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

春闈

春闈chūnwéi春闈:會試由禮部主持,因而又稱禮闈,考試的地點在京城的禮部貢院。由於會試是在鄉試的次年,故會試又稱“春試”、“春闈”、“春榜”、“杏榜”等。會試的時間為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三天。宋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於是有春試﹑秋貢之名。唐 白居易 《除趙昌檢校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制》:“夫望優四皓,然後然調護春闈;才冠六卿,然後能紀綱會府。全國的會試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試”,又叫“春闈”,也為九天,農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

釋義

1. 唐代考試定在春夏之間。宋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於是有春試﹑秋貢之名。元代於八月鄉試,二月會試,明清相沿。均在春季舉行,故稱春闈。

示例:

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國子監》詩:“業成早赴春闈約,要使嘉名海內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平日春闈較才藝,策名屢獲科甲。”

《紅樓夢》第一回:“且喜明歲正當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捷,方不負兄之所學。”

2.猶春宮。太子居所。又稱東宮。亦指代太子。

示例:

唐 王勃 《釋迦佛賦》:“寶殿之龍顏大悅,春闈之鳳德何虞。”

唐 白居易 《除趙昌檢校吏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制》:“夫望優四皓,然後然調護春闈;才冠六卿,然後能紀綱會府。”

《舊唐書·姚珽傳》:“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職居獻替,豈敢緘默。”

3.猶春閨。

示例:

唐 楊炯 《幽蘭賦》:“及夫東山月出,西軒日晚,授 燕 女於春闈,降 陳 王於秋坂。”

春闈與秋闈

在春天的會試叫“春試”,又叫“春闈”,九天,農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

在古代,鄉試每三年一次。在秋天,故叫“秋試”又叫“秋闈”,為九天,農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全國的會試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試”,又叫“春闈”,也為九天,農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場,每場三天。

唐代考試定在春夏之間。宋諸路州軍科場並限八月引試,而禮部試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試則在四月;於是有春試﹑秋貢之名。元代於八月鄉試,二月會試,明清相沿。故也稱會試為春試。;參閱《宋史.選舉志二》﹑清趙翼《陔餘叢考.試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