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書名: 希拉蕊傳:掌權美國的女人
原書名: A Woman In Charge
作者: 卡爾·伯恩斯坦 著
譯者: 張岩 魏平 劉寧
定價: ¥48.00
ISBN: 978-7-5086-1045-0/K.103
出版日期: 2008-1-11
開本: 16開(170×250)
印張: 23
裝幀: 平裝
字數: 580千字
內容簡介
美國“普利茲獎”得主、曾因報導“水門事件”而導致尼克森總統下台的調查記者卡爾·伯恩斯坦載譽歸來,花費六年的時間,全面、客觀、公正地記錄了美國政壇上最耀眼、最具爭議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羅德姆·柯林頓真實的人生。出生在羅德姆家族,希拉蕊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不苟言笑的父親帶給她的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戀父情結和傳統保守的政治理想,而溫順善良的母親則教給她人生最重要的態度“隱忍”與“平衡”,正是這兩種冰火不容的親職教育,使得希拉蕊能夠堅定、從容地走過她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從一位古板保守的“戈德華特女孩”成長為自由派民主黨人,從稚嫩的時尚犧牲品變成身著權力套裝的政治領袖,從苦苦掙扎的“第一夫人”變成一個實權在握的參議員。希拉蕊與柯林頓的婚姻曾被無數人稱之為“天作之合”,然而他們的政治生涯和感情生活無一不經歷了數次的跌宕起伏。他們因為共同的政治理想走到一起,而極具諷刺的是,他們之間所有的矛盾衝突無一不源自他們的偉大夢想。自從比爾·柯林頓2001年成功當選總統以來,白宮一直處於前所未有的高聚光時期,無論是“葆拉·賴斯”案、“白水案”,還是差點葬送柯林頓前途的“萊溫斯基緋聞”,這位“第一夫人”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媒體猛烈抨擊的焦點。喬治·布希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司法機構確認的總統,而他的當選則是要恢復白宮以前的榮耀,恢復由柯林頓夫婦褻瀆了的傳統價值觀念。然而,歷史即將被重新書寫。隨著希拉蕊逐漸成為美國社會、政治、生活中一個幾乎無所不在的人物,一位集各種矛盾於一體的政治家,一位大權在握的參議員,一位卓爾不群的政治領袖,這個國家也將可能在她的帶領下,沿著另一條沒有人走過的柯林頓式道路前進。1) “美國第一任女總統”:(CNN新聞報導說)希拉蕊在2008年總統大選候選人中人氣最高,有很大的可能從“第一夫人”成功升級為“第一女總統”。黨內對其呼聲最高,無論按照性別還是種族、膚色的選民支持率中,希拉蕊的支持票數最高領先歐巴馬30多個百分點。美國很可能首次出現“夫妻檔總統”。2) 作者是美國普利茲獎得主,《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他及其助手報導的“水門事件”直接迫使尼克森總統引咎辭職3) 本書是對希拉蕊最真實、最客觀的描述,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趣聞軼事,包括希拉蕊充滿神秘色彩的童年生活、個性張揚的學生時代、與柯林頓之間的分分和和、標新立異的政治生涯等等。這是作者歷時6年時間、採訪了200多位希拉蕊的密友、政敵、支持者之後的詳細記錄,故事的生動性和詳盡性為市場上其他圖書所不能企及。
作者簡介
卡爾·伯恩斯坦和鮑勃·伍德沃德在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期間由於披露水門事件而獲得美國普利茲新聞獎。他與伍德沃德一起寫過《總統班底》和《最後的日子》兩本書;還與馬可·包力提一起寫了《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與我們當代的秘密》;他還是《忠誠》一書的作者,這是一本描寫他的父母在麥卡錫時代居住在華盛頓時的回憶錄。他曾經為《名利場》(他是這一雜誌的特約記者)、《時代周刊》、《今日美國》、《滾石》以及《新共和》雜誌撰寫過文章。他還是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台的華盛頓局局長和記者。他現與妻子克里斯廷一起居住在紐約。
目錄列表
序言
第一章 嚴苛的童年
在戰後充滿希望、欣欣向榮的環境中,羅德姆一家卻像幾隻不合群的鴨子,跟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這都是因為休·羅德姆古怪的性格。
第二章 獨立生活
這個來自中西部的鄉下女孩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受到相對周全的庇護,突然間,她來到了一群令她感到自慚形穢的優越年輕女孩中間。
第三章 耶魯的愛情與戰爭
為了更好地追求他們超乎尋常的遠大抱負,兩個性格如此迥異的人居然能夠緊密配合,並且相互扶持,可能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連做夢都像不到自己能找到一個如此理想的伴侶。
