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姓世系源流詩歌
屈自帝嚳分封起, 授姓與我是人皇。
上古帝有巫常氏, 軒轅太醫巫彭訪。
殷商帝太戊祖乙, 鹹賢父子兩朝相。
下有巫針巫馬施, 屈鍾狐庸如欒妨。
春秋巫臣出使齊, 漢室巫捷冀州相。
以上諸公高遠祖, 世居山西號平陽。
西晉末年避戰亂, 涉黃渡淮過長江。
隋末唐初遷福建, 首次落腳黃連峒。
開基始祖巫羅俊, 襲將明甫及萬宗。
篤生仁義禮智信, 五房分派居閩中。
仁生嘉善傳良輔, 孟郎正綱常兆鍾。
銘鼎遴官賜俊繼, 志乾光一小四從。
千一郎公傳大一, 誕生七子詠斯螽。
長子仕聰次仕成, 三子仕政四仕宗。
五子仕恭六仕敬, 七子便是仕猷公。
四子仕宗名念四, 後遷興國橫石峰。
六曰仕敬生三子, 福長禧次祿三逢。
七曰仕猷遷永定, 祈生七子慶重重。
福禧祈祿同一世, 閩粵派派衍無窮。
福由寧化移嘉應, 後移韶屬乳與翁。
禧公開創羅崗地, 生下回公只一郎。
回公五子均名景, 發成新茂與景松。
發生道順益與志, 四公繼緒振家風。
道興獨子名貴甫, 傳下元旺善興公。
興公篤生有四子, 規矩準繩一脈同。
矩公居住翹楚寨, 位於興寧屬廣東。
生下四子珍琛玿, 瑱字應興為長兄。
應興傳下鎮釗子, 釗公篤生巫廷用。
權質權茂為其子, 茂傳楷梯森三公。
梯公生下樂舜郁, 時值亂世干戈風。
原居長樂黃道嶺, 背井離鄉覓生蹤。
樂舜樂郁迫分別, 兄弟二人各西東。
舜公飽嘗辛酸苦, 遷到紅村劈蒿蓬。
生下承交和承祿, 後有傳世樂融融。
祿公婆太為劉氏, 篤生八子振家風。
錦雲鵬相岳奎秀, 聯山便是第八公。
以上諸公各有志, 後裔分移跡橫縱。
錦山聯山居甫上, 貴港中屯一脈同。
古辣冷水沙埠點, 雲山相山兩房共。
下州林村鵬山裔, 大部居甫上中團。
來賓木棉相山裔, 岳山奎山無承宗。
秀山仍居紅村地, 有徙馬山高奧屯。
椒衍瓜蕃人丁盛, 諸公後裔運轉鴻。
茲將遷徙源流敘, 世系分明一貫同。
惟願後人勤細述, 常懷忠義紹宗功!
歷代修譜首士職名一覽
一、創修閩譜(福建)宋建隆辛酉年(公元961年)
纂修 巫清 通判 寧化縣人
二、始修蘇譜(江蘇)宋紹興庚辰年(公元1160年)
纂修 巫伋 進士 端明殿大學士 句容縣人
三、啟修閩譜(福建)宋寶慶乙酉年(公元1225年)
纂修 巫潛 進士 知縣 寧化縣人
四、始修粵譜(廣東)明萬曆已亥年(公元1599年)
纂修 以言 歲進士 興寧羅崗柏橋人
五、重修粵譜(廣東)明萬曆戊申年(公元1608年)
纂修 子肖 舉人 知縣 龍川下塔人
六、重修粵譜(廣東)明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
續修 嘉禎 處士 興寧羅浮司人
七、重修粵譜(廣東)明崇禎戊寅年(公元1638年)
編纂 三祝 進士 戶部主事 龍川下塔人
八、原修閩譜(福建)清雍正庚戌年(公元1730年)
編修 賢芳 歲貢 寧化縣人
九、重修粵譜(廣東)清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
編修 弘偁 處士 龍川下塔人
十、原修合譜 清乾隆己酉年(公元1789年)
總纂 巫榮 進士 龍川下塔人
十一、重修贛譜(江西)清道光丁未年(公元1847年)
纂修 先揚 廩生 江西遂川人
十二、續修湘譜(湖南)清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
倡修 恆英 湖南醴陵東鄉虹橋人
十三、續修川譜(四川)清鹹豐辛亥年(公元1851年)
編修 富光 四川石柱人
十四、重修贛譜(江西)清鹹豐庚申年(公元1860年)
纂修 先揚 廩生 江西遂川人
十五、重修贛譜(江西)清光緒辛巳年(公元1881年)
編纂 殿飛 郡庠生 江西萬安人
十六、重修贛譜(江西)清光緒癸卯年(公元1903年)
纂修 占春 拔進士 江西遂川人
十七、增修川譜(四川)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編纂 孝錫 法政畢業 四川德陽人
