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科

常科

常科是唐朝科舉的一種制度,通常是分為常科和制舉。

簡介

常科常科
常科:唐朝科舉的一種,通常分為常科和制舉。常科的科目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特點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明經科主要對儒家經書的記憶和理解,錄取率約為1/10,考中相對容易一點,進士科除考經書外,側重考詩賦和時務策,對文學水平和治國治民見解有很高要求,錄取率約為1/60,考中很不容易。但進士前程遠大,仕途光明。唐朝中後期的宰相半數為進士出身。進士科是當時讀書人入仕做的首選途徑。唐朝皇帝都很重視進士科,武則天親自在宮殿中考查進士,開創了“殿試”的先河。在唐朝科舉中,進士科處於主導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