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網路時事評論員
左擔道(鄭傳州)男
知名時事評論員,中國網評論員。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評論新聞社》、韓國《朝鮮日報》,香港《大公報》以及國內光明網、南方網、人民網、央視網、鳳凰網、中國金融網、中國戰略網、中國社會科學網、和訊網、中華網、環球網、四川線上、每日甘肅,及中國網路電視台等網站發表評論及轉載,並被各地論壇網友轉載推薦。其發表在光明網的,如《對央企高管缺的不是<辦法>是監管》等被人民網轉載;《亞歐峰會,日要開闢第二戰場?》等文,被電視台《博聞天下》專場報導。作者在國內外華人社區和論壇,都頗有影響。
簡介
中文名:鄭傳州
筆名:左擔道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蘇沛縣
出生日期:1971.4
主要成就:
重點是國內及國際時事評論,時評具有散文風格,或抒情感人,或激憤性情,使其批駁中不帶有敵意,讚美中沒有一點諂媚。其文章,對國內、國際大事具有推測力,文章被一些智庫網站樂於轉載和推薦。
其部落格入環球部落格排名第二,曾為中華網名博,中華網論壇重點推薦作者。
【左擔道】 民意通道呼籲官員的正義
作者:左擔道
江蘇網路電視台10月18日報導 兒子被有錢有勢的人毆打致殘!母親在大街全裸替兒伸冤 旁邊躺著的是她的兒子!被有錢人打到殘疾!終身臥床!JC局長要求和解,他們一家不肯,後來冤枉他們兒子盜竊罪.JC來威脅驅趕他們。錢權勾結的沆瀣一氣令人髮指,母愛的偉大與無奈……
母親用裸體吸引路人的要求,以造成轟到效果。這種以犧牲尊嚴兒子伸冤的方式,對於一個為人母的女人,需要多大的勇氣?這位母親維權的方式,看似另類,但實際上與諸多的中國維權有著共同之處。
比如討薪的人需要跳樓;被拆遷人,需要自焚;有的賣光家產,北京上訪。然而上訪之路也不平安:實時要警惕黑保全,被精神病,私刑關押。上訪人人身自由竟得不到保障,更是有人因此犧牲生命。
老百姓上訪難,他們無權無勢,對於中國以一個關係網、人情網構築的官僚社會來說,他們只能是一種無奈的、渺茫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權利。他們象黑夜裡行走的孤獨戰士。他們沒有後援,沒有方向……記得有一首歌詞:黨的光芒象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夠給人溫暖,正是因為它的宗旨,就象太陽一樣,普照大地,讓社會主義國家的每個公民,都處於光明之下。
各地政府官員的不作為,和瀆職行為,其實是一種正義的缺失。他們以權謀私、顛倒黑白;食我國庫、奪我民益。當一個腐敗的市長哭著說:我從骨子裡愛黨;當一個官員,責問記者:你是替民說話還是替黨說話。中國的官員的年輕化、知識化,注定他們都是文化素質很高。然而他們對黨的認識,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百姓都不如。黨的機構和民眾的關係,就象一個金字塔結構。愛黨更應該為黨的事業和聲譽奮鬥。試想連作為底座的民眾都散了,上層的塔尖還存在嗎?所以這些自稱愛黨的人,和自稱替黨說話的人,他們不僅沒有為黨做事,而是在拆黨的台。不可思議,這些對黨基本認識都存在錯誤的人,卻官路亨通,處於高位。更難以理解,這些隱藏在官僚隊伍中,卻不具備共產黨員基本素質的人,好不容易被人們替黨揪了出來。我們政府的寬容,不僅沒有處於他們“一生不得當官”的重罰,反而再次重用。這傷了多少人的心,又給多少人做了表率?!
