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名稱:山東大學(威海)

簡稱:山大
舊稱:山東大學堂 、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
英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建立時間:光緒27年(1901年)
層次: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中國副部級大學,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大學。該校的本科生培養得分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之後,居全國第五。——參考《中國大學評價》
性質:教育部直屬的老牌重點大學,百年名校 ,中國名牌大學
校訓:氣有浩然,學無止境
辦學理念:山大特色、中國一流、世界水平
地址:(校本部、中心校區)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 郵政編碼:250100
山東大學(威海)威海市文化西路180號 郵政編碼:264209
山東大學(威海)共有全日制統招本科生13900餘人,留學生近500人,博碩士研究生960人,函授及網路教育學生1554人。在職教職工1176人,其中專任教師756人,教授、副教授307人,博士、碩士900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249人。學生培養方面,學校以“三跨四經歷”教育為載體,著力加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三跨”即跨學科、跨學校、跨國境學習,“四種經歷”即山東大學學習經歷、海外學習經歷、第二校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海外學習經歷”項目內容包括“一年訪學項目”、“雙學位訪學項目”、“本碩連讀項目”等多種形式,涉及美國、英國、法國、瑞典、日本、韓國6個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等近40所高校,滿足了越來越多的學生赴海外高校學習的需要。同時,在校生還可通過校際交流,到中國著名高校體驗第二校園文化。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圓滿完成學業後,由山東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書。同時,10%左右的應屆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以及國家級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學校設有多種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擁有完善的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和勤工助學制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歷史沿革
1984年11月1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協定書》,商定在威海市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1984年11月16日,教育部下發(84)教基字333號檔案《關於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批覆》,同意山東大學與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聯合建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1987年9月28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在新落成的文學樓前舉行了隆重的首屆新生開學典禮。
1991年7月,山東大學威海分校“ES系列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992年9月4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和韓國富川大學結成姊妹學校。
1992年10月4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增掛“威海大學”牌子。
1993年5月,山東大學同意威海分校畢業證蓋山東大學章和潘承洞校長章。
1997年4月16日,國家教委批准山東大學與台灣馮定亞博士等人士在分校合作建立“山東大學孔子國際學院”。
1998年8月1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同志視察分校。
1999年10月23日,教育部異地合作辦學座談會在分校召開。會議就異地合作辦學問題進行了討論,一致認為,中央決定高等學校可以到異地合作辦學對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直屬高校工作辦公室主任紀寶成稱山大建立分校發展高等教育的辦學模式是中國高校建設投資少、效益高、發展快的最好的模式之一。
2001年6月18日,教育部同意威海分校學生頒發山東大學畢業證書。
2002年5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視察分校。
2003年5月17日,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宋健同志第三次來分校視察。
2003年7月8日,山東大學韓國學院成立。
2004年11月1日,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建校20周年慶祝大會在學校運動場開幕。
2005年6月19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山東大學名譽教授丁肇中教授訪問分校。
2006年6月28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簽署“十一五”期間共建協定。
2007年6月9日,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落成典禮在分校瑪珈山舉行。
2008年11月3日,韓國駐青島領事館總領事金善興,校長韓聖浩共同為落戶分校的韓國“世宗學堂”進行開院揭牌。
2009年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於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臨時編號為2008YM9的小行星永久編號為207931。這是中國大陸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2009年3月23日—24日,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黨委副書記李建軍、校長助理、人事處處長王劍敏及黨委(校長)辦公室、教務處、研究生院等部門負責人,到威海分校調研工作。徐校長提出了“統分結合、優勢互補、各具特色、一體發展”的“大山東大學”發展架構。
山東大學校徽2011年2月13日,山東大學與威海市共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簽約暨“威海星”命名儀式在濟南舉行。