十八、三修湘譜(湖南)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
倡修 變言 例貢 湖南醴陵人
十九、重修合譜(廣東)民國十六——廿五年(1917-1936年)
纂修 劍雄 新寰(此次合譜聯繫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江蘇、廣東、廣西、台灣等省同修)
遠代宗支錄
歷朝高遠祖
(一)、上古代
巫訪 精醫術,著小兒顱腦經,以占夭壽,判疾病生死,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是醫科最早者,配氏失考。
巫彭 按《劉恕記》黃帝有熊氏時相臣,與俞附作醫濟世,史載岐伯作內經,雷公泡製,巫彭佐方餌,而人得以盡年。配氏失考。
巫乾 黃帝軒轅之裔。按《羅泌路》史:巫人為高辛氏之才子,顯於唐虞,封於巫,帝嚳之裔,稱八元。實沈閼伯晏龍叔獻巫人續牙厭越為虞布五教,與八愷稱十六相(又作十六族)。又按,帝嚳高辛氏,生子乾公,采郡於青州山之西,平陽立郡,郡由斯名。山西平陽郡封巫,巫氏屬平陽郡也。配氏失考。
(二)、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約公元前11世紀)
巫鹹 祖相商王。大戊元年(公元前1637年),修明政事,保乂王家,復興商道。薨葬陝右。北宋徽宗政和中(1114年),顯聖部使奏聞,加封扶業王,載之祀典。又考《史記正義》,巫鹹及子賢,冢在江蘇蘇州常熟縣西,海虞山上,二公為吳人也。再考《地理志》鹹賢二公乃山西平陽夏縣人,後遷常熟。又按《水經》註:巫鹹山在山西夏縣東五里,一名瑤台山,其左有巫谷,孤峰峭拔,蒼翠摩空,巫鹹父子祠墓。並在山麓。將兩書載之,以備參考。生卒配氏失考,生傳一子名巫賢。
巫賢 商代祖乙帝時相(公元前1525-1507年)。承流宣化,諸侯賓服,父子濟美,天下大和,殷道夏興。北宋加封扶業王,載入祀典。二公繼相,與伊尹、伊陟並隆。清朝加封雙相巫公祠於常熟,春秋祭饗,琴川(即常熟治)十八專祠,推為第一居,乎仲雍言子游之上焉。生卒配氏失考。
(三)、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
巫針 按左氏傳:周平王時(公元前770-720年)。仕於魯隱公為大夫。生卒配氏失考。
馬施 周平王九年(公元前762年),魯人,字子期,一作陳人,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眠,以身親之,轉封東阿侯。生卒配氏失考。
巫鍾 周桓王時(公元前719-697年)仕於魯桓公。
巫屈 周時仕於楚國,共王出走,晉景公用為大夫,賜邢為邑。
狐庸 屈公之子,仕吳,為行人,通晉、吳之好,任為國政。生卒配氏失考。
巫如 周靈王十一年(公元前561年)夏鄭伯來聘,通嗣君也,據《左傳》。生卒配氏失考。
巫欒 據《姓纂》: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晉大夫欒,巫臣之後,周簡王時任為天使(公元前585-572年)。生卒配氏失考。
巫妨 春秋時為大醫掌院,生卒配氏失考。
曲烮 封於鄫(今河南柘城縣北)魯襄公十六年甲辰(公元前557年)莒人滅鄫,世子巫,去邑,易姓為曾,為姓曾人之始祖。(《世本》:夏少康封少子巫曲烈於鄫,後為莒人所滅,大子巫仕魯去邑為曾氏。)
(四)、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巫嘉 漢高祖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公事高祖,善禱祀,所求即應,帝以能召神祇,扶翊漢室,賜:扶氏欽師。生卒配氏失考。
巫炎 漢武帝時(公元前110年左右)為駙馬都尉。性好神仙,學養生之術,後以仙去。
巫捷 按夏樹芳《奇姓通》,公漢時為冀州刺史。
巫都 按王應麟《姓氏急就篇》:漢巫都,著《養性經》行世。
遷閩始祖世系
巫暹 西晉末(約公元308年),公由山西平陽府夏縣,避亂兗州(今山東)轉徙入閩到劍津(今福建南平市)居焉。生卒失考。配劉氏,生一子:昌輝。
