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藍母尿

尿藍母尿

尿藍母尿尿藍母(Indican)系蛋白質經腸內細菌分解後產生的靛基質與糞臭素,吸收後經氧化而成羥靛基質及羥糞臭素,再與硫酸及鉀結合而形成羥靛基質硫酸鉀即尿藍母。

介紹

尿藍母尿 尿藍母尿

尿藍母尿 由蛋白質分解的色氨酸經腸內細菌的作用而產生靛基質,或稱吲哚(Indol),它在肝臟內氧化為羥吲哚(Indoxyl),再與硫酸鹽結合成為羥吲哚硫酸鉀,稱為尿藍母(Indican)。尿藍母本為家畜尿中的正常成分,但因含量不多,用化學試劑檢驗多呈陰性,當尿,中出現大量的尿藍母時,稱為尿藍母尿(Indicanuria)。

(一)原理尿藍母經鹽酸作用,分解為硫酸鉀和氧化吲哚,後者再被三氯化鐵氧化而生成靛藍,靛藍易溶於氯仿中,因之氯仿被染成藍色,其反應式如下。如氧化過劇,則可使羥吲哚成為吲哚醌(紅靛)而顯紅色。

(二)試劑

1.奧氏(Obermayer)試劑。濃鹽酸100.0ml與三氯化鐵0.2g配成。

2.氯仿。

方法

取中試管一支,加尿液及奧氏試劑各5m1,試管口加一橡皮塞,充分顛倒混合10—20次,靜置5—10min,使試劑與尿液充分作用,然後加氯仿1m1,再顛倒混合10餘次,靜置片刻,待氯仿下沉管底後,觀察結果。

判斷:氯仿被染成藍色者為陽性反應,呈現微灰綠色或不染色者為陰性反應。陽性反應時,可根據藍色的深淺程度,如淺藍色、藍色,深藍色、黑藍色,分別以+、++,+++,++++表示之。

(四)注意事項馬類尿液因含大量碳酸鈣,加入奧氏試劑後,因試劑中的濃鹽酸與碳酸鈣作用,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外溢。因此應先在燒杯內加入試劑及尿液,待氣體消失後,再將燒杯內液體倒入試管,加氯仿混合後觀察結果。

(五)臨床意義尿藍母按其來源可分為腸型尿藍母尿和組織型尿藍母尿兩種。腸型尿藍母尿見於各種腸阻塞,腸套疊,小腸卡他及其他伴有腸內蛋白質分解旺盛的疾病。組織型尿藍母尿見於組織的崩解,如肺壞疽、子宮炎及內臟器官的膿腫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