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經2008年12月19日黑龍江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4月17日黑龍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關於廢止和修改等五十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該《條例》分總則、監督管理、跨界協同管理、預防和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責任、附則7章64條,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修改決定

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黑龍江省統計監督處罰條例》等72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2018年4月26日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

(四十四)修改《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有關內容。

1.刪去第十條中的“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擅自閒置或者拆除水污染防治設施;”

2.第四十九條修改為:“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除本條例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外,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設定排污口。
(二)從事肥水養殖。
(三)在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四)在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養殖畜禽、耕種、旅遊、游泳、捕魚、垂釣、水上訓練以及停靠以油、煤作動力燃料的船舶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五)在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六)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准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3.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二條:“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

條例

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2008年12月19日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5年4月17日黑龍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廢止和修改<黑龍江省文化市場管理條例>等五十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正 根據2018年4月26日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黑龍江省統計監督處罰條例〉等72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體污染,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匯入松花江水系的所有地表水的全部集水區域(以下簡稱流域)的水體污染防治。

第三條 流域水污染防治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明確責任、依法監管、綜合治理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依法批准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並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和有利於水污染防治的生產方式,鼓勵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技術的研究和套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第六條 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應當將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完成情況、跨行政區界斷面水質狀況和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年度和任期考核,並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

第七條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並組織實施本條例。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經批准在省內有關社會經濟區域設立環境保護派出機構,負責該區域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各級發展改革、財政、水行政、工業、建設、交通、衛生計生、農業、畜牧、林業、公安、國土資源等部門以及海事管理機構,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對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和教育。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對污染流域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的權利,並負有保護流域水環境的義務。

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聘請人民民眾擔任環保監督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九條 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遵守國家和省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有審批許可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的,不得生產或者試生產;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十條 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的單位應當保證該設施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因故不能正常運行或者無法運行的,設施使用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措施停止或者減少排污,並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上一級人民政府分解下達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制定本行政區域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畫,並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 對排放重點水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的地區或者單位,暫停審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第十三條 對不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不符合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選址布局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有關部門不得辦理征地、施工等審批手續。

第十四條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

排污單位不得無排污許可證或者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過總量控制指標和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十五條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排污申報的規定,進行申報登記。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發生較大變化時,能夠事先預知的,應當在發生變化三日前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不能事先預知的,應當在發生變化二日內向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六條 省、市(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流域內的重點排污單位進行監督性監測;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礙、干擾監測工作。

重點排污單位名單由省、市(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向社會公布。

第十七條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設定排污口,設立標誌,安裝污水自動計量和水污染物自動監測裝置,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並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

需要安裝污水自動計量和水污染物自動監測裝置的重點排污單位名單及安裝時限,由省、市(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分級公布。

第十八條 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排污費徵收管理的規定繳納排污費。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環境監測、環境執法和環境信息化管理的資金投入,使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和環境信息化管理機構的建設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專職或者兼職環境保護工作人員。

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水質監測預警、應急系統,制定本行政區域突發水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造紙、醫藥、化工、釀造、石油開採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企業,應當制定生產、存貯、運輸過程中水污染事故防範和應急預案,儲備事故防範應急物資,並報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流域內氧化塘、污水儲存設施、貯灰場、尾礦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堆放場所的環境安全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重大環境污染隱患的,可以採取強制性的應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的發生。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在進行環境保護監督檢查時,有權進入現場,調閱有關資料,封存、扣押相關證據,約見有關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人員。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章 跨界協同管理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有效控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污染,保證出界江河或者進入湖泊、水庫的水質達到水環境質量功能要求。

第二十四條 流域實行跨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監測和報告制度,監測網路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等有關部門組織確定。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江河、湖泊、水庫跨市(地)界(以下統稱市界)處設定水質監測斷面,組織開展水質監測,並發布水環境質量監測信息。監測斷面水質出現異常變化時,應當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市(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分別在江河、湖泊、水庫跨縣(市、區)界處設定水質監測斷面,組織開展水質監測,並定期向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監測結果。監測斷面的設定應當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 流域內河流上的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應當兼顧下游水環境質量,制定防污調控方案,確定壩下枯水期最小放流量,維護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確保流域生態環境需要。