第四章 以阿肯色為家
在剛剛遇到比爾·柯林頓的時候,希拉蕊就熱忱地相信一個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然而現在,她有些猶豫和遲疑了。
第五章 競選成功
早在比爾之前,希拉蕊就相信他能夠贏得1992年大選,甚至在老布希總統的民意支持率接近90%的時候,她仍然堅信不疑。
第六章 過渡期的女人
大選結束幾天后,迪克·莫里斯和希拉蕊就已經開始在電話上討論,她應該在新政府中擔任什麼職位。
第七章 宣誓就職
在新政府的艱難誕生過程中,新政府以及柯林頓夫婦的矛盾簡直數不勝數。
第八章 白宮的新主人
再怎么形容柯林頓上任後的前100天的混亂都不過分,許多錯誤在競選勝利到宣誓就職之間的過渡期就已經埋下了禍根。
第九章 “鬥士”第一夫人
這些高層官員看到了戰鬥狀態中的希拉蕊,輕鬆、機智而且冷靜。她審時度勢,發出前進指令,並且時刻準備戰鬥。
第十章 下坡路
柯林頓夫婦沒有想到,見識過里根夫婦得好萊塢皇家風範和老布希夫婦的貴族氣息的白宮,會不歡迎自己的阿肯色風格。
第十一章 處處碰壁的醫療保障
柯林頓夫婦來到華盛頓是要完成自己的宏偉目標的,其中最偉大的一個就是建立全民醫療保障體系。
第十二章 重塑社會價值
0里把1992年總統競選的勝利看做是全美人民靈魂的一次精華,,這不僅是政治上的勝利,也是精神的勝利。
第十三章 艱難時期
在希拉蕊看來,華盛頓本身的文化存在許多問題,這一切使得她對於柯林頓的助手、國會民主黨人和共和黨反對派更加火冒三丈。
第十四章 既非騙子,亦非惡棍
在近20年的時間裡,希拉蕊在律師、朋友和一些實力派私人偵探的幫助下,一直在全力避免柯林頓的性醜聞影響到他的政治前途。
第十五章 事實還是妄斷
獨立檢察官上任之後,柯林頓政府儼然有了兩個白宮機構。兩者攪在一起,使白宮的正常行政難以為繼。
第十六章 低調妥協
儘管希拉蕊搬出了西翼,不再公開參與決策,但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她幾乎天天諮詢和指點她的律師團,從法律上掌控著局勢。
第十七章 漫長的季節
隨著局勢越來越緊張,希拉蕊已經開始計畫採取措施,保衛他們的執政地位。她知道,她將可能又一次成為力挽狂瀾的關鍵人物。
第十八章 掌權的女人
希拉蕊競選總統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由一個女人掌權,前總統丈夫幕後運籌的新的克氏政府將會如何統治這個國家。
致謝後記
封底文字
或許沒有人做好準備迎接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然而,希拉蕊在人們的懷疑和唏噓聲中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標。有人說,希拉蕊天生是為政治而生;也有人說,希拉蕊和柯林頓在美國人面前玩起了權力的蹺蹺板遊戲。不管如何,人們對於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轉型過程中懷有的種種心態備加關注了。也許,在把自己的未來託付給比爾·柯林頓之後,這是希拉蕊第一次感受到一種持續的滿足、欣慰和成就感。現在,無論從婚姻、政治生涯還是個人價值觀上,希拉蕊已然成為一個掌權的女人,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序言選摘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我的言行不僅僅會影響到比爾和我的未來,也會影響
到整個美國的未來。我的婚姻正搖搖欲墜,我不知道它的天平將要或應該向哪一邊傾斜。—希拉蕊·柯林頓《親歷歷史》1999年2月12日中午,希拉蕊身著款式保守的褲子、簡潔的上衣,腳穿平跟鞋,面帶微笑,大踏步地走進了白宮會客廳。她接下來的舉動將會改變她的一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將改變美國的歷史。自從1970年她遇見柯林頓的那一天起,她就一直對他不離不棄,陪伴他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其中包括那件讓全世界一片譁然的“萊溫斯基事件”。從她和全美國人民聽說這個名字的那天算起,一年多已經過去了。在這段日子裡,她的生活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華盛頓也是如此。現在,希拉蕊就要擺脫這一切了,不過,她不是要擺脫婚姻,不是要擺脫華盛頓,也不是要擺脫民眾意志對她的約束。希拉蕊與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她就要做出最後的決定,決定自己是否要在從未生活過的紐約州參加美國國會參議院議員的競選,從而使自己從第一夫人成為一名真正的公職人員。樓下的總統辦公室里,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身穿寬大的法官袍服,這身法官袍服是他自己設計的,衣袖繡著金邊,只有在審理總統彈劾案時他才會穿上這身衣服,這無疑使得整個場面顯得更加莊嚴肅穆。