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現兼任中國植物病理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植病學會抗病育種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植病學會真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專題主編,《MolecularPlantPathology》、《中國農業科學》、《植物病理學報》、《植物保護學報》和《菌物學報》等刊物的編委。2017年11月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年起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4-2006年,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
1997-2001年在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從事麥類病害研究工作,為高級訪問學者;
1994年起任西北農業大學(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1991-1996在西北農業大學植保系從事植物病理學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
1990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病理專業博士學位;
1988-1990年,加拿大溫尼泊農部研究所訪問學者,並完成博士論文研究工作,1990年獲博士學位;
1981年西北農學院植保專業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研究領域
一直以病原真菌與寄主小麥的互作關係為主攻方向,從組織學、細胞學、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對小麥抗病機制和病菌致病機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索,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體系。主要開展小麥鏽病的流行學及分子生態學、小麥條鏽菌的基因組學及毒性變異規律、條鏽菌與寄主互作分子機理、小麥抗病資源的發掘利用以及寄主抗病機理的研究等。主要成就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48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獎7項;獲批國家專利3項;撰寫專著2部,參編著作23部。其中代表性著作和成果如下:
中國小麥條鏽病菌源基地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套用,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小麥赤霉病致病機理與防控關鍵技術,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條鏽病菌與小麥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礎,2011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小麥赤霉病防治基礎與套用研究,2009年,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小麥與條鏽菌互作機理研究及抗條銹相關基因的功能分析,2011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先後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教育部重大培育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國家攀登計畫、國家科技攻關、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和國家博士點基金等30多項課題,並參加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10餘項。
所完成的《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結構》和《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態》兩本專著是我國涉及這一領域僅有的兩部優秀著作。先後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主持完成的"植物病原真菌與寄主植物互作關係的超微結構和細胞化學研究"2003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主持完成的"繁6及衍生小麥抗條銹性變異及對策研究"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作品
主要學術論文(1)Kang,IrmgardZingen-Sell,H.Buchenauer.InfectionofwheatspikesbyFusariumavenaceumandalterationofcellwallcomponentsintheinfectedtissue.EuropeanJournalofPlantPathology,2005,111(1):19-28.
(2)康振生曹麗華鄭文明黃麗麗李振岐.2005.小麥條鏽菌條中29號生理小種SCAR檢測標記的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3(5):53-56.
(3)KangZhenshengandHuangLili.UltrastructureandMolecularCytologyonInteractionbetweenWheatandFusariumgraminearu.In:2ndAsiaConferenceonPlantPathology2005.25-28June,FacultyofScienc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
(4)Z.Kang,HuangLandH.Buchenauer.2004,Ultrastrcturalandcytochemical
(5)康振生黃麗麗H.Buchenauer韓青梅蔣選利.2004.禾穀鐮刀菌在小麥穗部侵染過程的細胞學研究.植物病理學報34(4):329-335.
(6)康振生黃麗麗H.Buchenauer.2004.小麥穗組織中脫氧鐮刀菌烯醇毒素的免疫細胞化學定位.植物病理學報34(5):419-424
(7)Z.Kang,H.Buchenauer.ImmunocytochemicalLocalizationofCellWall-BoundThioninsandHydroxyproline-RichGlycoproteinsinFusariumculmorum-InfectedWheatSpikes.JournalofPhytopathology,2003,Vol.151(3):120-129.
(8)KangZ.lilihuang,H.Buchenauer.Subecellularlocalizationofchitinaseand?-1,3-glucanaseincompatibleandincompatibleinteractionsbetweenwheatandPucciniastriiformis.J.ofPlantDiseasesandProtection.2003110(2):170-183
(9)KangZhen-sheng,WangYao,HuangLi-li,WeiGuo-rong,ZhaoJie.HistologyandUltrastructureofIncompatibleCombinationBetweenPucciniastriiformisandWheatCultivarswithLowReactionTypeResistance.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3,2(10):1102-1113.
(10)康振生王瑤黃麗麗魏國榮趙傑.2003.小麥品種對條鏽病低反應型抗性的組織學和超微結構研究.中國農業科學36(9):1026-1031
(11)Kang,H.Buchenauer.Immunocytochemicallocalizationof-1,3-glucanaseandchitinaseinFusariumculmorum-infectedwheatspikes.PhysiologicalandMolecularPlantPathology60:141-153,2002.
(12)Z.Kang,H.Buchenauer.StudiesontheinfectionprocessofFusariumculmoruminwheatspikes:DegradationofhostcellwallcomponentsandlocalizationofTrichothecenetoxinininfectedtissue.EuropeanJournalofPlantPathology,108(7):653-660,2002.
(13)KangZ.lilihuang,H.Buchenauer.UltrastructuralchangesandlocalizationofligninandcalloseincompatibleandincompatibleinteractionsbetweenwheatandPucciniastriiformis.J.ofPlantDiseasesandProtection2002109(1):25-37
(14)康振生布赫乃爾小麥赤霉病的細胞學和分子細胞學研究,中國植病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2002.04p20
(15)ZhenshengKang,H.Buche1.ZhenshengKang,LiliHuang,UlrichKrieg,AstridMauler-MachnikandHeinrichBuchnauer.Effectsoftebuconazoleonmorphology,structure,cellwallcomponentsandtrichotheceneproductionofFusariumculmorumonvitro.PestManagementScience(原名PesticideScience)2001.57:4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