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計分卡法

平衡計分卡法

平衡計分卡是指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只能衡量過去發生的事項(落後的結果因素),但無法評估企業前瞻性的投資(領先的驅動因素),因此,必須改用一個將組織的遠景轉變為一組由四項觀點組成的績效指標架構來評價組織的績效。此四項指標分別是: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

概述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board),源自於哈佛大學教授Robert Kaplan諾朗頓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執行長David Norton於90年所從事的「未來組織績效衡量方法」研究計畫,該計畫的目的,在於找出超越傳統以財務會計量度為主的績效衡量模式,以使組織的「策略」能夠轉變為「行動」。

詳細

該研究的結論「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量度」發表在92年哈佛企管評論一月與二月號,基本上,平衡計分卡強調,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只能衡量過去發生的事項(落後的結果因素),但無法評估企業前瞻性的投資(領先的驅動因素),因此,必須改用一個將組織的遠景轉變為一組由四項觀點組成的績效指標架構來評價組織的績效。此四項指標分別是:財務(Financial)、顧客(Customer)、企業內部流程(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學習與成長 (Learning and Growth)。
藉著這四項指標的衡量,組織得以明確和嚴謹的手法來詮釋其策略,它一方面保留傳統上衡量過去績效的財務指標,並且兼顧了促成財務目標的績效因素之衡量;在支持組織追求業績之餘,也監督組織的行為應兼顧學習與成長的面向,並且透過一連串的互動因果關係,組織得以把產出(Outcome)和績效驅動因素(Performance Driver)串聯起來,以衡量指標與其量度做為語言,把組織的使命和策略轉變為一套前後連貫的系統績效評核量度,把複雜而籠統的概念轉化為精確的目標,藉以尋求財務與非財務的衡量之間、短期與長期的目標之間、落後的與領先的指標之間,以及外部與內部績效之間的平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