在每位參議員面前的桌子上都擺放著一個紅色的皮製資料夾,裡面有對總統作偽證、妨礙司法公正的正式書面指控,當然還有等待他們填寫的選票。這次表決的結果完全在人們預料之中—必須有2/3的人投贊成票才能宣布總統有罪,而只有共和黨人才會投贊成票。第一條罪名45票贊成,第二條罪名50票贊成。繼1868年美國第17屆總統安德魯·詹森之後,柯林頓是第一個受到美國眾議院彈劾的總統,而他即將被宣告無罪。柯林頓能夠繼續擔任總統職務,主要歸功於總統夫人採取的行動。然而,恰恰是他們夫妻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使他此時陷入受到眾議院彈劾的尷尬處境。7年後,比爾·柯林頓開始考慮該怎樣生活,而希拉蕊則在努力成為美國的總統。由於丈夫的不忠,她這位“第一夫人”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柄,而在參議院的一個任期屆滿後,她已經成了民主黨內一名頗具知名度的領袖。她是一位集各種矛盾於一體的政治家,一位與眾不同的參議員和名人。她幾乎統御了整個美國的社會、政治生活,並頻繁地在媒體亮相。2006年,她以絕對的優勢再次取得參議員競選的勝利。人們喋喋不休地談論她的政治觀點、她敏銳的商業頭腦、她的未來、她的道德觀念、她的性觀念、她的宗教信仰、她的外表以及她的婚姻(還在談)。她獨自一人就已經把柯林頓政敵的憤怒及恐懼激發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她之所以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媒體的煽風點火是一個主要原因,而她從來都會毫不吝嗇地滿足媒體貪婪的胃口。有時,人們對她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對在位總統的關注。2000年,也是那個身穿金邊衣袖袍服的大法官與其同僚們在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了喬治·布希的當選。喬治·布希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不是由全體選民選出,而是由司法機構確認的總統。他之所以當選是因為他在競選時向選民們保證,他要恢復白宮以前的榮耀,恢復被柯林頓夫婦倆褻瀆了的傳統價值觀念。然而,就在這位繼任者災難深重的任期即將結束的時候,在這樣一個極度崇拜名人的國度里,希拉蕊·柯林頓已然成為這個時代與眾不同的人物—達到了即使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黛安娜王妃、艾森豪或者埃莉諾·羅斯福也從未達到過的高度。在一片喧鬧嘈雜中,來自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激烈爭論著希拉蕊的事,他們相互譴責甚或對罵。在國外,人們遇到一個美國人就會問:“她是什麼樣的人·”“你喜歡她嗎·”“她會當選美國總統嗎·”“她是同性戀嗎·”在國內,她繼續遊刃有餘地扮演著參議員的角色,以她的魅力打動兩個陣營的同僚們;她為同黨人士募集金額破紀錄的基金(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競選籌集資金);她慰問了美駐伊部隊,一邊小心謹慎地對他們的任務表示支持,一邊又設法撇清自己和總統簽署派兵伊拉克的命令之間的關係,設法讓大家忘記她曾經投過的那張促成了此行動的贊成票。
在這個過程中,比爾·柯林頓成為她堅強的後盾。現在,角色出現了三百六十度大逆轉,柯林頓政治聯盟的重心轉移到了爭取登上美國總統寶座的希拉蕊一邊。在將希拉蕊打造成為“第一女人”的工程中,柯林頓一直站在幕後添磚加瓦,做她的顧問、諮詢師和戰略制定者。
在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的那些年裡,他們的朋友及同事可以清楚地看出柯林頓與希拉蕊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希拉蕊具有極強的自我發展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在感情上,他只是個剛剛從牛津學成回國的毛頭小伙子。”柯林頓夫婦在2001年1月20日搬離白宮時,一位身心俱疲的總統助手如是說。另一方面,希拉蕊參議員則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她那非同一般的適應能力—從為戈德華特助選的“戈德華特女孩”成長為自由派民主黨人,從稚嫩的時尚犧牲品變為身著權力套裝的老江湖,從曾苦苦掙扎的“第一夫人”變成一個實權在握的參議員。
在“萊溫斯基事件”無情侵襲她的生活時,她成功轉型,以快刀斬亂麻的果決擺脫了這個問題的糾纏,這是最能體現她應變天賦的事例。“希拉蕊做的這件事想一想都讓人覺得荒謬。”一位曾在他們夫婦手下工作的助理說,“現任的美國第一夫人還沒有離開白宮,就打算到她從未生活過的紐約去參加參議員的競選。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政治顧問都會說,太荒謬了,太可笑了,簡直愚不可及。她怎么會有這樣的念頭·而她的確做到了!”