昌輝 暹公之子,生卒不詳,公妣同穴葬。生一子:進益。
進益 生卒配葬失考。
旻官人 生卒配葬失考。
吳官人 生卒配葬失考。
元久 生卒配葬失考。
亨九 生卒配葬失考。
應運 生卒配葬失考。
寶郎 生卒配葬失考。
得祿舍人 生卒配葬失考。
宗源 生卒配葬失考。
宗漢 生卒配葬失考。
厚郎 生卒配葬失考。
悠郎 生卒配葬失考。
遠郎 生卒配葬失考。
顯郎 生卒配葬失考。
雲生 生卒配葬失考。
鳳郎 生卒配氏不詳。公葬於福潭院祠正堂後。
昭郎 生卒不詳,按志榮公遷葬墓誌:羅俊公乃昭郎公之子。又雲,交椅窠惠光堂後等處,奉暹公、昭郎公及各祖而散葬焉。福潭院遺記:元延祐二年乙卯(1315年)御史仕有重修,更惠光堂為福潭院祠。二龕平列:中昭郎,左明達,右鳳郎。配氏不詳,傳下一子:羅俊。
巫姓世系簡錄
始祖
羅俊 巫氏南方開山始祖;字定生,號青州。自西晉末造(約公元308年),暹公由山西平陽避亂兗州,轉徙入閩(福建),居劍津(今南平縣東建溪)。公於隋大業間(605-617年)隨父昭郎公,奉祖骸遷居黃連峒。葬竹篠窩 。即今寧化縣城。當時黃連遠在荒服,未入版圖。值李子通據江都(今揚州),遣使略閩地,土寇蜂起,公築堡衛眾,開峒為鎮,寇不敢犯,遠近爭附。唐貞觀三年(629年),公詣闕上平寇策,謂黃連土曠齒繁,宜可授田定賦。朝廷嘉其闢土功績,授公為黃連鎮將,爵封鎮國武侯,兼授尚方劍戟,便宜行事,襲蔭三代。公生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壬寅四月初八日丑時,歿於唐麟德元年甲子(664年)年八月十一日已時,壽八十三歲。公之事跡載汀州府志,寧化縣誌等。妣柴氏,繼妣紀氏。柴氏生於隋開皇三年(583年)癸卯七月二十二日辰時,歿於唐龍朔二年(662年)壬戌正月十九日未時,壽八十歲,生一子明甫。繼妣紀氏生隋開皇十三年(593年)癸丑五月初三日戌時,歿於唐鹹亨三年(672年)壬申六月二十七日午時,壽八十歲,生一子明達。
二世
明甫 字玉和,舊譜作和玉,羅俊長子,奉命襲守黃連鎮將。時土地日劈,戶口日增,修貢如常。公生於隋開皇二十年庚申(公元600年)九月十三日午時,歿唐儀鳳元年丙子(676年)正月初八日已時,壽七十七歲。原葬竹篠窩,後遷葬清流縣永得里嵩溪,蛤蟆崗,又名巫家冢,壬山丙向兼亥已,清雍正乙夘年(1735年)重修。配俞氏,生卒失考,生一子:萬宗。
明達 羅俊次子,生卒配氏失考。
三世
萬宗 明甫之子,字真祥,一字元本。前唐總制官,奉命襲授黃連鎮將。生於隋大業十二年(616年)四月十二日寅時,歿於唐嗣聖四年丁亥(687年)二月初九日午時,壽七十二歲。配蕭氏,生五子:仁、義、禮、智、信。
四世
巫仁 諱瑞,字仁德,萬宗長子,襲授黃連鎮將。生唐貞觀六年(632年)九月十三日,卒唐嗣聖十年(693年)四月十五日辰時,壽六十一歲。配葛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嘉善。
巫義 萬宗次子,生唐貞觀八年(634年)八月初五丑時,卒唐嗣聖十八年(701年)二月十四日午時,壽六十八歲。配胡氏,生卒不詳,生二了:允郎、元郎 。
巫禮 萬宗三子,生唐貞觀十年(636年)十二月十六日,卒唐儀鳳二年(67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子時,壽四十二歲,配陳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容郎。
巫智 萬宗四子,生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四月二十一日戌時,卒唐弘道元年(683年)九月十八日卯時,壽四十四歲。配劉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進郎、遠郎。
巫信 萬宗五子,生唐貞觀十六年(642年)七月初六日申時,卒唐嗣聖十七年(700年)八月十七日未時,壽五十九歲。配張氏,生卒不詳,生五子:本郎、俊郎、仍郎、傑郎、吉郎。
五世
嘉善 諱元保,仁公之子,生唐永徽二年(651年)十月初一日未時,卒唐開元五年(717年)四月十八日丑時,壽六十七歲。配李氏,生卒不詳,生二子:良輔、良佑。
