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庚戌新軍起義烈士墓,在廣州市先烈中路,是為了紀念清宣統二年(1910)在廣州起義中壯烈犧牲的新軍而興建的。墓前按地勢建成三級平台,平台上是一方柱形水泥紀念碑,高約4米,正面刻有“廣東陸軍庚戌首義諸烈士墓”l2個大字,背面刻有起義事跡。碑後為圓丘形墓葬,整個墓場顯得簡樸而凝重。新軍起義
新軍是晚清政府效仿西洋軍隊的新裝備、新訓練方法而建立起來的軍隊。宣統元年(1909)冬,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派遣會員倪映典、趙聲等人在廣州聯絡新軍,策反他們於次年2月24日(元宵節)舉行起義。他們在豪賢街天官里寄園巷5號設立新軍聯絡部,作為起義的總機關。至起義前夕倪映典等人已在新軍內發展同盟會會員300餘人。眼看事成,誰料在2月9日,新軍某部士兵因為一些瑣事而與廣州城巡警發生衝突,後被捕去2人。稍後衝突升級,新軍部分士兵沖入城內搗毀了扣人的巡警分局。當時的粵督袁樹聲聞變後,傳令將大東門、小東門關閉,派兵鎮壓新軍,並準備最後遣散新軍。為了不影響起義的順利進行,當時新軍炮兵排長倪映典遂往兵營安撫士兵。甫到兵營,即被急欲攻打廣州城的新軍士兵擁為“總司令”。由於情勢迫切,倪亦恐起義訊息泄露,於是決定提前起義。l2日,倪率新軍300餘人起義,首先擊斃了管帶齊汝漢,奪取了軍械彈藥,分兵三路進攻省城。但由於起事倉促,槍枝彈藥相當缺乏,而清軍已有準備,即使新軍奮勇向前,亦不能勝。兩軍陣前,敵人詐稱調停,誘倪上前,然後突發襲擊,致倪倒地犧牲。倪犧牲後,起義新軍勇猛衝鋒,但群龍無首,在血戰數小時後,彈盡無援,傷亡慘重,起義終告失敗。
烈士
倪映典烈士,合肥人,被稱“合肥三烈士”之一,文武全才,尤通馬術。青年時期加入同盟會,曾在安徽任新軍馬營管帶,後因被發現有策反活動,遂被革職。他在清軍中宣揚革命精神,講演國事,被新軍奉為“革命火師”。
起義失敗後,新軍烈士遺骸叢葬於牛王廟(今先烈路一帶)。辛亥革命後,在原葬地修建了這座新軍起義烈士墓。l963年3月,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問,墓被推平,至1981年在原地復建,但現時的墓碑樣式和原樣已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