懸崖勒馬,有錯就改。這是好事,也是一些官員能夠東山再起的理由。但黨和政府是國家的火車頭,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約束者,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社會的風向標。放寬對自己的約束,對自己的寬容。表面上是人人平等人權的解讀,但實際上,作為官員人,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已經給社會造成種種誤讀。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之所以貪腐官員前赴後繼,最終導致王朝的覆滅。就是因為這些官員,沒有分清社會人及個體人的區別。
坐享人民創造的財富,已經有著比普通百姓更多的特權。但身處特權,卻依然小市民意識,與民斤斤計較,爭權爭利。當一個官員如果不能將自己,與一個普通老百姓區別對待,就是一種自私自利的道德修養問題。這方面的缺失不是可以學習出來的,更與文憑無關。因為他是一個人的本性。一個人的內心是否有正義感,決定著一個人的官德是否高尚。比如共和國建立初期,那些大字不識的政府人員,依然可以做到一個好的管理者。
正義與文化無關。
中國不斷地出現自焚、跳樓、上網散布,群聚事件,乃至今天的裸體母親。都說明中國不是缺少文化的官員,而是缺少官員的正義。中國衙門豪華,各個機構都不缺乏官員。民眾的正義得不到伸張,冤屈無處申訴。民眾的申訴卻不能經他們職責,一級級地向上和平傳達。因為責任、正義感的缺失,地方父母官成了擺設。民眾用這種頗具殺傷力,勞民傷財,且試圖繞過、躲避,無作為、甚至沒有正義感官員的方式,只為了能讓中央聽到民眾的聲音,替他們維持正義。這樣的地方官員,不僅沒有做到替民眾做主,相反卻成了民眾訴求的攔路虎,是正義的打壓者。
民眾選擇自我傷害,或傷害社會的方式,以渴求公正。或許得到了部分的解決。但他們的維權方式,每發生一次,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以及他們本人的正義感,都會受到傷害。可見地方官員責任、正義的缺失,已經成為嚴重堵塞中國民意通道的毒瘤。他們是政府機關的一個個細胞,也是文化興國中的一份子。他們的存在,正義則不得不到宣揚,文化意識齷齪化。國家不僅不能因文化而興國,相反則是害黨害國害人民。其危害程度已遠遠超過他們本人對社會的個體傷害。
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寬以待人是對老百姓,嚴以律己,則是共產黨本人。不作為官員的存在,政府應該深知其嚴重性。其已經存在很久,政府不溫不火的處理方式,是無法遏制民意矛盾的逐步擴大——正副局長需要鬥毆;紀委幹部需要微博維權;紀委幹部自殺不了了之;公安局長遭刑事逼供……當我們的官員因為正義,也隨之落為弱勢群體時,誰來替政府維持正義——最終造成民意通道的半癱瘓狀態。(左擔道)
其軍事代表作:
《世界新興第二極:金磚五國》《韓國是日本的盾牌》《阿富汗越來越依賴巴基斯坦》《制裁伊朗,美國將以失敗告終》《英國人在自掘墳墓?》《普梅組合或是普京敗筆》《威脅敘政府的,為何不是反對派》《西方國家:利用“民主”殖民世界》《借古蘭經事件,阿政府趕西方部隊走人》《北約,在阿富汗留下了什麼?》《南海維權,索馬里方式可以借鑑》《巴基斯坦在伊朗危機中的作用》《伊朗危機中的中國因素》《從巴印關係看中巴友誼》《大勢所逼:中俄正走向同盟》《發動敘利亞戰爭,將加劇世界對抗》《敘國局勢惡化,暴露中俄政治短板》《否決權,只不過是一個國家表達的自信》《誰關閉了敘利亞和平大門?》