六世
良輔 字良才,號佐臣,嘉善長子,生唐鹹亨三年(672年)四月十五日丑時,卒唐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七月十七日寅時,壽六十二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三子:孟郎、仲郎、季郎。
七世
孟郎 良輔長子,生唐嗣聖六年已醜(689年)三月二十四日亥時,卒唐天寶六年丁亥(747年)十一月初一日午時,壽五十九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一子:正綱。
八世
正綱 字應郎,號登朝,生唐景雲二年(711年)六月十六日,卒唐大曆六年(771年)正月二十九日,壽六十一歲。配黃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常兆。
九世
常兆 字祥瑞,又作兆常。生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卒唐建中四年(783年)七月十七日,壽五十一歲。配蕭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銘鼎、錫祚。
十世
銘鼎 字廷煥,常兆長子,生唐天寶十年(751年)十月二十日丑時,卒唐長慶元年(821年)五月初一日亥時,壽七十一歲。配王氏,生卒不詳,生二子:選官、遴官。
十一世
選官 字升級,銘鼎長子,生唐大曆七年(772年)二月十九日,卒會昌四年(844年),壽七十三歲,妣胡氏,生卒不詳,生二子:、賜麒、賜麟。
遴官 銘鼎次子,生唐大曆十年(775年)四月十八日已時,卒唐長慶五年(825年)六月初七日,壽五十一歲,妣張氏,生二子:賜俊、賜傑。
十二世
賜俊 遴官長子,生卒失考,妣王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志乾、大寧。
十三世
志乾 字大綱,號正先,賜俊長子,住寧化縣三都龍湖。生唐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年)二月十五日,卒後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十月十八日,壽六十一歲,妣王氏,生卒不詳,生一子:光一郎。
十四世
光一郎 志乾之子,生卒失考,公由龍湖始遷上杭縣中村磜頭,又徙永定縣溪南里,及大溪溪口居住。公葬深壙蛇形。碑內刻光缽,品字為記。妣俞氏,生卒不詳,生三子:十一郎、小六郎、小四郎。
十五世
十一郎 光一郎長子,生卒配氏失考。公葬烏坭坪上美女獻花形。
小四郎 光一郎三子,生卒失考,妣何氏,生二子:千一郎、千二郎。於明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十九日公婆夫婦合葬於葛蒲坪。
十六世
千一郎 小四郎長子,生卒不詳,葬福建永定縣溪口上園,原配李氏,繼配賴氏,生一子:大一郎。
十七世
大一郎 字恢先,千一郎之子,原住上杭縣九泰茶地廈科。其子各來廣東英德,迎接奉養,歿世後,公子回福建原鄉遷祖妣葬英德。公配吳氏、王氏、黃氏,生七子:仕聰、仕成、仕政、仕宗、仕恭、仕敬、仕猷。
十八世
仕聰 法名念一郎,居英德縣蒲嶺高車壩 ,生卒不詳,配李氏,生卒不詳,生一子:伯一郎。
仕成 法名念二郎,由閩汀州徙粵曲江縣楊梅村,鏇徙英德縣觀壙鄉,後徙堯山葛蒲壙(今石霞)。為開基始祖。配王氏,生卒不詳,生四子:貴璸、貴瑛、貴三、貴四。
仕政 法名念三郎,由閩上杭金豐撫溪移惠州金雞塔下,生卒不詳。後裔有移揭陽湯坑口等。配張氏,生卒不詳,生三子:九郎、十三郎、十四郎。
仕宗 法名念四郎,住英德長埔東大鎮水竹徑都海螺墩開基。生卒不詳,配周氏,繼配王氏,生卒不詳,生一子:萬四郎。
仕恭 法名念五郎,移居福建永定溪南。配楊氏。原譜不見後裔。
仕敬 法名念六郎,父子徙廣東興寧縣羅崗,歸葬於閩,又作葬於興寧縣高嶂背,但無從考查。生卒不詳,配李氏、何氏,生三子:福、禧、祿。
