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坡破壞防治

岸坡破壞防治是對土質河岸和庫岸將要出現或已經出現塌岸所採取的預防和整治措施。水流淘刷、波浪衝擊或高水位驟降是岸坡崩塌的主要原因。

岸坡破壞防治

正文

對土質河岸和庫岸將要出現或已經出現塌岸所採取的預防和整治措施。水流淘刷、波浪衝擊或高水位驟降是岸坡崩塌的主要原因。攔河建閘、築壩以後,上游水位抬高,水文地質條件發生變化,坡積層、黃土層浸水後,都可能使庫岸塌陷;閘壩下遊河勢發生變化,來水來沙條件改變,也可能出現塌岸。河道塌岸將危及堤防險工的安全;輸水、泄水建築物本身及其附近的塌岸,將影響引水、泄流;水電站尾水河道塌岸,將減少落差、降低發電效益;壩上游附近大體積塌岸,有可能影響大壩安全和效益。
河岸破壞防治 河水上漲時,水急浪高,退水時水位降落過快,或主流逼岸,或頂沖點上移下延,均可能出現河岸堤腳的嚴重淘刷而塌岸。防止塌岸的根本途徑是按規劃整治河道,建築必要的治河工程以控制河勢。通航河道,還應結合通航要求,穩定中枯水河床,維持一定航深,採取適宜的河道疏浚和裁彎措施。對塌岸嚴重的河段,根據河勢、沖刷情況和岸坡土質等河道狀況,可採用各種形式的護岸工程:枯水位以下,用拋石、沉排、沉枕或打樁等措施;枯水位以上,套用較多的是平順型護岸,利用塊石或混凝土等材料護砌岸坡、堤坡;也有採用丁壩群護岸和磯頭護岸的形式。護岸的穩定,關鍵在於底部根石是否牢固。如根石走失、底腳被嚴重淘刷,堤坡、岸坡和險工即將破壞。因此,在護岸的經常性養護修理工作中,必須保證根石的塊石質量和坡度的穩定,並使之完整無損。在塌岸出現以後,應進行清理,並應針對塌岸原因採取防治措施,以防塌岸的繼續發生。
庫岸破壞防治 水庫岸邊破壞的形式有崩坍和滑坡兩種。規模較大的破壞一般皆有先兆,可據以加強觀測預報,並採取適宜的預防措施。如嚴禁在可能坍滑體前緣進行開挖和爆破,不要破壞岸坡表面的原有植被和排水條件,在庫岸植樹造林加強水土保持和控制水庫初期蓄水的升降速度等。如通過觀測分析和邊坡穩定核算,水庫蓄水後可能引起崩坍或滑坡時,可採取放緩岸坡、挖除頂部土體以減載、加大坡腳壓重、表面封閉裂縫減少雨水滲入或增設表面和深層排水系統改善水文地質條件等措施。對規模不大的崩滑體,有條件時,還可採用抗滑阻滑工程,在坍滑體或坡腳修建支擋加固工程。如修築圬工、混凝土擋牆、拱形攔網,也可對岩體實施鑽孔樁或鋼索、預應力錨桿等加固措施,以提高阻滑作用和滑坡體的抗滑能力。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