《軍購法國“陣風”戰鬥機中的英印之爭》《中國人海外頻遭綁架,凸顯中國夾縫生存》《阿盟與敘利亞為何一點都不鐵》《敘利亞:民主不只有戰爭一個選》《對美戰爭,伊朗該怎么》《制裁伊朗:沒有歐洲市場的戰爭不會爆發》《美國老大衰弱,遭兩伊戲耍》《魅力文化能否成為中國外交拐點》《美國為何沒動台灣這隻牌》《熱衷制裁伊朗:美國能得到什麼收穫》《朝鮮:一個不迷信高科技的過國家》《金正恩繼位與朝鮮安全》《逼中國南海動兵,美劍指巴基斯坦》、《湄公河慘案與泰國政府無關》、《中國秋季外交如潮,莫把南海邊緣化》、《中國思維不適合解決領土爭端》、《南海局勢:中國軍方莫站錯隊》、《中國面臨“韜光”困惑》、、《印度:當不了警察就當“土匪”》、《稱拉登不是威脅,是美政府再卸包袱》、《與“戰爭機器”捆綁,“美國夢”更加血腥》、《忍受美國的“胯下之辱”,中國需“半島”突破》、《朝鮮炮彈:傷了韓國,救了日本》、《外交勝利的美國,能否挽回戰敗的自尊》、《釣魚島:中國要有底氣》、《北約誤炸油車,為何要不同版本?》、《果敢屬於緬甸,但中國不是觀眾》、《美國的傲慢和朝鮮的憤怒》、《美國:身在朝鮮下,焉能不低頭》、《俄羅斯:抓小放大,何以重振“政綱”》、《老毛“游擊戰”PK“南海爭端”》、《谷歌在中國受罰,不亞於中美飛機相撞》、《伊朗,“顏色革命”核爆破滅的實驗場》、《為什麼伊朗不會成為第二個泰國》、《韓戰如若爆發,日本將是唯一贏家》、《真正的民主,不是西方推行的顏色革命》、《是誰給了俄羅斯對抗西方的勇氣》、《扎壞中國輪胎,歐巴馬要美國為其買單》等。
其社會文章代表作:
《兩場罵戰,中國教育道德之殤》《稱溺愛老百姓,官員需要政治掃盲》《中國加速了反腐制度改革》《請脫下軍服,再插隊》《企業和員工不應為瀆職官員買單》《六警察殺人結案,不是單純的殺人案》《天價罰款:虛擬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中國道德死穴:缺少責任的軟骨症》《地溝油:讓中國離錢越近諾貝爾就越遠》、《中國民意通道處於半癱瘓狀態》、《群聚事件是中國的一種病》、《中學生援助交際是成年人輿論替罪羊》、《政府大院命案:需完善異地查辦制度》、《央企高管缺的不是”辦法“是監管》、《隊員暴打強姦人妻,是聯防隊踢得開的皮球?》、《印度:刑不上大夫,反腐沒出路》、《有麻木的人,才有了中國式“肇事案”》、《全票當選:49天市長被雙規,中國人大淪為雞肋》、《道德教育出的悲哀》《莫當政府部門是培訓機構》《愛滋:賣淫女道德救贖的最後稻草?》《警惕企業成為中國“紫禁城”》、《四年獵百女,金錢愛情誰是黑手?》、《中國官員:請少一點打傘情節》、《中國“五百強”高管先別喝彩》、《誰正讓中國不再中國》、《美國相助,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球蔓延》、《加沙人們最幸福的一天》、《世界工廠:請給婚姻一個機會》、《外國侵略中國打開缺口,中國奶業已經失守》、《春天裡:在物質精神夾縫生存中爆發》、《搶鹽風潮:折射中國三大危機》等。
其人物評論代表作:
《是誰害了劉志軍?》《歐巴馬:美國一個很累的總統》、《孫愛武現象發生,證明中國“人才”過剩》、《湯芳:是女人並不是都藝術》、《美國大兵眼中的塔利班》、《靠揭露家醜——獲美國大獎的盧廣》、《索吻女:用吻強暴了幾個男人》、《海歸學子:塗序新之死誰在哭泣?》、《普京:為何拍中國“馬屁”》、《歐巴馬還會喜歡卡扎菲嗎?》、《對西方力量的恐懼,穆沙拉夫地位最終不保》等。
地名
左擔道
古道路名。自令甘肅文縣東南至四川平武東。因山徑險窄,自北而南,擔在左肩不得易右肩,故名。三國魏將鄧艾曾由此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