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崑崙神話是世界兩大神話的主體神話,與希臘神話齊名。崑崙神話主要記載了人類從誕生到發展的重要歷程,距今已有360萬年的歷史,其產生、流傳過程與華夏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是同步的。
古今中外諸多專家學者公認,青海不僅是江河之源,也是崑崙神話之源。崑崙神話中的核心人物女媧、盤古、西王母等均與青海的崑崙山、扎麻隆鳳凰山、青海湖、長江、黃河、湟水河、祁連山密切聯繫,中國各民族的很多生活習俗都在崑崙神話中得到反映。
傳播
在人類的初始階段,由於受語言、文學、交通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崑崙神話沒有形成系統化,更沒有迅速傳播開來。後來,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尤其人類語言的形成,文字的出現.崑崙神話才得以相對系統化,並從崑崙山地區向湟水、黃河、長江流域以及西北、西南、東南廣大地區逐漸傳播開來,並形成了江河源神話、中原神話、蓬萊神話、南嶽神話、民族神話。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和中國道教的產生,又增添和形成了中國佛教神話和中國道教神話。
從性質上說,崑崙神話不是人為的宗教,只是一種文化大系,是歷史的折射,是現實社會生活的特殊映照。從產生的時間上說,崑崙神話是遠古文明和原始的自然宗教,是中華文化的母題和龍頭,比道教、佛教產生的時間早得多。
構成
從其文化內涵、歷史階段、人文特色上看,崑崙神話這個文化大系是由若干個基本的神話體系組成。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作為世界創始的盤古神話;作為生命起源,人類形成的女媧(九天玄女)、西王母神話;作為開拓創新為特徵的伏羲(玄龍)神話;作為為統一而戰和治理、發展社會為特徵的炎黃神話;作為向更高文明過渡為特徵的顓須帝嚳神話;作為以修行成佛為特徵的佛教神話;作為以修煉成仙為特徵的道教神話。除此,還有民族神話和民間神話,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漢族的《聊齋志異》等。
表現形式
中國崑崙神話的主體內容和基本表現形式有:一是流傳在民間的各種各樣的神話故事。二是滲透到人類生活中的諸多習俗。三是不斷出土的諸多文物。四是大自然中殘存的岩畫、奇石、山川湖泊。五是存留在寺廟、道觀、宮館中的壁畫、雕塑。六是由人民民眾代代傳承的民間文藝和民間藝術,如歌謠、民間木刻、版畫、編織、裝飾、雕塑、皮影、繪畫、戲劇、民間曲藝、山歌、廟會、社火等、七是通過大自然顯現的各種美妙的氣象、奇觀。八是傳承在民族心理、意識中的神話故事或片斷,如夢幻、理念、理想、嚮往、追求、寄託、希冀等。九是通過電腦、電視、電影、戲劇、歌舞等現代手段展示出的神話故事,而且是比較逼真、比較完美、比較系統。比較神化地表現,如電視劇《西遊記》、《封神演義》等。
評價
崑崙神話著稱於世、廣為流傳,在中國、日本、東南亞以及整個華僑圈都有一定的影響。其中: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西王母與東王公、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周穆王巡遊等有著長盛不衰的影響力。歷史學家顧頡剛認為:中國神話(這裡指漢族神話)分兩大系統,一是崑崙神話,一是蓬萊神話(也可稱為仙話)。
文學家茅盾認為,中國神話可分為北、中、南三個體系,其中崑崙神話是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宏偉的一個體系。
崑崙神話對中華文明的形成,起了積澱原型的作用,是中國遠古神話的精華,是影響深遠的神話原型,在中國各地的神話和各地的原始崇拜中都有她的影響,崑崙神話中的西王母也成為神話中最具影響的女神。
古籍記載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善守之,百神之所在。”
《神異經·南荒經》:“荒外有火山,其中生不盡之木,晝夜火然,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
《淮南子》:“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搜神記·卷十三》:“崑崙之墟,……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
《拾遺記·卷十》:“崑崙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每層相去萬里。有雲氣,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
《史記·大宛傳》:“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古今圖書集成》:“西王母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到也。”
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2010年,崑崙神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入選世界非遺名錄。
中華崑崙神話申遺申報人——崑崙文化研究院常務院長、崑崙神話龍頭景點總策劃韓生魁此前已被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聯合會授予“世界民間藝術大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