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山學派

概述

〖師山學派〗元代鄭玉所創學派。玉為徽州翕縣(今屬安徽)人,字子美,號師山。學者稱“師山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師山學派”。鄭玉自幼敏悟嗜學,十分喜好《六經》。曾師事陸九淵高足楊簡的三傳弟子吳暾、夏溥及楊簡的私淑弟子洪震老,精心探索陸氏心學。繼而又接受程朱理學思想。逐班將兩派思想融匯為一,確立自己調和宋陸的思想體系。鄭玉終生不求仕進、以授徒講學為業。門人弟子眾多,“所居至不能容”。學者即為其構築“師山書院”,其學盛極一時,因形成“師山學派”。一傳數傳弟子甚多,著名者有“鄭潛、鮑元康、鮑深、鮑觀、鮑葆、汪自明、王友直、洪斌、洪傑、洪宅、吳虎臣、鄭漣、鄭忠、鄭桓、鮑潁等。此派以調和朱、陸兩派之爭為主要特色,認為朱、陸兩家學說各有長短,“陸子之質高明,故好簡易;朱子之質篤實,故好邃密”。“朱子之說,教人為學之常也;陸子之說,才高獨得之妙也”。二家之說又各有弊端,“陸氏之學”,“如釋子之談空說妙,工於鹵莽滅裂,而不能盡夫致知之功”;“朱子之學”,“如俗儒之尋行數黑,至於頹惰委靡,而無以收其力行之效”。兩派雖有不同,但根本宗旨則無不同,同講“仁義道德”,“同尊周孔,同排佛老”,“大本達道”皆為相同。兩派門徒之爭,非朱陸垂教之本意。此派雖融匯兩家學說,但偏向“朱學”。謂周敦頤、二程相繼而起,倡明理學。“至吾新安朱子,盡取群賢之書,析其異同,歸之至當,集其大成,使吾道如青天白日”,“而天地之秘,聖賢之妙,發揮無餘蘊矣”。認為陸子靜(九淵)高明不及明道(程穎),績密不及晦庵。然其簡易光明之說,亦末始為無見之言也,故其徒傳之久遠”。“但其教儘是略下工夫,而無先後之序,而其所見,又不免有知者過之之失。故以之自修雖有餘:而學之者有弊,學者隊當學朱子之學”。此派吸取末、陸兩家之長以外,又融匯張載“元氣”學說,謂《太極圖說》、《西銘》為“道之本原”,“太極之說,是即理以明氣;《西銘》之作是即氣以明理。太極之生陰陽,陰陽之生五行,豈有理外之氣。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豈有氣外之理。天地之大,人物之繁,孰能出於理氣之外哉”。把“理”‘氣”合而為一體。此派為學以鑽研《六經》為主,尤精於《春秋》,認為《春秋》“著聖人之大用,體天地之道而無遺,具帝王之法而有徵。其功足以遏人慾於橫流,存天理於既滅,明之者帝王之治可復。六經無《春秋》,殆皆空言而已。”(《宋元學案》卷九十四《師山學案》)主要著作有鄭玉《周易纂注》、《春秋經傳闕穎》、《師山文集》等。全祖望評論此派時指出,“繼草廬(吳澄)而和會朱陸之學者,鄭師山也。草廬多右陸,而師山則右朱,斯其所以不同”(《宋元學案》卷九十四《師山學案》)。此派融匯朱陸學說,對質世有一定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