給注射一種抗原,在最初的體內形成抗體,提供最初的保護,但切不是永恆的,一旦被突破了,“病毒”也能長驅直入,侵害著人體,腐蝕人心。比如:胡長清、成克傑等人,哪個不是在戰爭中出生入死,為新中國的建設流血流汗的人,後來還是倒在了“糖衣炮彈”之下,晚節不保。所以只能說,修身作為一種防範的方式,是一種低成本的防範方式,但未必是高效的,因此仍要藉助法律的強制力量,從而加強自身的約束力,更能保障廉潔。
作為年輕的大學生,更應該重視自己的修養。“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通過“反省”自身,思考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自己的道德層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走人民民眾的道路。擁有一個高的起點,將來步入社會才會有個低落點。
小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鑑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醃製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係,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裡,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珅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珅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珅羞愧而去。
省委書記自定選單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書記王茂林帶省委調查組到花垣縣進行調查時,隨身帶著一份自定選單:一葷一素一湯。每到一地,他就親手將選單交給負責同志,反覆叮囑按選單備餐就連元宵節那天,也不例外。他的這一舉動,極大地鞭策和鼓舞了當地的幹部講廉潔 。
名言警句
1、金竹千年不變節,雲松萬年不彎腰。
2、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
3、志不可無,傲不可有,財不可貪,欲不可縱。
4、納諫求賢,有容乃大;激濁揚清,無欲則剛。
5、松竹梅,歲寒三友;廉正清,為官三要。
6、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7、大節不可失,小節不可縱。
8、心無私慾,自然會剛;人無邪念,自然公正。
9、位卑未泯濟民志,權重不移公僕心。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1、所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12、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
13、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效而後擇。
14、不作大官做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
1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6、人生的意義在於付出而不是索取。
1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私心毀名節。
19、以史為鑑知興衰,以人為鏡明得失。
20、甘守清廉報家國,不為貪贓羞兒孫。
21、儉以廉為本,奢為貪之源,戒之,慎之。
22、草生峰不顯偉岸,松長谷底不失高節。
23、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24、為人要勤奮,為民要服務,為黨要貢獻,為官要廉政
25、心為公自會寵辱不驚,兩袖清風始能正氣凜然
26、公僕銘胸,常聞警鐘;清廉舒坦,敬業從容。
27、正直坦蕩,表里如一。
28、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29、樂自清中出,煩自貪里來。
30、名節重於泰山,利慾輕於鴻毛。
3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2、莫以廉小而不為,莫以貪小而為之。
33、擋不住今天的誘惑,將失去明天的幸福。
34、扣錯第一顆紐扣將一錯到底,擋住第一次誘惑將一路順風。
35、不為富貴涉貪路,寧守清貧養廉名。
36、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37、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法律夢裡不驚。
38、守得清廉勝似富。
3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0、常懷感激之心,一生快樂無窮。
41、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