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吻棘頭蟲病

巨吻棘頭蟲病(macracanthorhynchiasis)是豬巨吻棘頭蟲(Macrocanthorhus hirudinaceus)寄生於小腸所致。屬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豬是重要的傳染源,人傳播的意義不大。天牛和棕色鰓金等甲蟲既是棘頭蟲的中間宿主,又是其傳播媒介人可通過吞食中間宿主或棘頭體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受染在流行區,兒童有燒吃、烤吃甚至生吃天牛、金的習慣,所以患者以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為主。在遼寧山東、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海南四川吉林、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有病例報導遼寧部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發病季節多在6~11月間。

病因

巨吻棘頭蟲病巨吻棘頭蟲病
成蟲呈乳白色或淡紅色,體表有明顯的橫皺紋,尤其體前部為甚。圓柱形,前端粗大後端漸細尾端鈍圓。整條蟲體由吻突、頸部和軀幹三部分組成吻突呈球形可伸縮,其周有5~6排尖銳透明的吻鉤,每排6個呈螺旋形排列。頸部短,圓柱形,與吻鞘相連無口及消化道,營養物質自體表吸收雌蟲大小約為(20~65)cm×(0.4~1.0)cm,雄蟲大小約為(5~10)cm×(0.3~0.5)cm蟲卵呈卵圓形,深褐色,大小約為(67~110)μm×(40~65)μm,卵殼厚,由三層組成,成熟蟲卵內含一個幼蟲——棘頭蚴(圖1)。成蟲寄生豬小腸內,卵隨糞排出,能在土壤中生存數月之久。卵被金?子天牛等甲蟲吞食後,穿透腸壁入體腔形成囊胞2~3月後發育為傳染期幼蟲(棘頭體),被豬吞食後,經2~3月成熟產卵。人可因偶然吞食中間宿主或棘頭體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受染但人不是該蟲的適宜宿主,故在人體內,棘頭蟲大多不能發育成熟和產卵。

發病機制

人可通過吞食中間宿主或棘頭體污染的飲水或食物而受染。

臨床表現

症狀輕重和寄生的蟲數有關,多數為1條。患者可有陣發性腹痛、腹瀉、消瘦貧血,以及噁心、嘔吐、失眠、夜驚等神經精神症狀。少數可有腸穿孔或腸梗阻,部分病人可捫及腹部包塊。

併發症:
併發症有腸穿孔或腸梗阻。

診斷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有食甲蟲類的歷史個別病人可因服用驅蟲藥而排出蟲體,或因急腹症於手術時發現蟲體,則可以其形態特徵進行鑑定。

鑑別診斷:
但需要與薑片蟲病相鑑別。

檢查

糞便檢查(塗片法、沉澱法)發現蟲卵。

治療

1.對症治療 腹痛者給解痙劑;營養不良、貧血者應加強營養、補充
2.驅蟲治療 尚無特效驅蟲藥可服阿苯達唑,成人400~600mg,頓服,兒童劑量減半甲苯達唑與左旋咪唑也可套用。
3.手術治療 腸道病變演變為急腹症時應立即手術,並鉗出蟲體。

預後預防

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預防:
加強衛生宣傳,不吃甲蟲。實行圈養飼料避免含甲蟲。如豬已感染可行驅蟲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