仕猷 法名念七郎,住永定大溪口及羅灘,生卒不詳。配何氏,生卒不詳,生一子:祈。
十九世
巫禧 廣東興寧縣羅崗洋塘村開基始祖;字忠立,法名廿八郎。生南宋淳熙元年甲年(1174年)七月十一日申時,卒寶祐六年戊午(1258年)二月初一日已時,壽八十五歲。宋文學祭酒,敇授修職郎。由福建省汀州府永定溪南遷徙廣東省興寧縣羅崗洋壙七星伴月形開基。時為宋朝季,公積善。貽謀手置洋壙半徑十三都司、黃沙溪、乾田、小眼等處田宅百餘頃。原基於清光緒戊申(1908年)改建為忠立公祠,祠門池壙,祠背畚地。公元1995年乙亥歲由興寧、龍川、五華三縣宗親重修。公配謝氏,閨諱八娘,生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二月初一日已時,卒淳祐四年(1244年)十月十一日,壽七十五歲,生一子:巫回。
二十世
巫回 字曰回,諱聰,法名六十二郎。宋文學,公齒德俱尊孝行足式。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榮膺冠帶鄉飲大賓。生紹熙五年(1194年)正月十五日辰時,卒鹹淳五年(1269年)二月初三日午時,壽七十六歲。葬廣東興寧縣羅崗圩中心(原名朱鼓隘竹子圍),巽山乾向,白象卷湖形。明萬曆間(1573-1620年)被奸人惑作船形,遂移圩場圍里,前後左右為巫姓田地,立有界址,並有糧店池壙空地每年供租為秋祭費。自清迄今屢有訟案。民國十九年(1930年)合七省宗人建回公墳祠並豎謝縣長保護古蹟布告兩套,刻石碑豎祠內牆壁;經努力於公元1995年乙亥歲完璧歸趙收回主權;後於公元 1999年已卯歲以巫雲瑞(深圳)、巫唐仁(龍川)、巫自堅(羅浮)為首發動集資重修。公配凌氏,閨諱六娘,生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十月初一辰時,卒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七月十六日寅時,壽九十三歲。葬興寧縣羅浮黃沙溪水口眠牛形,於公元 1998年戊寅歲由黃沙溪宗親籌資重修。生五子:景發、景成、景新、景茂、景松。
廿一世
景發 回公長子,法名二十二郎,侯選德安知縣,尋升徽州知府、湖南長沙太守等職,生卒不詳。配李氏,生卒不詳。生四子:道興、順興、益興、志興。
景成 回公次子,法名二十三郎。生卒不詳。原配劉氏,繼配劉氏,生卒不詳,生五子:宗泰、宗遠、宗興、宗顯、宗德。
景新 回公三子,法名四十五郎,生卒不詳,葬羅崗洋壙中心,配管氏,生卒不詳,生二子:秀興、俊興。
景茂 回公四子,法名三十一郎,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與子倶遷江西會昌縣長河堡。生卒不詳,配袁氏,生卒不詳,生四子:仲興、貴興、能保、必子。後裔另譜記載。[質疑1:景茂公是南宋前期(大致是1230年)時人,怎么可能活到1385年與子遷居江西呢?]
景松 回公五子,法名三十二郎,生卒不詳,配張氏,生二子:名字不詳,下落不明,失考。
廿二世
道興 景髮長子,生卒不詳,配彭氏,生卒不詳,生一子:貴甫。
廿三世
貴甫 道興之子,字綿遠,生元朝至元丙子(1336年)十月十三日。於明朝移居五華縣油田約鯉子壙,卒不詳。妣鍾氏,生至元癸未年(1343年)六月十二日辰時,卒不詳,生四子:巫元、巫旺、巫善、巫興。公妣於明萬曆三年(1575年)九月安葬五華縣油田約大湖洋大窩裡乙山兼卯,真武拔劍形。明天啟五年(1625年)修。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汝鑒、品三、雨南、星初倡修。[質疑2:貴甫公仍是南宋時人。景發公是甲午科拔貢,也就是在南宋1234年被選拔到貢院培訓參加科舉考試的貢士。他的長孫怎么到102年後的1336年才出生呢?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從1264年 到1294年,共歷經30年,另外元惠宗在位時有六年也是使用這個年號的,所以元朝使用至元這個年號的有二位皇帝,二個時期,一共36年。為何選取後一個時期的時間呢?]
