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黃斑葉枯病

小麥黃斑葉枯病

小麥黃斑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單獨形成黃斑,有時與其他葉斑病混合發生。葉片染病初生黃褐色斑點,後擴展為橢圓形至紡錘形大斑,

小麥黃斑葉枯病
 

症狀

又稱小麥黃斑病。該病主要為害葉片,可單獨形成黃斑,有時與其他葉斑病混合發生。葉片染病初生黃褐色斑點,後擴展為橢圓形至紡錘形大斑,大小7~30×1~6(mm),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顯的輪紋,邊緣有邊界不明顯,外圍生黃色暈圈,後期病斑融合,致葉片變黃乾枯,各麥區均有發生,為害嚴重。

病原

Drechslera tritici-repentis(Died)Shoem稱小麥德氏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Helminthosporium tritici-vulgaris Nisikado。有性態為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Died) Drechsler。子囊孢子無色至黃褐色,長橢圓形,具橫隔膜3個,縱隔0~1個,大小42~69×14~29(μm)。無性態 分生孢子淺色至枯草色,圓柱形,直或稍彎,頂端鈍圓,下端呈蛇頭狀尖削,臍孔腔型凹陷,具離壁隔膜1~9個,大小80~250×14~20(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或糞肥中越冬。翌年小麥生長期子囊孢子侵染,發病後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致病害不斷擴展。

防治方法

1、改善耕作制度,提倡與非寄主植物進行輪作。選用抗耐病品種,並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提高播種質量。
2、加強田間管理。秋翻滅茬,加快土壤中病殘體分解,減輕苗期發病;根據農作物生長需求合理灌水控制田間濕度;增施磷、鉀肥,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培土等工作;孕穗期要噴施壯穗靈,可強化作物生理機能,提高授粉、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
3、藥劑防治成株期當初穗期小麥中下部葉片發病重,且多雨時,噴灑70%代森錳鋅(或20%三唑酮乳油)加新高脂膜,能有效地控制整個生育期該病的擴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