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香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曾歷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工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研究生院院長等職,是澳大利亞科學院和工程院兩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聯邦傑出學者。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米耀榮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斷裂力學、複合材料力學和納米材料力學方面的研究。主要成就
在斷裂力學方面,米教授提出了斷裂基本功(EssentialWorkofFracture)新理論,建立了彈塑性斷裂力學中韌性表征的新方法,成果已套用於歐洲結構完整性協會(ESIS)技術委員會韌性聚合物薄膜的“基本斷裂功測試規程”。他最早揭示了裂紋尖端附近區域的橋聯增韌機理,建立了材料斷裂的橋聯模型,如Mai-Lawn晶粒橋聯模型等,分別表征了混凝土及纖維水泥複合材料、顆粒增強陶瓷材料及縫合複合材料的失效行為,研究了高韌性/低屈服強度材料的斷裂過程和機理,這些成果有力推動了相關材料在工程中的套用。在複合材料力學方面,米教授提出了纖維/基體脫粘界面的摩擦非均勻分布理論,在國際上稱為Gao-Mai-Cotterell理論;建立了含有纖維缺陷統計理論的單根力學模型,用以評估複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了界面性能對複合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這些成果對複合材料界面性能表征及複合材料設計與套用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在納米材料力學方面,米教授提出了結合粘土剝離或插層的納米複合材料材料加工理論和方法,有效改善了納米複合材料的物理和力學性能;利用物理氣相沉積磁控濺射技術,在超硬納米複合薄膜的研製及超硬機理研究中取得具有工程價值的新進展。
2005年,米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榮譽教授。2012年米教授與化學與化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支持。2014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編鐘獎”。2017年8月18日,米教授以華中科技大學“高端引智計畫”成功引入華中科技大學,正式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曾10多次獲得國際獎項,被ISIHighlyCited.Com評為國際上最具影響的材料科學家之一,由他創建和領導的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先進材料技術中心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還擔任國際學術兼職20餘項,是20多種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的主編、編委或國際編委會顧問,曾60多次擔任國際會議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顧問,以及主席和副主席。英國皇家工程院官方網站2011年7月公布其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本年度共增選59名院士,其中榮譽院士3名,外籍院士6名。共有4位華人學者當選,米耀榮教授是其中之一。
僅1990年以來,獲得並主持澳大利亞國家研究委員會(ARC,相當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餘項,國家重大基礎、關鍵技術研究項目4項,研究經費超過1000萬澳元(約6000萬人民幣);2000年以來,以米耀榮教授為主導在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獲得研究資助17項,總經費超過2300萬港元。
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為科學著作和百科全書撰寫章節24餘次;並持有美國專利1項;已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發表學術論文550餘篇,在國際學術會議等發表論文200餘篇(不完全統計);論文被引用超過4500次。米耀榮教授已培養博士生36名,碩士生11名;指導博士後和訪問學者50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