廿四世
巫興 字家山,號德成,貴甫四子,生明洪武戊午年(1378年)五月十七日酉時,卒正統戊辰年(1448年)九月初一日酉時,壽七十一歲。原配李氏,繼配許氏。李氏生洪武庚申年(1380年)三月初四日,卒正統癸亥年(1443年)壽六十四歲。公妣合葬於鯉子壙嶺頂,金盤帶寶形,艮山兼寅,辛丑分金。生四子:巫規、巫矩、巫準、巫繩。
廿五世
巫矩 字能圓,法名百四郎,興公次子,生明永樂丙戌年(1406年)三月二十一日申時,卒不詳,葬於今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荷田村曹洞坑。妣許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巫瑱、巫珍、巫琛、巫玿。
廿六世
巫瑱 字應興大郎,法名法旺,矩公長子,生卒不詳,葬油田小柏壙獅形,坐北向南。妣徐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巫鎮、巫釗。
廿七世
巫釗 瑱公次子,生卒葬不詳,妣廖氏,生卒葬不詳,生一子:廷用。
廿八世
廷用 釗公之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二子:權質、權茂。
廿九世
權茂 廷用次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三子:巫楷、巫梯、巫森。
三十世
巫梯 權茂次子,生卒葬不詳,妣曾氏,生卒葬不詳。生二子:樂舜、樂郁。
卅一世
樂舜 梯公長子,清朝春(約1648年)由廣東惠州府長樂縣黃道嶺遷居廣西賓陽縣大橋紅村。生卒不詳,葬高嶺村後背雞籠壙,貓兒仰睡形;原辛山乙向,於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歲十一月初三日午時吉旦改戌山辰向;公元2008年10月7日重陽節(農曆戊子年九月初九日)重修,加築墳界水泥磚牆。妣張氏,高嶺村人,生卒不詳,葬王靈鎮大寧村西南烏鴉壙邊,烏鴉地。生二子:承交、承祿。另有老譜記載:原居廣東惠陽縣謳田鄉梁化圩。
卅二世
承交 樂舜長子,生卒不詳,妣謝氏,生卒不詳,生一子:俊山。據傳承交後裔遷居四川省。
承祿 樂舜次子,生卒不詳,葬高嶺村後背雞籠壙與父墳平排,相隔數步,原戌山辰向改乾山兼戌辰分針。妣劉氏,生卒不詳,葬王靈鎮西北蜘蛛塞水口形,坤山艮向兼未醜分針。離南梧公路邊約300米。生八子:錦山、雲山、鵬山、相山、岳山、奎山、秀山、聯山。
卅三世
錦山 承祿長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必欽、必宗。其後裔一脈居賓陽縣黎壙鎮甫上村,一脈貴港市覃壙區山北鄉中屯村。
雲山 承祿次子,生卒不詳,妣姓氏不詳,生一子:必峰,後裔居賓陽縣古辣鎮冷水村。
鵬山 承祿三子,於乾隆元年丙辰歲(公元1736年)率子從大橋紅村遷下王堡上嶺創造村莊,生卒不詳。原葬於本里堡腳煙墩嶺南蛇捉蛤形,未山醜向兼坤艮分針,公元1954年甲午因國家修鐵路,遂移黃娘廟後右邊山岩。原配丁氏,繼配劉氏,生卒不詳。兩夫人合葬於大橋紅村邊西南角錦埧嶺黃龍捲眠形,亥山已向兼壬丙分針。生五子:必榮、必文、必廷、必華、必雲。後裔居賓陽縣黎壙鎮甫上村、中團村、林村、陳樹村、大橋下州村。
相山 承祿四子,生卒不詳,妣江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必禎、必清、必秀、必顯。後裔居賓陽古辣沙埠村、冷水村,來賓蒙村鄉木棉村;必秀公遷居靈山縣居住,正在尋找中,有一支從靈山遷移田陽縣田州鎮居住,已查到。
岳山 承祿五子,三十六世後無嗣失傳。
奎山 承祿六子,三十六世後後裔失考。
秀山 承祿七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四子:必興,必英、必祥、必輝。後裔居賓陽縣大橋鎮紅村、馬山縣周鹿鎮高奧村。
聯山 承祿八子,生卒不詳,妣張氏,生卒不詳,生二子:必盛、必元,後裔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