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攀登計畫自1991年開始實施,先後有45個項目列入該計畫,除1991年和1992年先後啟動的30個攀登A類項目外,1994年又啟動了15個工程與技術科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攀登B類項目)。“九五計畫”期間,將結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的制定,將攀登計畫作為上述規劃的行動計畫,繼續實施攀登計畫。?攀登計畫包括A、B、C3類:A類是國家基礎性研究重大關鍵項目;B類是國家工程技術科學重大基礎性研究項目;C類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項目,B、C兩類尚在論證之中。
通過該計畫的實施,集中一批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在一些重要的學科領域中取得了突破,使中國在世界科學的發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科研骨幹人才,加強科學研究力量。
攀登計畫的內容包括以認識自然現象、揭示客觀規律為主要目的的研究;圍繞社會生產和學科發展提出的具有重大或廣泛套用價值的、探索新原理、開闢新領域的定向性研究;對基本的科學數據進行系統的考察、採集、鑑定並進行分析、綜合、探索基本規律的研究。
主要內容
簡述
“八五”期間,攀登計畫包含的內容有兩個方面,即以探索和認識自然界客觀規律為目的的研究工作(攀登A項目)和瞄準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研究工作(攀登B項目),涉及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學、生物學、基礎醫學、基礎農學等方面的基礎研究項目和技術、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項目。
A類項目條件
A類項目,應至少符合下述條件之一:
(1)屬於學科前沿性研究,已有較好的工作基礎,預計在今後5年~10年內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
(2)具有重要套用背景的基礎研究項目,為中國經濟建設所急需,國際上很活躍,有可能做出優異成績;
(3)能發揮我國地理、資源優勢和研究工作特點的基礎研究,預計有可能取得具有中國特色的重大研究成果;
(4)已在國際上有優勢,屬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研究,預計將繼續取得重大進展。
B類項目條件
對B類項目,應至少符合下述條件之一:
(1)具有重要的套用前景,為我國經濟建設所急需,國際上很活躍,預計在本世紀內有可能做出優異成績;
(2)對工程與技術科學自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我國的工程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
(3)對開拓新興工程技術領域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影響;
(4)有利於促進我國主要產業的技術進步或發揮我國自然資源優勢,可望獲得重大的經濟或社會效益。
工程與技術科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隨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國家將對攀登計畫賦予新的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執行中的攀登計畫B類項目(工程與技術科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有:
糧棉作物五大病蟲害災變規律及控制技術的基礎研究
超高密度“光子-電子型”信息存儲材料的研究
複合驅強化採油技術中重大基礎研究
找尋難識別及隱伏的大礦、富礦的新戰略新方法新技術基礎研究
現代電能系統運行與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
海水增養殖生物優良種質和抗病力的基礎研究
微電子機械系統
青藏高原地-氣系統物理過程及其對全球氣候和中國災害性天氣影響的觀測和理論研究
能源利用中的氣動熱力學前沿問題和新設計體系的研究
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與耐久性的基礎研究
畜禽重大疫病免疫防治基礎研究
人類疾病基因控制工程的基礎研究
高性能計算機中的若干關鍵技術問題的基礎研究
熔融還原技術基礎研究
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中先進技術的研究
指導思想
攀登計畫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基礎研究的國家目標,將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基礎列為優先任務;結合科學發展趨勢,堅持“有所趕,有所不趕”的原則,確立基礎研究以質取勝的思想,突出重點,著重支持首創性的研究工作,為提高中國基礎研究工作水平做出貢獻。
總體目標
“九五”總體目標是:
(1)針對下世紀初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組織優秀隊伍,探索新的理論和方法,力爭在學科前沿上有所建樹,做出一批高水平成果。
(2)著眼於長遠發展注重同基地建設的整體工作結合起來。選擇科研水平高、人才隊伍好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部門開放實驗室和重大科學工程等優秀科研群體承擔攀登計畫項目,注意充分發揮它們在基礎研究工作中的中堅作用。
(3)促進學科結構的調整和交叉學科的發展。以攀登計畫項目問題為核心,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通過攀登計畫工作中不同學科交叉和滲透的帶動,促進我國基礎科學的結構調整。
(4)切實加強年輕學科帶頭人的培養。通過攀登計畫工作的帶動,造就數十名學術造詣深、對世界科學發展有一定影響的科學家和一批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中青年學術骨幹。1996年科學基金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科學基金經費在連續兩年持續增長的基礎上,又增加了0.7億元,這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計畫的順利實施開了個好頭。經過充分醞釀和論證的136個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12個重大項目已完成立項,開始實施。1996年有84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經費比1995年增長13%。截至1996年,已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38個科學基金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活動的形式更加靈活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