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掌詳議大理寺所理之刑。十九年罷。
審刑司明官署名。洪武十四年(1381)置,設左右審刑各一人,左右詳議各三人。
掌詳議大理寺所理之刑。十九年罷。
清內務府所屬機構。初名尚方司,順治十二年(1655)改尚方院。康熙十六年(1677)改慎刑司。掌上三旗刑名。凡審擬罪案,皆依刑部律例,情節重大者移咨三法...
簡要介紹 機構組成流刑,漢語辭彙,是指古時的一種刑罰,把犯人遣送到邊遠地方服勞役的刑罰。此刑始於秦漢 , 隋定為五刑之一,沿至清 。《續資治通鑑·宋太祖乾德元年》:“癸酉...
釋義 歷史古代一種酷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傳說遠在夏朝建立之前的虞舜時代已經有了刑法,《左傳》中說:"《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不...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相關詞語三司會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審判制度。三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主要的中央司法機關,源於戰國時期的太尉、司空、司徒三法官,後世也稱三法司。漢代的三法司是廷尉、御史...
基本內容 其他信息《杜審言詩集》是唐代詩人杜審言的詩集。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是杜甫的祖父。高宗鹹亨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杜審言傳 杜審言詩詞 附:宋之問《送別杜審言》三法司是中國古代三個中央司法機關的合稱。《商君書·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後世“三法司”之稱即源於此。漢...
簡介 歷史淵源惠帝不待說完,又急問他“人彘”的名義,宮監道:“這是太后所命,宮奴卻也不解。 哪知余哀未了,又起驚慌,忽有宮監奉太后命,來引惠帝,去看“人彘”。 惠帝不...
西夏改唐宋六部二十四司而得到十六司。
基本簡介在中國歷史上,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 明代明代審判機關合稱“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清代清代承襲明代三法司體制,審判機關仍為刑部、...
概念釋義 歷代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