流域內新建水利工程設施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對松花江幹流水文情勢、水環境質量和水生生態產生不良影響。

第二十六條 跨市界上下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跨行政區域聯防治污機制,協同日常監測、預警、檢查,並互通情況,預防和處置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糾紛。

第二十七條 跨市界流域的上游地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可能對跨界斷面水質產生影響或者可能造成水質超標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時,應當徵詢相鄰的下游地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相鄰的上下游地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應當報共同的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八條 跨市界流域的上下游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聯席會商制度,下游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每年汛期前主動召集聯席會議,相互通報並商討跨行政區界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上游市人民政府應當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條 跨市界流域相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互通水污染防治情況。

上游地區發生污染事故或者污染物排放和水量、水質、水文等出現異常時,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水行政等相關部門應當立即通知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水行政等相關部門,並對重點污染源採取控制措施。

下游地區發生水質惡化或者污染事故並確認是上游來水所致的,應當及時通報上游市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上游地區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控制污染,並向下游市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時通報事故調查處理進展情況。

第三十條 跨市界流域相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需要組成聯合檢查組,共同對兩地水污染防治情況開展現場檢查,預防跨界水污染事故發生,並互相通報界內河流斷面監測報告和檢查整改情況。

第三十一條 發生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事件時,事件發生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啟動應急預案的同時,協助相鄰地區共同採取措施控制和消除污染。

第三十二條 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糾紛,有關人民政府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處理。

第四章 預防和治理

第三十三條 在生產、服務、運輸和產品使用過程中,對水體產生或者可能產生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第三十四條 勘探、採礦、開採地下水以及建設地下工程和污水輸送渠道,應當採取防護措施,不得污染地下水。

第三十五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以下可能對流域產生污染的活動:

(一)新建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二)使用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污染水環境的工藝和設備;

(三)在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內,新建排污口;

(四)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五)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劇毒廢液;

(六)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劇毒物質的可溶性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七)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八)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九)向水體排放、傾倒未經過消毒處理、不符合排放標準的含病原體的污水;

(十)使用無防滲漏措施或者防滲漏措施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溝渠、坑塘、塌陷區、尾礦壩、廢棄礦井等輸送、存貯或者排放含有毒污染物或者病原體的廢水和其他廢棄物;

(十一)違法設定排污口、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方式向水體偷排污染物;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活動。

第三十六條 工業園區、開發區等工業集聚區應當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行污水集中處理,並按照國家規定運營、管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工業園區、開發區內的排污單位,在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時,應當符合相應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經批准的工業園區、開發區的管理機構統一負責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正常運行的管理。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管網。

新建的城鎮排水管網應當與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已經建成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應當限期配套建設與其設計處理能力相當的管網,並保障按照設計能力正常運行。

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污單位和居民提供污水處理的有償服務,並收取污水處理費用。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應當實行專款專用,有關部門應當足額撥付到位。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落實扶持政策和相應配套措施,保障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並達標排放。向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用的排污單位,不再繳納排污費。

第三十八條 建設垃圾處理場、堆放場和垃圾處理設施,應當採取防滲漏等處理措施,不得污染江河、湖泊、水庫、渠道和地下水水質。

禁止在毗鄰江河、湖泊、水庫、渠道的區域和泄洪區內建設垃圾處理場、堆放場和垃圾處理設施;已經建設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搬遷。

第三十九條 在江河、湖泊、水庫、渠道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上,禁止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已經堆放、存貯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清除。

未按照前款規定清除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強制清除,所需費用由責任方承擔。責任方不明確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組織清除。

第四十條 港口、碼頭以及其他跨越水體的設施或者裝置產生污水的,應當設定獨立的污水收集、排放和處理系統;原油碼頭、危險品碼頭、水上加油站應當按照規定配備污染應急處置器材設備。

