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四川省是我國茶樹發源地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四川地勢北高南低,東部形成盆地,秦嶺、大巴山擋住北來寒流,東南向的海洋季風可直達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氣候溫和,年均氣溫 17--18℃,極端最低氣溫不低於-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2-- 4℃,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及紫色砂土。
產地
川紅工夫產於四川省宜賓等地,是本世紀50年代產生的工夫紅茶。30多年來,川紅的代表有“ 林湖”牌、“醒世”牌、“ 宮殿”牌、 “ 節日之夜”牌產品。
外形
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清鮮帶橘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川紅問世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國,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
特徵
緊細圓直,毫鋒披露,色澤烏潤,內質香高味濃的優良品質。
周期
茶園一般地勢較高,伏旱影響不大,十分宜茶生長。川紅工夫生產於川東南地區,即長江流域以南邊緣地帶,包括宜賓、江律、內江、涪陵四地區及重慶、自貢兩市所屬部分地區。這裡茶樹發芽早,比川西茶區早39--40 天,採摘期長40--60天,全年採摘期長達210天以 上。秋茶產量占全年的26--30%。
宜賓地區所產川紅,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進入國際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點及優良的品質,博得國內外茶界的好評。1979年首批川紅工夫—級每噸售價7320美元,高於國內的同類同級的工夫茶價格, 並得到高度讚譽。
川東北茶區的萬縣、達縣、南充及南部靠近長江沿岸各縣,氣溫較高,氣候與川東南茶區大體相似, 適合發展紅茶生產。50年代中期,先在宜賓、萬縣、達縣等地區10餘個縣的部分國營茶場試製工夫紅茶,逐步推廣,年產僅為3000餘擔,後逐步調整產區布局,主要集中在宜賓、筠連、高縣、珙縣四個縣生產工夫紅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產量已達4萬餘擔,此後基本維持這一產量水平。
影響
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2014年6月26日,由宜賓川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川紅工夫紅茶製作技藝,進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正式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川紅工夫”申遺成功,成為了川內首家紅茶類的非遺項目,也將對宜賓茶產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川紅功夫 四川名片
2013年6月6日—8日,“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首次在成都舉行。在“把四川名片遞給世界500強”評選活動,經大眾推薦和專家權威評審,選出了22個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四川名片”。其中,茶葉產品3個,宜賓川紅茶業集團生產的“川紅工夫”紅茶榮登金榜,這是宜賓唯一一個代表“四川名片”的產品。
宜賓的“川紅工夫”紅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榮耀世界。作為“川紅工夫”正宗傳承者的川紅集團,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宜賓茶廠,該廠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紅茶外貿出口的茶業企業之一。1958年—1990年宜賓茶廠生產的四川工夫紅茶大量出口至前蘇聯和東歐國家。1958年,四川工夫紅茶曾作為羅馬尼亞國慶禮品專用茶,1985年在葡萄牙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優質食品博覽會上,宜賓茶廠生產的四川工夫紅茶獲得了金質獎章,這是川紅的驕傲,更是宜賓的驕傲、中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