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是一所集學前、國小、國中、職業中專於一體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招收寧陽縣聽障和智障適齡兒童。

基本信息

概述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建於1991年,占地面積20畝,校舍建築面積6214平方米,是一所集學前、國小、國中、職業中專於一體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招收寧陽縣聽障和智障適齡兒童。現有13個教學班,其中11個聾班、2個培智班,125名在校生,47名教職工。
在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支持下,學校全體教職工認真貫徹《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按照“教育、康復、就業”為一體的辦學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辦現代特殊教育,育殘而有為新人”為辦學目標,以加強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強化學校管理為保證,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和康復質量,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中有中共黨員24人,縣級師德標兵5人,26人次獲縣級以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稱號,50人次獲縣級以上論文獎,學歷達標率為100%。學校承擔著多項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其中“智障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計算器的使用”被確定為省十一五規劃課題。
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學生表演的舞蹈節目多次在省、市、縣文藝演出中獲獎;學生的刻瓷藝術品已作為獎品、禮品出售;他們的書畫作品在國家、省、市、縣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學生桌球隊獲得了全市特殊教育學校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校注重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辦起了校辦企業,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了條件。國中學生都學會了2-3項職業技能。畢業的40多名學生都被推薦安置就業,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學校先後被評為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泰安市學校文化建設AAA級單位”、“市級文明單位”;被省教委確定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學校的辦學經驗在全省推廣。

教育成果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的聾啞學生閆安、崔祥坤、曹忠政等14名學生考上了山東省特殊教育專業學校的套用美術和美術設計專業。副校長王蘊說,作為一個聾啞學生,能夠考上特殊教育大學是非常不容易的,對聾啞學生教學,老師要比教普通學生多付出五六倍的功夫,而學生則要多付出十幾倍的努力,才有望考上大學。
在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學校里,共有一百多個聾啞、弱智的殘疾孩子。學校為了把殘疾兒童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長突出,殘而有為,能獨立謀生的勞動者,為了能讓優秀的殘疾孩子圓大學夢,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一、堅持德育為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為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把感恩之情融入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尊敬老師、愛護幼小、團結同學、勤儉節約、熱愛學習等良好的思想道德。通過開展“國旗下系列主題講話”和“先進班級”、“安全班級”評比等各項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主動發展。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使家校充分協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學生的文化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實施創新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力求體現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確立教學民主觀、教學個性觀、教學能動觀、教學創新觀,改變灌輸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佳化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推行“賞識教育”和“關愛教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定期開展學生口算比賽、默寫課文比賽、作文比賽等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三、強化特長培養,突出辦學特色。在堅持課堂主渠道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按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組織了刻瓷、繪畫、舞蹈、書法、體育、微機等興趣小組,每天下午由專職教師組織開展活動,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加強學生特長培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表演的舞蹈多次在省、市、縣文藝演出中獲獎;學生的書畫作品在國家、省、市、縣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助殘日期間學生表演的節目、展出的書畫、刻瓷等作品受到縣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07年4月份,學生參加泰安市首屆特殊教育學校桌球比賽,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7月份,學校組織八名學生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辦的“2007年校長杯中國小生運動會國中組桌球比賽”,首次與正常學生同台競爭,取得了女團第二名,男團第六名的好成績,並有兩名學生在單打比賽中進入了前八強,充分展示了殘疾學生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參賽選手與領導的尊重。
第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職業專長,開設了服裝製作、計算機操作、工藝美術、刻瓷等相應的職業技術課程,為他們進一步自立於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與實踐,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增強,6名學生代表縣殘聯參加泰安市首屆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獲全市總分第一名。
在抓好各項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新課改要求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按照“問題即課題、參與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教研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加強對教學過程中現實問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學研究的實效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省級研究課題《聾兒學前教育的補償與康復》和市級重點研究課題《聾校中高年級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經專家組評審,獲得一致好評。課題組編制的教材及部分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套用,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使我校的學前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得到了很好地發展。14名教師被評為縣市級教學能手;12名教師分別獲省、市、縣級優質課;60多篇論文獲國家、省、市級獎。06年申報的省“十一五”課題《中度智障兒童計算能力培養與計算器套用研究》,報經省教育科學研究會審批,進行了立項,於07年4月份順利開題,使全校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2008年是特教中心喜獲豐收的一年,是學校老師和學生歡慶的一年,是聾啞孩子開始展翅高飛的一年,是殘疾孩子家長看到希望的一年。20085年4月份,學校有14名學生分別被山東省特殊教育中專和泰山醫學院錄取。他們為學校、為家長,為關心、支持過特殊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送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展示了殘疾孩子奮發向上的風采。我縣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通過接受特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他們將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茁壯成長,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二)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萊州市第一中學
濟寧市第一中學
山東省泰安第二中學
山東省泰山中學
山東省泰安第三中學
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
山東省泰安第十九中學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威海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三中學
臨清市第一中學
萊州市文峰中學
高密市立新中學
諸城市龍源學校
高密市第二實驗國小
曲阜市實驗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國際中學
乳山市第一實驗國小
臨清市京華中學
曲阜市第一中學
沂源縣實驗中學
龍口市第三中學
微山縣實驗國小
龍口市實驗國小
山東省桓台第二中學
文登市實驗國小
濰坊外國語學校
山東省泰安第四中學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
威海市第一中學
煙臺市萊山區萊山鎮初級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六中學
龍口市第五中學
煙臺市芝罘區工人子女國小
煙臺市牟平區實驗國小
萊州市金城鎮呂世祥中心國小
龍口市南山集團完全國小
山東省文登第一中學
濰坊市峽山開發區太保莊初級中學
壽光市稻田鎮王望初級中學
壽光市台頭鎮第二初級中學
光市文家街道第二初級中學
昌邑市柳疃鎮柳疃初級中學
山東省文登天福山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四中學
桓台縣世紀中學
山東省榮成市第五中學
淄博市臨淄區金茵國小
桓台縣第二國小
山東省寧陽第十中學
威海市環翠區城裡中學
淄博市張店區城中國小
威海市經濟開發區皇冠中學
威海市實驗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長征國小
威海市環翠區錦華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光明路街道中心國小
棗莊市市中區建設路國小
東營市勝利第五十五中學
陽穀縣阿城鎮范海中心國小
煙臺市芝罘區輔讀學校
招遠市特殊教育學校
東營市勝利第十七中學
煙臺市牟平區實驗初級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