2011年11月22日下午,山東大學黨委召開第68次常委(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威海分校改名為“山東大學(威海)”,校內稱“威海校區”。
2012年2月10日,校長韓聖浩率團訪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並簽署了有關合作協定。雙方計畫在天文及空間學科發展與規劃、課題研究、人才培養、科學普及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2012年3月5日,學校舉行韓國大學發明協會及韓國KYK株式會社與學校創業孵化園合作掛牌儀式。副校長趙玉璞、韓國大學發明協會會長李周炯、韓國KYK株式會社社長金榮貴等出席儀式並致辭。
2012年3月8日,學校舉行山東大學威海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簽字暨成立儀式,副校長陳金釗出席儀式並為碩士研究生合作導師頒發聘書。
2012年3月11日,山東大學(威海)北京校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校長韓聖浩,學校校友辦、團委、商學院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在京部分校友代表,山東大學北京校友會代表等參加大會。
2012年3月23日,校長韓聖浩會見到訪的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職業高爾夫協會以及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集團有關負責人一行。代表團與學校相關部門就開展旅遊管理專業2+2雙學位項目、高爾夫球場管理一年訪學項目以及旅遊管理專業和其他專業教師赴澳進修項目進行了交流。
2012年4月7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目標與碎片觀測研究中心山東大學威海聯合觀測站”揭牌儀式在學校天文台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學部常務副主任汲培文,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台長、國防科工局空間碎片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嚴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長楊戟,中科院空間碎片監測預警系統常務副總指揮王宜等領導出席儀式。校長韓聖浩出席儀式並講話。
2012年4月20日,由教育部科技司張建華處長一行11人組成的教育部專家組到校,就設立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行星光譜與空間天氣分中心”進行現場調研和論證。
2012年5月18日,副校長陳冠軍會見到訪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吳建福。
2012年5月26日,學校舉行山東大學(威海)校友會成立大會。
2012年5月底,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獲評首批山東省“四星級”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6月28日,副校長韓建新會見到訪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部工程研究院院長ThusharaD.Abhayapala博士、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集團總裁李新慶和項目總監王晶。代表團一行參觀了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與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會談,就開展工程和計算機領域的本科2+2雙學位項目、合作科研、師資互訪等進行了洽談。
2012年9月12日,校長韓聖浩會見到訪的瑞典布萊京理工大學校長UrsulaHass博士、計算機學院院長ConnyJohansson教授和柏國華教授一行。訪問期間,UrsulaHass一行與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就互派訪問學者、合作科研、聯合培養博士生、國際課堂項目等事宜進行會談並達成合作意向。
文心湖2012年9月20日,經山東大學研究,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更名為山東大學(威海)(英文名ShandongUniversity,Weihai)。
2012年9月23日—30日,校長韓聖浩率團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西澳大學國際空間研究中心(ICRAR)、悉尼天文台、澳大利亞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和迪肯大學進行友好訪問,並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斯威本國立科技大學和迪肯大學簽署了校際合作協定。
2012年9月底,學校“校園藍袍大使”團隊獲得由共青團山東省委、齊魯晚報社共同評選的“雷鋒號”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2年10月23日,經山東大學黨委研究,中共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委員會更名為中共山東大學(威海)委員會。
2012年10月底,海洋學院套用海洋生物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獲評2012年度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
2012年11月9日,校長韓聖浩會見到訪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著名行星科學家、參與美國NASA“火星探測計畫”的山東大學光學系75屆校友王阿蓮教授一行。雙方簽署了在地球與行星科學方面的合作協定。
2012年11月17日,經山東大學研究決定:劉玉殿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副書記;陳金釗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委員、副校長;韓建新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委員、副校長;柴月祿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玉璞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副書記;陳冠軍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委員、副校長;劉海同志任威海校區黨委委員、副校長。
2012年11月底,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示範期為2012-2016年。
校園風光
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高校 1997年,著名學者馮定亞博士來山東大學威海校區訪問時說,他遊歷了許多高等院校,這裡是海岸線最長的高校。![]() |
