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民俗三絕

只有那新面猴,早被機靈的新女婿搶去。 因此,有的鄉村把點猴燈還稱作新女婿“背猴”。 婚期的前一天下午,婆家人抬著花轎,趕天黑來到新婚女子家。

點“法”

每年端午節前,黃花、赤城一帶的放羊娃早早從楊柳樹上砍下樹枝,選一根粗壯高大的木頭做芯子,栽在早已選好一個高峁上,將其它樹枝圍繞著芯子壘成寶塔形,這就是“法”。到了端午節凌晨四五點鐘,全村男女老少戴上香草荷包,端上早已做好的酒醅子、晶糕、煮雞蛋,吆上自家的牲口、羊只匯集到壘“法”的地方,人們把各自的食品擺在法的周圍。這時,早已選好的一個羊倌用火將法點著,人們手拉著手圍著大火堆跳舞,把“點法”推向高潮。直到天色大明,村裡的姑娘、小伙們就到山窪窪、溝坡坡拔地椒草,在野雞冠花、蒿子草上擺露水,據說,姑娘的手擺過露水繡花捏針不出汗,心靈手巧;小伙子的腳擺過露水變得勤快,早早會瞅到媳婦。

背“猴”

每年一踏進臘月門,所有當年嫁出女兒的人家將酒谷碾成米,再磨成面。正月十四晚上,將面用開水燙後做成窩頭狀焐在鍋里,使其發甜;元霄節清晨,再用旺火蒸熟,然後請來本村或親戚家擅長做面燈的婦女,按照本家族中長者的年齡數或者女兒父母年齡相加數,用蒸好的麵團先捏成幾十個帶花邊的小面燈,然後再捏一個約有尺許,頭頂、肩膀、腰背、腳面等處都長滿小燈的面猴。小面燈和猴燈裡面都插上棉花芯子,添上清油,等天一黑,在院子中間先放一張方桌,方桌上架一個小炕桌,炕桌上又放一個量米用的升子。面猴就安放在這個最高處的升子上。這時,新婚女子、女婿走過來,先拜過天地、雙親、再拜過父老鄉親和面猴。然後小兩口用麻稈點火。從面猴頭頂的那盞燈開始點,接著由家人、親戚和村里人依次將所有的面燈點著。這時面猴七竅生煙,火眼金晴,煞是威風。欣賞一番之後,隨著一陣鞭炮響聲,前來觀燈的大人小孩一擁而上,去搶面燈,所有的面燈一搶而空。只有那新面猴,早被機靈的新女婿搶去。即使有人故意惡作劇將面猴搶走,新女婿也要帶上禮品上門贖回。次日,新婚夫婦“背”著面猴回家,蒸熟擀成面卷吃掉。因此,有的鄉村把點猴燈還稱作新女婿“背猴”。點猴燈習俗與希望早生貴子的傳統觀念有關。

娶“黑媳婦”

古時,崇信縣北塬區一位富戶人家的公子瞅上了個其貌不揚但卻琴棋書畫皆通的聰穎女子,非她不娶;女子也傾慕公子的才貌而非他不嫁。這本來是一樁美滿的婚姻,卻難壞了愛面子的公婆,婚期一推再推。後來,不知是誰出了一個主意,將結婚的時辰定在了晚上。婚期的前一天下午,婆家人抬著花轎,趕天黑來到新婚女子家。吃過晚飯後,抬上新娘子,不吹不打不放鞭炮,摸黑趕路。無論如何也要在天亮之前趕回。這樣,“醜媳婦”便巧妙地避開了眾人的瞧看。如今北塬的黃寨鄉、高莊鄉還沿用這種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