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山雀

台灣黃山雀

台灣黃山雀(學名:Parus holsti)為山雀科山雀屬的鳥類,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一般棲息于海拔800-3000米的闊葉林內,以昆蟲為主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台灣黃山雀台灣黃山雀

編號:3928
拉丁目名:PASSERIFORMES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山雀科
拉丁科名:Paridae
中文屬名:山雀屬
拉丁屬名:Parus
拉丁種名:holsti
定名人:Seebohm
年代:1894
中文名:台灣黃山雀
原始文獻: Bull. Brit. Orn. Cl. 4:7
模式產地:台灣
英文名稱:Taiwan Yellow Tit
生境: Broadleaf forest from 800 to 3000 m in altitude
海撥上限:3000
海撥下限:800
國內分布:台灣
特有: y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中國鳥類區系綱要)

科學分類

台灣黃山雀台灣黃山雀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雀科 Paridae

屬: 山雀屬 Parus

種: 台灣黃山雀 P. holsti

簡介

台灣黃山雀台灣黃山雀
台灣黃山雀是中國鳥類特有種,全世界僅僅在台灣可見。從動物地理學的觀點來看,台灣地區的許多本土鳥類都隸屬於東洋界,台灣黃山雀也不例外。但是,儘管台灣黃山雀的外形與其他山雀相似,但據S.Harrap和D.Ouinn1996年的研究結果,與台灣島內的其他山雀相比,台灣黃山雀與大陸南邊的黃頰山雀(P.spilonotus)親緣關係更接近。換句話說,台灣黃山雀並非從台灣當地的山雀演化而來。而有可能是黃頰山雀的一個分支,因第四季冰川變化,台灣島嶼與大陸被台灣海峽分隔開來,經長時期演化而成為今天的台灣黃山雀。

發現命名

說道台灣黃山雀的發現,這樣歸功於瑞典人霍斯特。1893年11月3日,瑞典人霍斯特在台灣南部六龜山區內門鄉的木棚村採集到一隻美麗俊俏的小鳥,他將標本寄給當時在日本的西朋先生進行鑑定。西朋於同年將其作為新種發表。據西朋描述:霍斯特先生在福爾摩沙島(即中國台灣)上已一年多,在平原上一直未見任何有趣的發現,他雖未登上玉山,卻在采於玉山支脈的少量標本中獲得首批成果。我很榮幸地為其中這隻非常俊俏而獨特的山雀命名為Parusholsti。它有非常明顯的頭冠及白色頸斑。台灣黃山雀學名中的holsti即霍斯特的名字,以表彰其成果。此文發表後不久,霍斯特病逝於台灣,西朋亦隨後卒於英國,本新種的發表成為他們二人留給世人的永久遺產。

物種特徵

台灣黃山雀台灣黃山雀

台灣黃山雀體小(13厘米)的山雀。冠羽長,下體檸檬黃色。雄鳥:背及翼覆羽黑色,冠羽背面白色,兩翼淺藍,尾藍而外緣白色,眼先斑黃色,臀斑黑色。雌鳥:色暗,背橄欖綠色,無臀斑。幼鳥色淺,下體偏白。

虹膜-深褐;-黑色;-灰色。

叫聲:重複歡快的chichishui-chichishui;zijide, zijide或jijiang, jijiang, jijiang聲;示警時作似責罵的叫聲。

生態習性

黃山雀常單獨或成對 溷群於其他畫眉科和山雀科鳥類中 ; 以昆蟲為主食 。黃山雀棲息中海拔闊葉林,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中唯一的山雀科鳥類,然族群數量不多,是較 少見的留鳥,以昆蟲類為主食,植物漿果種籽果實等亦為喜愛的食物之一. 台灣特有種 。 棲息於中 、 高海拔之闊葉林或結群棲於林冠層。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繁殖

台灣黃山雀繁殖為 4~ 7月 , 以枯葉 、 獸毛築巢於大樹上的天然樹洞中,巢碗狀 , 每窩 產 3~ 4 枚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