第四十一條 在流域航行、停泊、作業的船舶,應當持有合法有效的防止水域環境污染的證書與文書,配備油水分離器或者專用容器等防污設備和器材,並按照有關規定使用和如實記載。裝卸、運輸油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船舶,應當採取嚴格的防溢漏措施。

第四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劃定規模化畜禽飼養的禁止養殖區和控制養殖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專業化養殖小區、專業村的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應當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水體。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具有相應的污水、污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

第四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畜禽糞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的污染防治,在集鎮或者農業人口集中居住區加快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第四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用化肥、農藥以及其他投入品對農業污染的防治,推廣使用高效低毒的綠色生態農藥和肥料,限制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防止農藥、化肥及其包裝物的污染。

在毗鄰江河、湖泊、水庫的農田,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發展無公害農業,避免對水體產生污染。

第四十五條 利用湖泊、水庫從事水產養殖業,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和使用藥物,不得造成水域的環境污染。

第四十六條 經依法批准在江河、湖泊、水庫周邊建設旅遊和療養場所的,應當配套建設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對已經建成的旅遊和療養場所,由當地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配套建設。

第四十七條 禁止在流域內河流、湖泊、水庫管理範圍內開墾農田、破壞植被、建設違法設施或者從事其他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對已經開墾的農田和破壞的植被,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組織退耕,並限期恢復植被。

第五章 飲用水水源保護

第四十八條 市(地)、縣(市、區)人民政府(行署)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規定,提出保護區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定標誌,採取保護措施,並定期向社會公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

第四十九條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除本條例第三十五條所列行為外,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設定排污口。

(二)從事肥水養殖。

(三)在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四)在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養殖畜禽、耕種、旅遊、游泳、捕魚、垂釣、水上訓練以及停靠以油、煤作動力燃料的船舶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五)在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六)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准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五十條 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禁止遷入居民;對原有居民,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組織遷出;未遷出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畜禽糞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藥、化肥以及農業廢棄物的污染防治。

第五十一條 流域內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開發和保護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

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適當的保護區域,參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規定進行管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部門責令改正,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指使、授意、放任或者批准對不符合水環境保護規定的建設項目立項、建設或者為其辦理征地、施工等審批手續的;

(二)對嚴重污染水環境的排污單位或者落後產能未按照規定責令停產、關閉或者取締、淘汰的;

(三)干擾、阻礙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的;

(四)對嚴重環境違法行為未履行法定的監管職責的;

(五)未按照國家規定製定和啟動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

(六)有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

第五十三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部門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或者進行環境保護竣工驗收的;

(二)違反規定發放排污許可證以及其他具有行政許可性質的證書的;

(三)未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的;

(四)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予查處的;

(五)發生環境污染事故未及時報告或者在報告中弄虛作假,延誤事故處理,造成事態擴大的;

(六)違反法定程式行使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處罰權或者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

(七)放任、縱容、包庇、袒護環境違法行為的;

(八)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五十四條 建設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生產、使用或者試生產,並可以按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尚未竣工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二)建設項目已建成尚未投入生產、使用或者試生產的,處十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款;

(三)建設項目已建成且投入生產、使用或者試生產的,處十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擅自將主體工程投入生產、使用或者試生產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使用或者試生產,並按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水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或者尚未建設的,處三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二)水污染防治設施已建成但未同步投入使用的,處二十萬元以上四十萬元以下罰款;

(三)水污染防治設施已建成並使用,但未經驗收或者超過試生產規定期限不申請驗收的,處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四)水污染防治設施已建成並使用,但經驗收不合格繼續生產或者使用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排污單位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發生較大變化未及時報告的,由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約見的有關人員無正當理由不到場的,由監督檢查部門對被檢查單位和被約見人予以警告;第二次約見無正當理由仍不到場的,由監督檢查部門對被檢查單位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被約見人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設定、配備;逾期未設定、配備的,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規已有行政處罰規定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依法處罰。