事實上,儘管二十多年間新聞界一直揣測說希拉蕊有這樣的野心,她的密友們也曾力勸她去參加競選,但她卻從來沒有真正想過要去為自己謀取一官半職。在成為第一夫人後的幾年間,她一直盼望著能過上一種與學術為伍,兼顧政策倡議活動的生活,她最大的願望也許是當上某個大學的校長或某個基金會的主席。只有那么一次,競選公職的念頭在她腦海里一閃而過。那是1989年,當她得知丈夫自以為愛上了另一個女人的時候。她曾經考慮過與他離婚,然後在第二年(柯林頓州長任期屆滿的時候)去競選阿肯色州的州長。知情的少數人說,她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主要是因為受了很大傷害,感到憤慨難平。不過,雖幾經周折,希拉蕊和柯林頓終於還是和好了。1991年,希拉蕊告訴柯林頓,是他參加總統競選的時候了,他會贏得1992年的大選。
在比爾·柯林頓當選總統後,希拉蕊曾向她的閨中密友黛安娜·布萊爾透露,一旦入主白宮,柯林頓的性衝動—多年以來她怒火和痛苦的根源—一定會因總統職位所限而有所收斂,即使不是因總統職責的莊嚴而心生敬畏,也會因為被關在白宮這個“金籠子”里而動彈不得。
不可避免地,彈劾的醜聞爆發之時,就像以往共同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危機和鬥爭一樣,他們倆之間的關係才是最根本的決定因素,才是家庭和國會戰爭中誰都沒有說出口的開戰理由,“萊溫斯基事件”只是催化劑而已,如何應對總統的彈劾最真切地反映出了她所做出的選擇。
葆拉·瓊斯控告柯林頓總統對其有性騷擾行為,此控告直接導致了莫尼卡·萊溫斯基醜聞的東窗事發。柯林頓在此案中的代理律師羅伯特·貝內特後來說道,瓊斯事件的結果恰恰凸顯了他所說的“希拉蕊問題”。貝內特確信,柯林頓拒絕聽從法律顧問明智的建議與瓊斯庭外和解(瓊斯聲稱當時柯林頓不請自脫,對她意圖騷擾),只是因為害怕希拉蕊生他的氣並離他而去。而與總統有染的其他女人,已經與希拉蕊以及柯林頓的總統職位糾纏在一起,無法理清了。希拉蕊本能地意識到了瓊斯案的危險所在,感覺其中隱藏的破壞性因子可能會進一步摧毀他們苦心經營的世界。瓊斯案件開庭之前不久,希拉蕊曾和柯林頓的前州長辦公室主任貝齊·賴特通過電話,哽咽著請求她幫忙想辦法阻止案件的進一步發展。但是,那個時候柯林頓的政敵已經完全控制了整個案情的進展。案子在繼續審理中,而柯林頓夫婦的婚姻關係又一次陷入了絕境。柯林頓不敢向妻子承認這件事,擔心還有其他事情跟瓊斯案一起浮出水面。因此,他決心賭一把,而這一次的賭注就是他的總統職位。他當初否認曾與萊溫斯基發生過性關係時,也是這樣考慮的。而那些非常了解柯林頓的人都知道,這是柯林頓的一貫伎倆。可以這么說,沒有希拉蕊就沒有柯林頓的一切,希拉蕊是與柯林頓的過去、現在以及他的總統職位和感情生活唯一不可分割的部分。從他們在耶魯大學法學院相識到柯林頓當上阿肯色州州長,再到柯林頓成為美國總統的22年期間,柯林頓夫婦倆已經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信仰、一整套獨特的價值觀念和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共同點是他們一次次討論、一次次完善的結果。雖然他們兩個人本身具有不同的個人經歷、專業知識和背景,但現在他們很清楚彼此是這條路上的唯一旅伴。雖然希拉蕊的智力能力遠不如柯林頓卓越,政治天賦也稍顯愚鈍,可是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希拉蕊都是柯林頓的政治合伙人,他總是和她一起商討有關政策制定、戰
略方針、思想觀念和雄心壯志等各種意義重大的事情。1974年夏天,希拉蕊應邀參加了法務部“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的工作(該調查以尼克森總統引咎辭職而告終)。在調查委員會的工作結束之後剛剛一周,希拉蕊就把自己的行李打包進一輛大眾汽車,離開華盛頓到阿肯色州投奔柯林頓,幫助他競選國會議員。她又花了一年時間才下定決心嫁給他,因為她非常清楚,他從一而終的機率比他當上總統的機率還要低。