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學校

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學校

山東省文登師範學校的前身是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學校。 該校以膠東黨組織20世紀30年代開展革命活動而聞名,它為革命事業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學校。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http://www.wdns.cn/web/general/lsyg1.html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學校

1930年,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指示文登地方政府自籌款項興建山東省立第七鄉村師範學校 (簡稱“文登鄉師”或“七鄉師”)。籌款事宜由文登學界名流、文登縣立初級中學校長王遠豐和文登縣督學孫子玉主持。經過近兩年奔走斡旋,到1931年底,籌款事宜大體就緒。1932年2月,學校在文城東南楊家幢南一片荒地上破土動工。此時,受省教育廳委派,於雲亭來文登就任文登鄉師籌備處主任。

1932年暑期,校舍尚未竣工,文登鄉師便開始招生,所招一級80名學生暫住縣立第一國小二部(文城北宮)。是年9月,遷入新建校舍。還是在文登鄉師籌建過程中,共產黨人於雲亭與地方黨組織秘密取得聯繫,成立鄉師臨時黨支部,於雲亭任支部書記。首批招生,於雲亭通過文、榮兩縣黨組織有計畫地安排了部分共產黨員到校學習。開學不久,便秘密醞釀成立文登鄉師第一屆黨支部,學生劉家語(谷牧)任黨支部書記。鄉師一度成為膠東東部革命知識分子的搖籃,成為中共膠東特委開展工作的基地之一,在膠東曾有“紅七師”之美譽。

為了健全師範學校體制,學校將文城東關黃泥庵國小改為文登鄉師附屬國小,將棋盤國小(三里廟國小)改為文登鄉師實驗國小。

文登鄉師是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來,並仿照中國第一所鄉村師範一一曉莊師範布置的。教學樓大門兩邊以陶行知的“和馬牛羊雞犬豕作朋友,向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作對聯,上額題“到農村去”。在過堂的儀門上,畫著東北三省地圖,頂端寫著“還我河山”四個遒勁大字,兩旁寫著“你看見了嗎”、“你記得嗎”的字聯,以激發學生的抗日救國熱情。餐廳的牆壁上寫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唐詩名句。

1934年2月,鄉師一級二班的學生黨員張童華叛變,文登鄉師被抄,校長於雲亭被捕押送濟南(後取保開釋),其他領導也相繼離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