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希運禪師,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後來因人啟發,到江西去參馬祖道一。那時道一已經圓寂,於是往見百丈懷海,問道一平日的機緣,懷海向他說起關於「豎拂」被喝、三日耳聾的一段話。希運自稱得見道一的大機大用,懷海印可他,說他有超師之見。希運後來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並改其山名為黃檗山,往來的學眾很多。會昌二年(公元八四二年),裴休在鍾陵(今江西省進賢縣)為廉鎮(即觀察使),迎請希運上山安置在鍾陵龍興寺,日夕問道。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裴休移鎮宛陵(安徽省宜城縣),又迎請希運至開元寺,常去參問,並記錄所說,即為現行的「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當時黃檗的門風盛於江南,圓寂後謚斷際禪師。有「語錄」、「傳心法要」、「宛陵錄」各一卷行世。他的法嗣有臨濟義玄、睦州陳、千頃楚南等十二人,而以義玄最為特出。
相關介紹
希運繼承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而力倡「心即是佛」之說。他說∶「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他認為這個所謂心,不是見聞覺知之心,他說∶「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以知識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本體。然本心雖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假如「當下無心,決定了知一切法本無所有,亦無所得,無依無住,無能無所,不動妄念,便證菩提。」又說∶「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眾生同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而發揮其心佛一如的思想。希運的禪風即是沿這一思想基礎出發,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為反對以「見聞覺知為心」,有時也以打、棒、喝等為接機的方便。後來臨濟的宗風,即淵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