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甘肅莊浪人。1968年畢業於甘肅省平涼師範。平涼地區行政公署文化處副處長。國際美術家聯合會中韓文化藝術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甘肅分會會員,平涼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甘肅分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甘肅分會會員,平涼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平涼地區攝影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攝影作品《人民思念又一年》、《隴原漁歌》及書法作品入選甘肅省攝影藝術展及甘肅省書法作品展,其中《隴原漁歌》獲1979年甘肅省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攝影作品《風雨歷程》刊於1991年《甘肅畫報》封面。攝影作品《晚歸》獲1993年"富士膠捲杯"全國幻燈片(反轉片)攝影大賽入選獎,並在獲獎作品選刊登。書作入選"中日書法交流大展"、"觀音閣碑林",並獲"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書法類二級作品獎、"紅燭頌"杯金獎等20餘次,先後在北京、香港、台中市等地以及美國展出。傳略和書作編入《國際現代書法集》、《當代中日書法作品匯觀》、《中國國際書畫篆刻家年鑑》,辭條輯入《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出版有《崔振世書畫選》等。
社會評說
——《崔振世書畫選》觀感(劉玉學)
在平涼書畫界,人們一提起畫梅,自然會想到崔振世先生。這不僅由於作者在當今平涼畫壇乃至省內獨領畫梅之風騷,更由於他筆下的梅花在風格上獨秀一枝,已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藝術珍品,其書法成就亦為社會所公認。
平涼古來畫梅者幾何,筆者未曾考證,然崔先生畫梅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已知曉。當時還是在一朋友家的牆上見到振世先生在圖畫紙上用廣告色畫的一枝梅花,寥寥數筆,枝幹猶勁,花色艷麗,生機盎然,曾使我為之眼前一亮。後來,我有緣與振世先生在一起工作了20年,在共同的工作環境和藝術交流中,我目睹了先生書畫技法的發展與變化,領略了一個畫家成功之所在。縱觀先生書畫,我的感受是氣靜、路正、獨特。
氣靜,是藝術家精神氣質的內在要求,是書畫藝術成功的重要條件。古人在氣質作用於書畫家的重要性方面有許多精闢的論述。縱觀古人書畫,不難發現有許多書畫大師竟是出家之人,他們留下了千古書畫神品,更有不少名人雅士在隱居後給世人創造了不朽的傳世之作。當然這不是說出家和隱居才能創造藝術的輝煌,但至少說明了氣靜之對藝術家的極端重要。浮躁的心態只能產生粗製濫造的作品,而氣靜的心態下卻可以創作出超乎物象的藝術精品。時下,由於藝術品市場的走俏和衝擊,大量低劣商品畫充斥藝術市場,造假成風,書畫界普遍存在浮躁之風。為出名而絞盡腦汁去鑽營、去包裝者有之,甚多;潛心鑽研書畫之道的人有之,較少。振世先生屬後者,他不為時趨所動,不慕粉華、不圖名利、不肆張揚,一門心思在工作之餘精研書畫,難能可貴。氣質說到底關乎一個人的知識境界和道德修養,古人云“氣質變化學問深時”,先生正如此。
路正,是藝術家藝術追求的取向。這是藝術家成功的重要基礎。選擇路子涉及到藝術家的志趣和愛好。先生的書畫作品,首先具備了紮實的傳統功力。這種功力來自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書畫理論和技法的深入鑽研,從古今書畫大師作品的比較中,對自己的藝術追求作了準確的定位。其次具有牢固的造型基礎。這種基礎與他早年在文化館從事民眾文化輔導、攝影、篆刻等藝術有密切關係。三是有執著的追索精神。先生儘管在藝術上有廣泛的志趣和愛好,其攝影和篆刻藝術水準得到社會公認,但是,在廣泛的愛好中,他認準了畫梅和書法,並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追求。
獨特,是藝術精品的重要屬性,是藝術家成功的關鍵因素。獨特的藝術作品是訴諸觀眾的情感,陶冶觀眾的情趣,滋潤觀眾心靈的藝術,在表現手法上更精、更深、更美、更雅,而成為同類作品的佼佼者,它所散發的是一種文化的幽香,而不是世俗的香艷,是耐人尋味的藝術。振世先生的梅花就具備了這一特色。他的梅花獨特性明顯地呈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以北碑南貼之線立風骨。特別是南貼體態瘦勁,恣肆瀟灑之神韻,盡顯其畫作之中,梅花枝幹有如“狂素”、“張顛”草書之韻味,亦如公孫大娘舞劍之神態。二是以清淡簡遠之法求意趣,特別在畫枝幹和花瓣時以淡墨入筆,筆尖稍帶濃墨,一筆之中求自然之變化,且用色淡雅有致,意趣橫生。三是以山水點苔之法增神采。在淡墨枝幹和花蕊以點提神,墨點疏密有致,濃淡相間,松透靈活,與淡色枝幹和花瓣在點線、濃淡、疏密上相映生輝。四是以宿墨之法求變化。他的畫作極少用宿墨,但絕不能沒有,往往在畫基本完成時總攬畫面,在枝幹背光部位及關鍵部位加幾點宿墨,增加質感,所用宿墨響亮、醒目、明朗,起到了畫龍點睛之妙用。
正由於以上特點,使得振世先生的書畫藝術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在書畫界占有無可厚非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