第六十條 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本條例的規定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市(地)、縣(市、區)具有行政處罰權的部門未處罰的,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責令處罰或者直接實施處罰。

第六十一條 依法被責令改正或者受到行政處罰的排污單位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繼續違法建設、生產、試生產或者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作出行政處理決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採取查封、扣押、拆除其產生污染的設備、設施等行政強制措施,直至排污單位改正環境違法行為。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被責令限期治理的單位,不執行責令限制生產、限制排放或者停產整頓等決定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責令其停產、停業或者關閉,並可以由本級人民政府通知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採取限制供水量、供電量等措施。

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產生的費用,由違法者承擔。違法者拒不承擔費用的,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 附 則

第六十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排污單位”是指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發生較大變化”是指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與其申報登記的數值相比,偏離率大於百分之二十。

第六十四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其他江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六十五條 本條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修改情況的匯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12月16日上午,本次常委會議對《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簡稱草案修改稿)進行了再次審議。組成人員認為,條例草案自上次常委會議初審後,法工委會同有關部門對條例草案進行了認真修改,草案修改稿比較成熟,贊成本次常委會會議予以通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修改意見。會後,法工委會同省政府法制辦、省環保廳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又對草案修改稿進行了認真研究修改,經12月17日法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形成了草案表決稿。法制委員會認為,修改後的草案表決稿已基本成熟,建議提請本次常委會審議通過。現將修改情況匯報如下:
一、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為使條例文字更簡潔,將草案修改稿第一條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表述刪除。(草案表決稿第一條)
二、根據組成人員意見,在草案修改稿第三條關於水污染防治應當遵循的原則中增加了“依法監管”的表述。(草案表決稿第三條)
三、有的組成人員提出,應當加強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據此意見,在草案修改稿第八條第一款中增加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宣傳和教育的規定。同時,有的組成人員提出,為了充分發揮人民民眾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社會監督作用,應當增加建立人民監督員的規定。據此意見,在本條中另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表述為:“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聘請人民民眾擔任環保監督員。”(草案表決稿第八條)
四、根據組成人員意見,將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條修改為:“跨市界流域的水污染糾紛,有關人民政府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處理。”(草案表決稿第三十二條)
五、根據組成人員意見,對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四條中關於科學使用化肥農藥的文字表述進行了調整,並將原條文的最後一句修改為該條第二款。表述為:“在毗鄰江河、湖泊、水庫的農田,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發展無公害農業,避免對水體產生污染。”(草案表決稿第四十四條)
六、根據組成人員意見,將草案修改稿第六十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黑龍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其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依照本條例執行。”修改為:“本省行政區域內其他江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參照本條例執行。”(草案表決稿第六十三條)

七、建議將條例生效時間確定為2009年5月1日。
此外,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還對草案修改稿的部分文字表述進行了修改。主要有:在草案修改稿第七條第三款列舉的部門中,將“經濟”修改為“工業”;將草案修改稿第十三條中的“應當停止信貸”修改為“不得開工建設”;將第二十條第二款中的“重點工業企業”修改為“工業企業”;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中的“設立水質監測斷面”修改為“設定水質監測斷面”;將第四十三條中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修改為“農業人口集中居住區”;將第四十八條中的“明確標誌”修改為“設定標誌”等。
以上匯報,請審議。

