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鎮當時已被人們廣泛使用,至西漢時鎮的使用及製作都達到了鼎盛時期,這在大量的出土實物和文獻記載上都可獲知,河北滿城漢墓曾出土銅坐人像鎮和錯銀銅豹鎮,系壓帷帳或席角之用鎮,除了實用功能以外還帶有辟邪祛惡的作用。在高架家具傳入中國之前,人們一直習慣於席地而坐,蓆子也一直是古人們常用的生活用具。用藤子、蘆葦、蒲草或竹條編織的蓆子不僅容易卷邊,起身時蓆子還會移動,因此席鎮應運而生。
玉石、青銅、黃金、陶瓷等製作的席鎮不僅實用,而且因各朝各代人們思想意識、審美取向的不同,而衍生出各種樣式。
文獻記載
《詩經·邶風·柏舟》有云:“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從側面印證了古代草蓆易卷的特性。早在戰國時,席鎮就已經非常流行,製作精美的多來自漢墓,材質多樣,造型多樣。
關於材質的多樣,從一些古代文獻的記載也可見一斑:《楚辭·湘夫人》記載著“白玉兮為鎮”;
西漢文學家鄒陽在《酒賦》中曾曰:“安廣坐,列雕屏,綃綺為席,犀璩為鎮。”此外,青銅製作的席鎮在漢代王公貴族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
出土文物
江西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發現鹿席鎮。江蘇
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漢玉豹鎮,就出土在墓門南側。鎮的造型除少量人物外,其餘大都為肖生動物。常見的有虎、獅、豹、龜、鹿、羊等。漢代人視它們為除邪惡、吉祥納福的動物。這些動物的姿態通常作蜷屈,蟠伏狀、底部平坦,自身保持一定重量,質地以金屬玉石製作為多,便於壓物,這是席鎮的主要特點。魏、晉、隋、唐隨著在紙絹上書寫作畫的興起,特別是明清時文人書寫繪畫用紙用絹的增多,壓書、壓紙的紙鎮,書鎮格外興盛,鎮的質地更加多樣,但自身重量減輕,體型略為縮小。質地除銅、鐵、玉、石之外增加了陶磁、景泰藍、象牙、竹木等都可作成紙鎮,提供文房清玩。此階段浙江衢州瓜園村史繩祖墓出土的宋玉免鎮,應為富有階層所使用的紙鎮,屬高檔的文房用具。長沙
唐長沙窯出土的各式瓷鎮,造型包括獅、虎、豹、龜、蛙等應為士庶階層所使用的紙鎮。紙鎮或製成尺形,也稱鎮尺。福州茶園山南宋墓曾出土獸鈕銅鎮尺。鎮尺從宋一直流傳至今是適合文人雅士階層文房使用的精銅小件器或仿古創新的案頭珍玩。天津
天津市文物公司近年徵集到一件明代銅獅鈕景泰藍鎮,此件紙鎮是由雕銅獅子與銅胎掐絲琺瑯底座組成。銅胎掐絲琺瑯也叫做景泰藍上部的獅子為銅鎏金體獅子昂首瞠目,震怒若吼呈半臥狀,姿態十分雄偉。製作手法趨於寫實。但其頸部和尾部的鬣毛又運用了裝飾性樣式,特別注重表現獅子的威武悍烈,兇猛、強健等內在精神的特徵。它的底座裝飾是由掐絲琺瑯蟠螭勾雲紋組成。琺瑯色釉以寶石藍釉為主間填以大紅、淺黃、硨磲白等色,掐絲粗放,琺瑯色調濃郁醇厚,符合明代掐絲琺瑯工藝的時代風格。這件銅鎮上部鎏金銅獅子與下部景泰藍底座完美的結合使其看上去不僅是一件實用的文房用具,同時也是一件精工製作的藝術珍品。
藏館鑑賞
藏館:巢湖市博物館鑑賞:這套鎏金鹿形銅鎮共四個,是用青銅製作的,每個長12厘米,寬7厘米。每個銅鎮形狀幾乎一模一樣,都是小鹿造型。小鹿昂首向前,前腿蜷曲於身側,後腿隱於身下。
當它們被放在蓆子上時,就如同栩栩如生的小鹿臥伏在四角,萌態十足。鹿是漢代人做席鎮時比較喜用的造型,因為‘鹿’諧音‘祿’。當然不僅是鹿,漢代的席鎮多做成動物造型,常見的還有虎、豹、辟邪、羊、熊、龜、蛇,安徽博物院就收藏著一對漢代鎏金熊鎮。
從出土情況來看,漢代的動物形銅鎮造型都非常生動,構圖也很緊湊,動物常作蜷縮狀,以保持席鎮半球形狀,堪稱一件件精巧的工藝品。
鹿鎮還採用了鎏金的工藝。“戰國時,勞動人民便發明了在青銅上鎏金的技術,至今已有2000餘年。這種傳統工藝在漢代頗為流行。青銅器在當時本已華貴,再鎏上金子,更顯貴氣逼人,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王公貴族生活之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