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酸、甘,性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化痰止咳,養肝明目,益腎固澀。
主治
用於痰多咳嗽,明目昏糊,遺精遺尿,白帶。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60g;外用:搗敷。
採集加工
秋、冬季果熟時採摘。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高2-5m;小枝圓柱形,無毛或稍有柔毛,有鉤狀皮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0cm;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稀長圓披針形,長2.5-6cm,寬8-25m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緊貼或尖銳細鋸齒,兩面均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顏色較淡,中脈突起,沿脈有稀疏長柔毛;小葉柄和葉軸無毛或有柔毛,有稀疏皮刺和腺毛;托葉膜質,離生,線形,早落。花多朵成復傘房花序;花直徑2-2.5cm,花梗長約1.5cm,幼時密被長柔毛,老時逐漸脫落近於無毛;萼片卵形,先端漸尖,常有羽狀裂片,外面近無毛,稀有刺毛,內面被稀疏白色絨毛,沿邊緣較密;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凹,基部楔形;花柱離生,稍伸出花托口外,與雄蕊近等長,密被白色柔毛。果球形,直徑4-7mm,紅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較暖的山坡或丘陵地區。分布於河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性狀
果實圓球形,直徑約4mm。表面棕紅色或黑褐色,平滑,微有光澤,頂端有不高的花柱殘基,基部常帶有細小果柄。果肉較薄,棕色,內有小瘦果5-10枝,蒜瓣形,棕黃色。氣微,味甘微澀。
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損傷,小金櫻子捶敷患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風痰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