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條紋葉枯病

水稻條紋葉枯病

水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

稻條紋葉枯病是由灰飛虱為媒介傳播的病毒病,俗稱水稻上的癌症。

症狀

苗期發病 心葉基部出現褪綠黃白斑,後擴展成與葉脈平行的黃色條紋,條紋間仍保持綠色。不同品種表現不一,糯、粳稻和高稈秈稻心葉黃白、柔軟、捲曲下垂、成枯心狀。矮稈秈稻不呈枯心狀,出現黃綠相間條紋,分櫱減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與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無蛀孔,無蟲糞,不易拔起,別於螻蛄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櫱期發病 先在心葉下一葉基部出現褪綠黃斑,後擴展形成不規則黃白色條斑,老葉不顯病。秈稻品種不枯心,糯稻品種半數表現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拔節後發病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類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結實很少。
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條紋葉枯病

病原

Rice stipe virus簡稱RSV,稱水稻條紋葉枯病毒,屬水稻條紋病毒組(或稱柔線病毒組)病毒。病毒粒子絲狀,大小400×8nm,分散於細胞質、液泡和核內,或成顆粒狀、砂狀等不定形集塊,即內含體,似有許多絲狀體糾纏而成團。病葉汁液稀釋限點1000-10000倍,鈍化溫度為55℃3分鐘,零下20℃,體外保毒期(病稻)8個月。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條紋葉枯病
本病毒僅靠介體昆蟲傳染,其它途徑不傳病。介體昆蟲主要為灰飛虱,一旦獲毒可終身並經卵傳毒,至於白脊飛虱在自然界雖可傳毒,但作用不大。最短吸毒時間10分鐘,循回期4-23天,一般10-15天。病毒在蟲體內增殖,還可經卵傳遞。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粟、黍、看麥娘、狗尾草等50多種植物。但除水稻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環中作用不大。病毒在帶毒灰飛體內越冬,成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麥田越冬的若蟲,羽化後在原麥田繁殖,然後遷飛至早稻秧田或本田傳毒為害並繁殖,早稻收穫後,再遷飛至晚稻上為害,晚稻收穫後,遷回冬麥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櫱期易感病。葉齡長潛育期也較長,隨植株生和抗性逐漸增強。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灰飛虱發生量、帶毒蟲率有直接關係。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蟲口多發病重。稻、麥兩熟區發病重,大麥、雙季稻區病害輕。
水稻條紋葉枯病水稻條紋葉枯病

防治方法

綜合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虱,控制條紋葉枯病。
(1)調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種植,防止灰飛虱在不同季節、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間遷移傳病。忌種插花田,秧田不要與麥田相間。(2)種植抗(耐)病品種。因地制宜選用中國91、徐稻2號、宿輻2號、鹽粳20、鐵桂豐等。(3)調整播期,移栽期避開灰飛虱遷飛期。收割麥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減少灰飛虱遷飛。加強管理促進分櫱。(4)治蟲防病:抓好灰飛虱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開展灰飛虱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開展藥劑拌種: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20%毒•辛,按種子量的0.1%拌種,防效可達50%以上。重點抓好秧苗期灰飛虱防治:小麥、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飛虱,每畝選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移栽前3-5天再補治1次。關鍵控制大田危害:在水稻返青分櫱期每畝用48%毒死蜱長效緩釋劑1500倍液,或20%毒•辛1000倍液,或2%天達阿維菌素3000倍液,或銳勁特30~40毫升,兌水45千克均勻噴霧,防治大田灰飛虱。水稻分櫱期大田病株率0.5%的田塊,每畝用50克“天達2116”+天達裕豐(菌毒速殺)30克,兌水30千克,均勻噴霧防病,1周后再補治1次,效果良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