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img/c/6e2/nBnauM3X0UzN5UzMwgTN3gzMwMTM0kjM4MDMwADMwAzMxAzL4U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縣委、縣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愛、支持下,學校全體教職工認真貫徹《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按照“教育、康復、就業”為一體的辦學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辦現代特殊教育,育殘而有為新人”為辦學目標,以加強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強化學校管理為保證,以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和康復質量,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職工隊伍。現有教職工中有中共黨員24人,縣級師德標兵5人,26人次獲縣級以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稱號,50人次獲縣級以上論文獎,學歷達標率為100%。學校承擔著多項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其中“智障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計算器的使用”被確定為省十一五規劃課題。
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長突出。學生表演的舞蹈節目多次在省、市、縣文藝演出中獲獎;學生的刻瓷藝術品已作為獎品、禮品出售;他們的書畫作品在國家、省、市、縣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學生桌球隊獲得了全市特殊教育學校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學校注重學生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辦起了校辦企業,為學生實習就業創造了條件。國中學生都學會了2-3項職業技能。畢業的40多名學生都被推薦安置就業,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學校先後被評為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泰安市學校文化建設AAA級單位”、“市級文明單位”;被省教委確定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山東省特殊教育先進單位”。學校的辦學經驗在全省推廣。
教育成果
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的聾啞學生閆安、崔祥坤、曹忠政等14名學生考上了山東省特殊教育專業學校的套用美術和美術設計專業。副校長王蘊說,作為一個聾啞學生,能夠考上特殊教育大學是非常不容易的,對聾啞學生教學,老師要比教普通學生多付出五六倍的功夫,而學生則要多付出十幾倍的努力,才有望考上大學。在寧陽縣特殊教育中心學校里,共有一百多個聾啞、弱智的殘疾孩子。學校為了把殘疾兒童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特長突出,殘而有為,能獨立謀生的勞動者,為了能讓優秀的殘疾孩子圓大學夢,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第一、堅持德育為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為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把感恩之情融入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尊敬老師、愛護幼小、團結同學、勤儉節約、熱愛學習等良好的思想道德。通過開展“國旗下系列主題講話”和“先進班級”、“安全班級”評比等各項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向上,主動發展。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使家校充分協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學生的文化學習和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實施創新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力求體現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確立教學民主觀、教學個性觀、教學能動觀、教學創新觀,改變灌輸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佳化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推行“賞識教育”和“關愛教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學生都學有所獲。通過定期開展學生口算比賽、默寫課文比賽、作文比賽等促進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
第三、強化特長培養,突出辦學特色。在堅持課堂主渠道的前提下,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按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組織了刻瓷、繪畫、舞蹈、書法、體育、微機等興趣小組,每天下午由專職教師組織開展活動,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加強學生特長培養,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表演的舞蹈多次在省、市、縣文藝演出中獲獎;學生的書畫作品在國家、省、市、縣級比賽中多次獲獎,助殘日期間學生表演的節目、展出的書畫、刻瓷等作品受到縣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07年4月份,學生參加泰安市首屆特殊教育學校桌球比賽,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7月份,學校組織八名學生參加了縣教育局舉辦的“2007年校長杯中國小生運動會國中組桌球比賽”,首次與正常學生同台競爭,取得了女團第二名,男團第六名的好成績,並有兩名學生在單打比賽中進入了前八強,充分展示了殘疾學生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參賽選手與領導的尊重。
第四、加強職業技術教育,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職業專長,開設了服裝製作、計算機操作、工藝美術、刻瓷等相應的職業技術課程,為他們進一步自立於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學習與實踐,學生的職業技能不斷增強,6名學生代表縣殘聯參加泰安市首屆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獲全市總分第一名。
在抓好各項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新課改要求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按照“問題即課題、參與即研究、解決即成果”的教研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加強對教學過程中現實問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學研究的實效性,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省級研究課題《聾兒學前教育的補償與康復》和市級重點研究課題《聾校中高年級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經專家組評審,獲得一致好評。課題組編制的教材及部分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套用,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智力水平和操作能力,使我校的學前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得到了很好地發展。14名教師被評為縣市級教學能手;12名教師分別獲省、市、縣級優質課;60多篇論文獲國家、省、市級獎。06年申報的省“十一五”課題《中度智障兒童計算能力培養與計算器套用研究》,報經省教育科學研究會審批,進行了立項,於07年4月份順利開題,使全校形成了濃厚的科研氛圍。
2008年是特教中心喜獲豐收的一年,是學校老師和學生歡慶的一年,是聾啞孩子開始展翅高飛的一年,是殘疾孩子家長看到希望的一年。20085年4月份,學校有14名學生分別被山東省特殊教育中專和泰山醫學院錄取。他們為學校、為家長,為關心、支持過特殊教育事業的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送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展示了殘疾孩子奮發向上的風采。我縣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通過接受特殊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他們將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茁壯成長,逐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二)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