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思維

常規性思維即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式,用習慣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學生運用已學會的公式解決同一類型的問題,用同一方法解決同類問題,都是常規性思維。這種思維的創造性水平較低,缺乏新穎性、獨創性,對原有知識不需要明顯改組,也沒有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故稱為常規性思維,也叫再現性思維或再造性思維。

常規思維中的“常規”

讀音:【cháng guī ]】
英語:【Conventional】
【convention,rule,common practice,groove,routine】
《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賈公見姻事不就,老婆又和順了,家中供給又立了常規,捨不得擔閣生意,只得又出外為商。”
[詞語解釋] 常字,普遍意思為經常,在此意思為普遍習慣。規字,在此詞語裡含規律規矩。

常規思維

【Conventional thinking 】
常規思維是在動力定型驅使下的按照經常實行的規矩或規定進行思維的活動過程。
常規思維的基礎是“常規”;常規思維的特徵是:“經常按某一規律等從事相關的活動而產生的主觀能動性,影響甚至決定之後從事的其他相關活動。

常規思維、定向思維和感性思維的區別與聯繫

定向思維是在動力定型驅使下的按照既定方向或程式進行思維的活動過程,與發散思維相對;感性思維是分支認識的協同認知,定義和理解事物存在。
三者都存在著主觀的作用力,定向思維小於常規思維,常規思維小於感性思維;因為主觀性,三者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常規思維既可以是定向思維也可以是感性思維,即常規思維可以按照長期形成的既定方向和程式進行,如貓抓老鼠,也可以是因為個人主觀能動性等意識方面形成的思維習慣,如某人沒有根據但卻認為這個問題是正確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