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班傑明·布魯姆,生於1913年。二十世紀五十代,布魯姆因教育目標分類的系統學說而聞名,著有《教育目標分類學》;六十年代,他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布盧姆提出的關於“人類特性”和學校教學的理論,曾經被列為美國“最有意義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曾擔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長。
人物生平

六十年代,提出關於“人類特性”的理論,著有《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七十年代,提出“掌握學習”的學校教學理論,著有《我們的兒童都能學習》、《掌握學習理論導言》。班傑明·布魯姆的研究認為,若人在17歲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為100%,那么兒童在4歲時已具備了其中的50%,4~8歲期間獲得30%,而8~17歲這一階段只增加了20%。
1987年,出版揭露和猛烈抨擊美國大學學術放水種種問題的 《美國心靈的封閉》(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有中譯本《 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 繆青、 宋麗娜等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北京)。該書在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占位一年余,至今已銷出一百二十萬冊。
九十年代開展了一項對傑出 學者、 藝術家、以及 運動員的研究,前後長達5 年之久。研究選取了各個領域中最傑出的20位成功人士進行匿名訪談,其中涉及知名 鋼琴家、 網球運動員、奧林匹克游泳冠軍、 雕塑家、 數學家、以及 精神病專家等。此外,還對這些成功人士的家人及教師進行了補充訪談,以獲取更充分的信息。班傑明和他的同事仔細研究採集到的信息,希望從中能夠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以解釋究竟是怎樣的共同點使成功人士能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讓他們和普通人區別開來。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不是天才和天賦造就了這些原本普通人士的非凡成就,而是堅韌不拔的好習慣,即不畏挫折與失敗,並能在實踐中不斷地追求與完善。
主要成就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以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為指導,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旨在為美國社會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以提高美國社會培養未來的科學家,以提高美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然而,這場改革因為過分強調理論化,導致美國教育質量下降,學校出現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課程內容的“差生”。面對這樣的現實,布魯姆響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選不是發展”的質疑,並提出了“掌握學習”的理論學說。這一理論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 : 布魯姆是位認知派心理學家。他認為,“學生具備從事每一個新的學習任務所需的認知條件越充分,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就越積極”。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決定著新的知識的輸入、理解和接納,對學習結果及其以後學習都有重大的影響。所以,他十分強調學生在學習前應具備所需的認知結構。由於不同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著差異,布魯姆主張教師在學期初,應先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確定學生是否具備了先決技能、先決態度和先決習慣;鑑定學生對教學目標的掌握程度;辨別學生需要幫助的程度。根據診斷性評價的結果,為學生提供預期性知識,“使教學適合學生的需要和背景”。
2、學生積極的情感特徵是“掌握學習”的內在因素 :布魯姆認為,學生成功地學習一門學科與他的情感特徵有較高的相關。那些具有較高學習動機、對學習有興趣、能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會比那些沒有興趣、不願學習的學生學得更快更好。教師在教學中能否充分注意併合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學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由於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學習的願望得到加強,成就動逐漸形成,學習的內驅力就會大大增強。
3、反饋——矯正性系統是“掌握學習”的核心 :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教學過程的每個步驟都必須通過評價來判斷其有效性,並對教學教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幫助。反饋矯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課結束時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課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目標”的小題目進行檢查,方法靈活,個別提問、集體回答、口答、筆答都可採用。回答者所學知識得到強化,聽者知道錯在何處,如何補救。其次,在每個單元結束時進行一次形成性測試,測試突出“目標”中規定的重點、難點、涉及本單元的反有新知識。第三,根據形成性測試的結果,進行個別補救教學。個別補救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學生按學習成績分面四到五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這樣既幫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幫助未掌握者找出錯誤所在並及時糾正。最後,進行第二次形成性測試,對象是在第一次測試中“未掌握”而接受輔導、矯正的學生,內容是在第一次測試中做錯的題目,目的是獲得反饋信息,了解有多少人經過矯正達到了掌握,能否進行下一次單元的教學。