曲徑通幽的環海路(晨練繞北校園共4千米) |
據測量.從學校西海岸的“山東大學威海國際學術中心”環瑪珈山北海岸線到東海岸的“冬瓜頂”,海岸線全長近6公里。由於特殊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調節作用,冬暖、夏涼、春冷、秋溫,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具有海洋氣候特點。學校北依瑪珈山,東臨海潮河,西為茂密的松林,南面是開放式的人工湖,自然形成邊界。
山大九景之“瑪珈觀海” 山東大學文化被前校長展濤總結為“山之魂、海之韻”,然而山大校園中真正有山海的地方只有一處,這個地方就是山東大學(威海)的瑪珈山。瑪珈山原名“麻子山”或“媽家山”,據說該山原為某大財主所有,後來財主把它當做女兒的嫁妝。由於是娘家的,所以被當地人稱為媽家山。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大學威海校區依山而建,山被改成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瑪珈山”。瑪珈山是山大的天然屏障,位於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的北面,校園的最盡頭。瑪珈山北面緊鄰的就是黃海。自從山大告別了青島後,由於有了威海校區,山大終於又重新依偎到大海的懷抱中。山大(威海)的師生喜歡在清晨爬上瑪珈山,感受大海將醒未醒之時依稀朦朧的感覺。站在瑪珈山上,蔚藍的大海送來清徐之風。向西望去是海灘浴場金色的沙灘;而另一側則是山石竦峙,洪波湧起。黃海的碧藍深邃,把登山者的心情帶到天際之間,讓人感受到山大校訓里“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意境。瑪珈山以黃海為背景,春夏蒼翠碧綠,深秋則漫山紅遍,到了冬天變得銀裝素裹。瑪珈山的山海勝景吸引了眾多學者,使山大威海校區成了夏季學術活動基地和山大天文、海洋、韓國語等學科的大本營。現在,瑪珈山上建立起了國內高校最大的天文台,成為一個新的景觀。![]() |
天文台 |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天文台作為全國高校中最大的天文台,是繼國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之後,中國內地第三家具有小行星命名權的單位,並被評為三星級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由國家天文台、威海市和山東大學聯合共建,歷時兩年,於2007年6月9日正式落成。天文台位於山大分校瑪珈山,分東西兩個圓頂。其中,西天文台為德國製造的口徑一米的赤道式反射望遠鏡,是國內高校口徑最大、技術水平先進的科研用光學天文望遠鏡,可用於小行星搜尋,超新星搜尋,空間碎片監測,觀測太陽黑子活動,變源監測。東台為口徑30公分的折射望遠鏡,並附有觀測太陽黑子的Hа望遠鏡,除教學外,還承擔著對外科普教育等服務地方工作。瑪珈山海拔約一百米,北鄰黃海,水面空氣溫度變化相對穩定大氣湍流較小,適於天文觀測。截至目前,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已發現了臨時編號小行星30餘顆,永久編號小行星3顆,並向國際小行星中心上報了大量觀測數據,為小行星的精確定軌和認證提供了有重要價值的資料。根據我校的十二五規劃,將加大投入,在學校瑪珈山南麓建設空間科學大樓、天象館和天文主題公園。先賢林2001年,為紀念山大先賢,弘揚傳統,激勵後人,振興中華,學校在校園西側松樹林裡,樹立了30餘塊庭園石,石間以林蔭小道相互連通,每塊庭園石上刻上一位已故校長的名字和生平簡介,使山東大學已故歷任校長以碑刻的形式永久保留下來,供全校師生瞻仰和瀏覽。石刻書有《山東大學堂章程》:“國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出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等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先賢林歷任已故校長及知名校友石碑:周學熙、王壽彭、楊振聲、趙太侔、林濟青、華崗、晁哲甫、成仿吾、吳富恆、鄧從豪、潘承洞、唐紹儀、孔祥柯、老舍、聞一多、沈從文、童第周、梁實秋、羅榮桓、季羨林、李聯璧、陳恩畲、陳恩燾、周學淵、方燕年、蕭應椿、陳慶和、魏業銳、李豫同、范之傑、黃國恩、王統熙等。科技大廈科技大廈A座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多層框架結構,分三個單體項目——1#樓、2#樓與報告廳。項目位於校區南端,校園主軸線東側,南接城市幹道文化路,西臨人工湖,北隔海潮河為商學院和海洋學院教學樓,要功能包括行政辦公、會議、展廳、信息工程學院,主體5~6層。規劃布局以景觀庭院為中心,建築周邊布置。北側為辦公樓,相對安靜,景色怡人,南側為信息工程學院,西側中間布置1000人大會議廳。辦公樓、教學樓主體6層,東側4-5層。會議廳主體一層。西側沿湖設定休閒廣場,成為師生交流、休閒、學習的積極場所,也成為建築和人工湖之間的良好的空間過渡。建築朝向順應整體校園南北向網路,同時呼應文化路的走向,使新建築從校園內、外看,均體現完整的形象。場地內景觀設計遵循簡潔、大氣、適用的原則,綠化、鋪地、小品相結合,使之成為校園整體景觀新的有機組成部分。科技大廈A座於2010年8月份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預計2011年底完工並投入使用。另外,2011年4月份學校已決定選址瑪珈山南麓建設空間科學與物理教學樓。師資力量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山東大學(威海)山東大學(威海)教學實行三學期制、學分制。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支撐,按照“加強基礎、發展內涵、提高質量、建設特色”的工作思路,堅持全方位開放式發展戰略、教育創新戰略和人才強校戰略,實現學校學術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的三大提升,切實抓好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三項重點,著力打造“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和“韓國教育與研究”三大特色,全面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4月,山東大學(威海)共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4人,博士、碩士生導師215人。 教授名單姓名 | 學院 | 專業方向 |
---|---|---|
潘景昌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智慧型計算與協同處理,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
韓愛麗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智慧型計算 |
曹立軍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測控技術,檢測信號處理 |
呂鐵良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測控技術,系統集成 |
高軍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塑性加工工藝、模具與裝備,鎂合金板料衝壓成形技術 |