審議意見

省人大常委會:
2008年9月27日,省人大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委員會對省人民政府提報的《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委員會認為,(一)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松花江流域及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流域內的水污染十分嚴重,不僅為我省經濟和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對工農業生產用水和人民生活飲用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也曾一度引起鄰國關注和產生過國際政治影響。因此,制定相應配套的地方法規,為加快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刻不容緩。(二)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松花江流域的污染治理,並列為國家重點治理項目,制定和實施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為此,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非常重視規劃的實施。省人大常委會在連續五年開展環保法執法檢查和調研基礎上,將制定《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列為今年的立法計畫。為推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儘早出台這部地方法規,迫在眉睫。(三)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流域省區共同運作。國家2007年重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上游吉林省於今年5月已經出台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做為下游的我省抓緊出台配套的地方法規,把我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納入法制軌道,是貫徹執行上位法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非常必要。省人大和省政府對這個《條例(草案)》的制定非常重視,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及相關委員會提前介入,開展工作。申立國、符鳳春二位副主任分別率領相關委員會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同志,到省內外進行調研和考察,了解掌握有關情況,指導立法工作。省政府有關部門和《條例(草案)》起草組人員,在深入省內外開展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召開了各類人員座談會、專家論證會,借鑑了一些省市的經驗,吸收和採納了各方意見,依據上位法,結合我省實際,幾經協調,反覆修改,形成了這個《條例(草案)》。委員會認為,這個《條例(草案)》基礎較好,指導思想明確,體例適宜,規範的內容清晰明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與上位法無牴觸,符合我省實際,具有我省特色,比較成熟。經委員會審議同意將這個《條例(草案)》提報本次常委會進行初審。同時,委員會還對《條例(草案)》提出了幾點修改意見和建議。具體如下:
一、治理水污染,實現節能減排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因此,我們建議將《條例(草案)》第一章中第五條內容,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並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發展循環經濟以及有利於水污染防治的生產方式,推行清潔生產,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推廣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技術的研究和套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內容,將《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內容刪除。
二、建議將《條例(草案)》第十條的內容表述修改為“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的單位應當保證該設施正常運行;因故運行停滯的,應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閒置。”
三、建議將《條例(草案)》第十九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環境監測、環境執法、環境科研和環境信息化管理的資金投入,使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和環境信息化管理機構的建設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四、目前,我省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由於運行成本過高,管網建設不配套,污水處理費收取不到位,缺乏運轉資金的支撐,正常運轉難以為繼。委員會建議在《條例(草案)》第四章中增加一條內容,即“各級人民政府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排污管網建設應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應制定扶持政策和相應配套措施,確保其正常運轉,達標排放。”
五、從全省看,一些垃圾處理場產生的滲濾液回收處理跟不上,對地表和地下水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杜絕垃圾污染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的隱患,建議在《條例(草案)》第四章中增加一條內容。即“所有的垃圾處理場須具備防滲漏處理措施,對產生的滲濾液進行回收處理,防止因滲漏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污染。各類醫院產生的醫療垃圾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置。”並建議在法律責任中增加對應的處罰內容,即“對違反此條規定,造成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治理。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的內容。
六、《條例(草案)》第三十四條中沒有明確法律責任,建議在法律責任中增加一條。即“對違反本條例第34條規定,造成地下水污染的,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治理。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七、《條例(草案)》第三十八條第三款中,國家上位法已有明確規定,建議刪除此款內容,並賦予新的內容。即“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應當實行專款專用,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
八、為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確保農民飲用水安全,建議在第五章飲用水水源保護中增加一條內容,即“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開發和保護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源,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適當的保護區域,參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規定進行管理。”
九、建議將《條例(草案)》第四十五條中最後一句,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引導當地農民在毗鄰江河、湖泊、水庫的農田種植無公害農作物,推廣測土施肥技術,指導科學施肥,減少對水體的污染。”
十、建議將《條例(草案)》第四十七條修改為“在江河、湖泊、水庫周邊建設旅遊和療養場所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控制建設規模。配套建設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
十一、建議將《條例(草案)》第五十條[禁止行為]中的“禁止從事下列活動”修改為“並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十二、建議將《條例(草案)》第六十條中“由其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責令處罰或者直接實施處罰”修改為“上級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處罰或者直接實施處罰。”
除上述外,還需對《條例(草案)》中的有些提法和個別文字進行斟酌,就不一一贅述了。
以上匯報,請審議。