“控制學習”和“合作學習”是當今美國流行的兩大教學法。 “控制學習”是一種適應學生差異,單獨“處方”的教法。是“因材施教”的課堂套用,它是家班傑明·布魯姆所創。班傑明·布魯姆意識到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這對需要練習的差生是一種不平等。班傑明·布魯姆的方法要求教師給不同情況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指導,使大多數學生在不同的要求下進步,有效地完成課程規定的任務。
“合作學習”即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努力,以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合作小組應是典型的不同成分的組合。每組學生以5-6人為宜,合作者間必須遵照一定的合作性原則,合作各方為取得共同的或各自的目標進行互利的多方面配合。合作各方必須具備合作的動機、信息差距和合作的基礎,各方面都能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並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
現實意義
在中國進行的課程改革中,學習和研究布魯姆“掌握學習”的理論,對我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樂觀主義的學生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是一種有關教與學的“樂觀主義”教學理論。之所以說是“樂觀主義”是因為:這一理論從根本上反對個別差異先天性和不變性的觀點,而“主張只要能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的方法,那么從理論上說所有學生都能學好”。
以往學校的做法,往往是按照常態分配,把學生分為若干等級,並把這種劃分標準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穩定、持久的依據,並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受其影響,“教師在看待學生時,只希望班內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不及格或剛及格,三分之一的學生完全掌握了學習目標和內容。而學校的主要精力往往都放在這三分之一的優生上,對其他三分之二的中差生則興趣極微”。這種不合理的做法所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以及人為地製造大批的差生。
“掌握學習理論”是對傳統教學中等級、分組制的挑戰,打破根深蒂固的偏見,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並為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為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對於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新的學生觀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
2、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
“掌握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個別化教學實踐,它既不悖於集體教學,也不是純粹的個別化教學,而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個別化教學。
教育實踐證明:個別化教學效果顯著,但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和師資;集體教學雖然能在短時期內教授大批學生,但效果較差,容易產生大量“差生”。“掌握學習理論”通過特定的程度,將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取得較好的效果。“掌握學習”的實施程度一般有四個步驟,第一,定標。即制定出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單元教學目標”,然後教師運用任何一種適當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第三,對群體教學進行反饋矯正。包括了課後測驗,單元形成性測驗、補救教學、再次形成性測驗等過程。第四,為掌握而評分。根據既定的掌握標準備,分成“達標”和“未達標”,學生成績是累積的。
掌握學習的策略,客觀上對教與學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學生而言,在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動機,消除焦慮和壓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效果;對教師而言,有助於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並對學生充滿信心,實現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
重要著作
《人類特性的穩定性與改變》
《教育目標分類學》
《人類特性和學校學習》
澳大利亞行政區劃
澳大利亞首都特區 | 坎培拉 |
昆士蘭 | 布里斯班 | 班德堡 | 陽光海岸 | 伊薩山 | 伊普斯威奇 | 凱恩斯 | 庫隆加塔 | 格列士敦 | 黃金海岸[澳大利亞] | 金彼 | 赫維灣 | 洛根 | 麥凱 | 瑪麗伯勒 | 南港 | 洛坎普頓 | 圖翁巴 | 湯斯維爾 |
維多利亞州 | 墨爾本 | 本納拉 | 波拉瑞特 | 本迪戈 | 基隆市 | 米爾杜拉 | 天鵝山 | 華南布爾 | 渥東加 | 雅拉瑞特 |
西澳大利亞州 | 伯斯 | 奧班尼 | 班傑明·布魯姆 | 雪帕頓 | 班伯利 | 傑洛頓 | 費利曼圖 | 卡爾古利 | 曼杜拉 | 賀德蘭港 |
南澳大利亞州 | 阿德萊德 | 奧古斯塔港 | 旺加拉塔 | 威亞拉 | 維托港 | 皮里港 | 林肯港 | 梅里橋 | 甘比爾山 |
塔斯曼尼亞 | 霍巴特 | 布魯尼島 | 搖籃山 | 溫格拉斯灣 | 伯爾尼 | 卡內恩斯 | 德文港 | 格蘭內奇 | 朗瑟士敦 | 羅斯 | 里奇蒙 | 戈登壩 | 亞瑟港 |
北領地 | 達爾文市 | 愛麗斯泉 | 凱薩琳 | 帕馬斯頓 |
新南威爾斯 | 悉尼 | 阿米代 | 奧爾伯 | 奧蘭 | 布羅肯希 | 巴瑟斯 | 塞斯諾 | 科夫斯 | 達博 | 戈斯福 | 古爾本 | 格拉夫頓 | 格里菲斯 | 懷昂 | 麥覺理港 | 昆比恩 | 堤維德岬 | 沃加沃加 | 臥龍崗 | 梅特蘭 | 諾拉 | 紐卡索 | 麥覺理湖 | 立斯摩爾 | 塔姆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