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勸說過希拉蕊:難道她真的能夠在柯林頓追求仕途的時候生活在阿肯色州這個窮鄉僻壤嗎·難道她真的心甘情願放棄自己成為政界新星的大好前途而把自己的命運和柯林頓的未來拴在一起嗎·她這樣做怎么能夠獲得這個女權主義盛行的時代的認同呢·希拉蕊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總是:“我愛他。”同時,她不斷提醒自己,柯林頓是她及她的朋友們認識的最光彩奪目的人(這一點是大家公認的)。事實證明,柯林頓和希拉蕊的婚姻有延綿不斷的愛情,有曠日持久的思想和激情的衝撞,而激烈的爭論就是一個個休止符。希拉蕊的忠告向來是柯林頓處事技巧和政壇發展過程中的指針。不過,在當州長和總統期間,他偶爾也會不聽從希拉蕊的建議,而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這讓希拉蕊備感受挫。他們常用“旅途”來描述一起走過的日子。這段旅途中既有無盡的浪漫又有勃勃野心。這條路穿越了廣闊的政治原野,在那裡,他們意圖用自己及同時代人的思想觀念和理想目標來影響、激發和鼓舞整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從他們自己及其朋友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確信,從戀愛時期開始,他們就把彼此看做是自己宇宙里最明亮的星辰。他們能量和志向的融合從來都不只是為了他,而是為了他們兩個,是為了創造無限的可能。他們會重新書寫美國故事。隨著柯林頓夫婦的政治生涯逐漸接近巔峰,他們的對手和敵人也越來越多,受到的打擊也越來越大。無論是什麼樣的屈辱,他們都不會屈服;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危機、陷阱或者攻擊,他們都兀自巋然不動;稍微軟弱一點的人都無法承受那樣的打擊。當代美國政壇中還沒有誰的旅途比他們的更充滿激情、更震撼人心。在蓋棺論定將克氏旅途寫進歷史的那一天,相信有史家良知的修希德狄斯①們一定會把1993~2000年這一時期描述成柯林頓夫婦共同執政的時期。這個概念最初是作為總統候選人的柯林頓1992年在新罕布夏的一次競選集會上自豪地提出的。不過,這種提法很快就因為在政治上不夠謹慎而被收回了。當上總統之後,他就開始偷偷實施這一理念了。在接下來的8年裡,它界定了美國政治生活的基調,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從根本上來說,柯林頓任總統期間,最基本同時也是最讓人捉摸不透的動力系統就是他們倆之間的關係—關係緊張時就像齒輪里進了沙子,關係融洽時就像上了潤滑油。這種情況是白宮裡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控制的,有時甚至連總統自己也不知如何處理所謂的“希拉蕊因素”。
姑且不論柯林頓路人皆知的漁色本性,入主白宮後,尤其是在初期,柯林頓所犯下的各種戰略和戰術上的彌天大錯都跟希拉蕊有關。這一系列失誤包括:她搞砸了的醫療制度改革,在他們執政時期一直猶如烏雲罩頂的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還有導致共和黨人在國會占據上風的種種錯誤和失敗。另外,白宮許多工作人員根本就不稱職,法務部部長連連下馬而且總是找不到合適人選,希拉蕊所謂的商品期貨交易醜聞,白宮旅行辦公室資金管理醜聞,白水土地交易案調查,以及重要的參議員與眾議員的離心離德—這一切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應該歸咎於希拉蕊。