審議結果的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組成人員一致認為,松花江是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但近些年來,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不斷加重,已被國家列為嚴重污染河流之一。我省為此制定一部有關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是十分必要的。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法規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組成人員也提出了一些具體修改意見。會後,法工委會同城建環保委和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組成人員提出的意見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研究修改,並將修改後的草案修改稿(草稿)傳送全省13個地市的人大常委會徵求意見。11月25日經法制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形成了草案修改稿。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城建環保委提出,治理水污染,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據此意見,將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刪除,有關內容合併到草案修改稿第五條中。表述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並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發展循環經濟以及有利於水污染防治的生產方式,推行清潔生產,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鼓勵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技術的研究和套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總量。”
二、根據組成人員意見,將條例草案第七條第二款中“根據工作需要”修改為“根據污染防治工作需要”。
三、為強化對水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管理,根據組成人員和城建環保委的意見,在條例草案第十條中增加了有關防治應急措施和故障報告的規定。表述為:“水污染防治設施因故不能正常運行或者無法運行的,設施使用單位應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措施停止或者減少排污,並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四、根據城建環保委的意見,在條例草案第十九條第一款中增加了有關環境信息化管理機構建設的規定。表述為:“使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和環境信息化管理機構的建設達到國家規定標準”。(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條第一款)
五、根據地市反饋的意見,為了有效防止污染物偷排,將條例草案第三十五條第(十一)項修改為:“違法設定排污口、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方式向水體偷排污染物”。

六、為切實保證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的正常有效運轉,根據城建環保委的意見,在條例草案第三十八條第三款中增加了有關污水處理費專款專用、足額撥付的規定,並進一步明確了各級政府對污水處理企業的監管責任及扶持措施。具體表述為:“收取的污水處理費應當實行專款專用,有關部門應當足額撥付到位。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各級政府應當制定並落實扶持政策和相應配套措施,監督其正常運轉並達標排放。”(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條第三款)
七、根據組成人員和城建環保委的意見,在條例草案第三十九條中增加了有關垃圾處理防滲漏措施的規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八條第一款)
八、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對條例草案第四十三條做了較大修改。一是明確了“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範圍;二是對規模化養殖應當具備相應的無害化處理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作了規定。表述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劃定規模化畜禽飼養的禁止養殖區和控制養殖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專業化養殖小區、專業村的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應當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水體。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應當具有相應的污水、污物、病死動物、染疫動物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和清洗消毒設施設備。”(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二條)
九、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為有效減少農業的面源污染,在條例草案第四十五條中增加了“推廣使用高效、低毒或者微毒的綠色生態農藥和肥料”的規定。(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四條)
十、根據組成人員和城建環保委的意見,對草案第四十七條進行了修改,作為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六條。表述為:“經依法批准在江河、湖泊、水庫周邊建設旅遊和療養場所的,應當配套建設完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對已經建成的旅遊和療養場所,由當地人民政府責令限期配套建設。”
十一、根據組成人員的意見,將條例草案第五十條第(四)項中的“燃料”修改為“動力燃料”。(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九條)
十二、城建環保委提出,為了加強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農民飲用水安全,建議增加相關規定。據此意見,增加一條作為草案修改稿第五十一條。該條第一款表述為:“流域內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畫地開發和保護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第二款表述為:“農村分散式飲用水水源由縣級人民政府劃定適當的保護區域,參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的規定進行管理。”
十三、考慮到我省黑龍江、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水系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為全面加強全省其他流域的水體污染防治,更好體現立法本意,經研究,將條例草案第六十三條中規定的我省行政區域內其他流域“參照本條例執行”修改為“依照本條例執行”。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相關報導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在總結黑龍江省多年來水污染防治工作經驗基礎上,經多次省內外調研和認真修改,《黑龍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日前在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票通過,將於2009年5月1日起實施。《條例》共分七章,涉及黑龍江省松花江全流域的監督管理、跨界協同管理、污染預防和治理及飲用水水源保護等方面。

《條例》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應當遵守國家和省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未經有審批許可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建設項目的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的,不得生產或者試生產;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排放重點水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的地區或單位,暫停審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

《條例》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有效控制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污染,保證出界江河或者進入湖泊、水庫的水質達到水環境質量功能要求。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可能對流域產生污染的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