賀紅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計算機軟體與工程 |
劉若倫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信號與信息處理(樂音,語音,通信) |
王麗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翟鵬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數控技術,機電裝備及精密加工技術 |
姜愛麗 | 法學院 | 國際貿易法 |
姜世波 | 法學院 | 國際法與法學理論 |
焦寶乾 | 法學院 | 法律方法論 |
李秀芬 | 法學院 | 民商法 |
汪全勝 | 法學院 | 立法學,法理學,憲政理論 |
王瑞君 | 法學院 | 刑法學,法律方法 |
張鵬 |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 水與生物物理 |
邵力華 | 藝術學院 |
院系設定
院級單位 | 簡介 |
---|---|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下設空間科學系、材料物理系、物理系。 |
海洋學院 | 海洋學院是山東大學(威海)重點建設的特色學院之一。 |
韓國學院 | 韓國學院成立於2003年7月,下設韓國語系及韓國研究院。韓國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專門從事韓國語言教學及對韓綜合研究的專業學院。 |
藝術學院 | 藝術學院下設音樂學、舞蹈編導、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等5個專業,由山東大學(10422)招生。 |
商學院 | 商學院涵蓋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兩個學科門類。設有金融學系、經濟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會計學系、管理系、旅遊管理系、市場行銷系和、物流與電子商務系。 |
法學院 | 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創建於1995年,下設法律、行政管理及社會工作三個系,開設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工作三個本科教育專業,其中法學專業於2007年被山東省確定為省特色專業。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學院有基礎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兩個專業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這兩個學科是山東大學重點建設學科。開設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三個本科專業。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 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下設計算機系、電子系、控制系、機械系及實驗教學中心、計算中心等教學機構。 |
翻譯學院 | 翻譯學院成立於2004年6月,前身是建立於1991年8月的外國語言文學系,現設有英語系和日語系。 |
文化傳播學院 | 山東大學(威海)新聞傳播學院建於2004年,其前身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中文系,於1987 年始招收本科生,是學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院系之一。 |
教學成果
教學方面:截至2013年,山東大學(威海)已有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12門,朝鮮語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另有省級品牌專業及特色專業10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省級優秀教材5部,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擁有“空間科學”和“套用海洋生物學”兩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法律方法省級重點研究基地;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已獲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25項,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智慧型汽車競賽、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競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獎20餘項,省級一等獎、二等獎各70多項。
科研方面:截至2013年,山東大學(威海)已先後承擔國家973項目、863計畫、國家社科重點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重大項目、山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及其它各級科研項目350餘項,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數十項。
學校領導
任命時間 | 人員組成 |
---|---|
1986年7月 | 黨委書記:劉清前(兼) 副 書 記:李福太 校 長:陳立行(兼) 副 校 長:劉玉柱門兆英(兼) |
1988年6月 | 黨委書記:劉清前(兼) 副 書 記:李福太 校 長:劉玉柱 副 校 長:張建琪 |
1991年2月 | 黨委書記:許玉琪 副 書 記:李福太 校 長:許玉琪(兼) 副 校 長:張建琪 陳 忠 雲昌欽 |
1993年3月 | 黨委書記:許玉琪 副 書 記:李福太 校 長:馬長義(兼) 副 校 長:張建琪 陳 忠 雲昌欽 |
1994年2月 | 黨委書記:許玉琪 副 書 記:李福太 李建軍 校 長:馬長義(兼) 副 校 長:張建琪 雲昌欽楊培德 |
1997年7月 | 黨委書記:李建軍 |
知名校友
姓名 | 信息 | 介紹 |
---|---|---|
李曉鈺 | 法學院00級 | 南京軍區某裝甲團坦克四連指導員 |
姬文林 | 商學院95級 | 商務部台港澳司副處長 |
宋尚哲 | 翻譯學院97級 | 商務部人事司工作 |
周宏偉 | 商學院95級 | 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處長 |
叢威 | 商學院02級 |
學校特色
山東大學(威海)著力打造“天、海、韓”三大特色。空間科學
“天”是指空間科學,山東大學(威海)與國家天文台合作,在校內建有兩座天文台,安裝有中國大陸高校口徑最大、技術水平先進的光學天文望遠鏡,與華盛頓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合作建有PDS實驗室,可存檔、處理和發布國際行星計畫、嫦娥探測等科學數據。
海洋科學
“海”就是指海洋科學,威海地處沿海,學校與威海市合作建有一流的海洋生物研發中心。
韓國特色
“韓”就是指韓國特色,學校朝鮮語專業學生入校以後,四年之內基本上40%的學生有到韓國交流學習半年到兩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