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夫人親手將丈夫的執政列車推出軌道。在執政兩年後,柯林頓夫婦的聯合執政觸礁了。第一夫人擔心自己會受到指控,而且也確實面臨這樣的威脅。當時,總統和夫人都經歷了嚴重的精神抑鬱。在1992年柯林頓宣誓就職的那一天,希拉蕊被當做偶像受萬人景仰,而此後,她一直受到政敵的無情打擊,時至今日,不僅極端右翼分子憎恨她,數以百萬從來沒有支持過共和黨的選民也開始討厭她了。在華盛頓,只有少數人愛戴她,更多的人則很怕她。柯林頓以他慣常的逃避方式來尋求安慰,而希拉蕊則重新捧起《聖經》,溫習童年時代學習的衛理公會教派教義,重新思考該教派創始人約翰·韋斯利所教誨的“服務”的教義:儘可能地做一切好事,儘可能地採取一切手段,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方式,儘可能地利用一切地方,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時間,儘可能地惠及一切人,儘可能地持之以恆。在整整兩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所有這些努力幫助希拉蕊意識到,自己已別無選擇,要么主動脫離白宮的權力鏈條,要么等著被剝奪這些權力。於是,她離開了華盛頓,到第三世界國家去待了幾個星期的時間,通過團結那裡的女性來重新尋找迷失的目標,補救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
她和他的重新崛起之路是漫長而又艱辛的,不過,紐特·金里奇的傲慢給他們幫了大忙。1995年,金里奇帶領議員抵制總統提出的財政預算,導致了預算流產,許多政府部門因此而無法運作。(金里奇也是莫妮卡·萊溫斯基快餐性服務的始作俑者。)1996年,柯林頓在大選中成功連任,柯林頓夫婦大獲全勝。沒有幾個政治分析家能夠預測到這樣的結果,畢竟柯林頓夫婦的開局太不利了。1997年1月20日,柯林頓第二次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的“旅程”似乎又回到了正軌。這是對那些曾試圖糾纏、煩擾他們的人的有力回擊,同時也反映了所有美國人對柯林頓夫婦政策和政見的認可。一年後,災難再次降臨。《華盛頓郵報》及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都報導說,獨立檢察官在別人的勸說下重整旗鼓,又開始了總統調查工作。這一次,檢察官後知後覺地發現柯林頓總統曾與一名白宮實習生維持曖昧關係長達16個月之久,而總統在葆拉·瓊斯案審理中否認了此事,作了偽證。由此引發的烈焰幾乎吞噬了柯林頓的總統寶座。但是,6天后,希拉蕊出現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今天》節目中,並宣稱作為他的妻子,她信任他,相信他“沒有與那個女人—萊溫斯基女士,發生過性關係”。正是作為妻子的希拉蕊對他的信任挽救了他的總統職位。在1992年的總統競選中她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出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鐘》節目中,向全國人民保證,那個他所謂的情人無非想要炒作一條八卦緋聞,好騙取一本暢銷書寫作的契約。儘管其他所有人都不相信,但她卻真的相信他的說辭,相信這一次最具毀滅性的對柯林頓不忠的指責純粹是誣衊。在此後7個月裡,希拉蕊都對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派律師來通知她做好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山崩地裂,因為此前他對她撒了謊—他向全美和全世界承認,他的確撒了謊。這也許是他們兩個人生活的最低谷了,而希拉蕊卻再一次挽救了他。首先,她決定暫時維持他們的婚姻。她請來牧師和心理諮詢師照顧他。然後,她將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都投到了這場戰鬥中,試圖擺脫他被彈劾的厄運。她憤慨而又傷心地意識到,柯林頓實際上已經把他們共同取得的輝煌成就全部抹殺了。作為他的妻子,一名律師,一個政治戰略家,以及唯一能夠拯救柯林頓時代的人,她的資質是無懈可擊的。她後來在書中寫道:“我從水門事件調查中學到的一切都讓我相信,沒有任何可以拿來彈劾比爾的依據。”根據已經發生的一切來看,希拉蕊在柯林頓總統任期屆滿之後的崛起其實更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