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紅工夫茶是中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簡稱寧紅。寧紅工夫茶產於江西省修水縣的紅毛茶。位於贛西北邊隅,幕阜、九宮兩大山脈蜿蜒其間。山多田少,地勢高峻,樹木蒼青,雨量充沛。土質富含腐殖質,深厚肥沃。春夏之際,雲凝深谷,霧鎖高崗,茶芽肥碩,葉肉厚軟,造成寧紅工夫優良的自然品質。銅鼓縣西北之棋坪、港口、大段、幽居等地所出之茶,為寧紅之上品。寧紅金毫為寧紅之珍品。
特點
寧紅工夫茶採摘要求生長旺盛、持嫩性強、芽頭碩壯的蕻子茶,多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芽葉大小、長短要求一致。
寧紅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圓直,鋒苗挺拔,略顯紅筋,色烏略紅,光潤;內質香高持久似祁紅,滋味醇厚甜和,湯色紅亮,葉底紅勻。高級茶寧紅金毫條緊細秀麗,金毫顯露,多鋒苗,色烏潤,香味鮮嫩醇爽,湯色紅艷,葉底紅嫩多芽。
寧紅工夫茶以獨特的風格,優良的品質而馳名中外。主要暢銷歐洲,成為中國主要名茶之一。寧紅除散條形茶外,另有束茶名為龍鬚茶。
採制工藝
採制工藝與茶質:每年於穀雨前採摘其初展一芽一葉,長度3厘米左右,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後初製成紅毛茶;然後再篩分、抖切、風選、揀剔、復火、勻堆等工序精製。成品茶分為特級與一至七級,共8個等級。特級寧紅要求緊細多毫,鋒苗畢露,烏黑油潤,鮮嫩濃郁,鮮醇爽口,柔嫩多芽,湯色紅艷。
生長環境
寧紅茶產區,修水及與之毗鄰的武寧、銅鼓兩縣都有部分種植。產區峰巒起伏,林木蒼翠,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日照時數1700~1800小時,在春夏之間,正當茶樹萌發之時,常雲凝深谷,霧罩山崗,濃霧日達80~100天,相對濕度80%左右;土層深厚,多為紅壤粘土,土質肥沃,有機物質含量豐富,給茶樹發育生長以良好的生態環境。
評價
寧紅於1984年獲江西省優質產品稱號;特級寧紅工夫於1985年獲農牧漁業部金杯獎和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除國內一些大中城市銷售外,已出口港澳、日本、歐洲、美洲、非洲諸國和地區。
修水產茶,迄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寧紅製作則始於清代中葉。清代葉瑞延著《純蒲隨筆》載:“寧紅起自道光季年(約1850年之前),江西估(在此讀(gǔ))客收茶義寧州,因進峒(按:峒(音dòng),在此泛指江西修水少數民族所居地區)教以紅茶做法。”清《義寧州志》載:“道光年間(1821-1850),寧茶名益著,種蒔殆遍鄉村,製法有青茶、紅茶、烏龍、白毫、花香、茶磚各種。”至清光緒十八年(1892)寧紅已成為著名紅茶,大量外銷,出口額占全國總量的80%。曾獲俄、美等八國商人所贈之“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獎匾。光緒三十年(1904),寧紅的珍品太子茶被列為貢品,故又有貢茶之稱。後因外患內戰,帝國主義掠奪,茶園荒蕪,茶莊倒閉,茶市凋零,至1949年修水產茶僅7000擔。
新中國成立後的四十五年,修水縣的茶葉生產逐步得到恢復與發展,至90年代初修水茶園面積已達10萬餘畝,擁有國營茶場14個、精製茶廠3個、鄉鎮茶廠(場)280多個,年產量達5萬擔,年出口量4萬擔。
“寧紅”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功夫茶之一。以其特有的風格而稱譽於世,素以條索緊結秀麗、金毫顯露、鋒苗挺拔、色澤烏潤、香高持久、葉底紅亮、滋味濃薄和鮮爽而馳名中外。正如《茶葉全書》作者威廉.烏克斯所述:“寧紅外形美麗緊結,色黑,水色鮮紅引入,在拼和中極有價值。”又說:“修水縣所產紅茶為名貴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芽頭,條子緊密,湯色佳良”。
悠久歷史
據史料記載,修水有千餘年的產茶歷史。後唐清泰二年(935),毛文錫所著《茶譜》載:"洪城雙井白芽,製作極精。至兩宋,更蜚聲國內。北宋黃庶、黃庭堅父子將家鄉精製“雙井茶”推賞京師,贈京師名士蘇東坡等,一時名動京華。歐陽修《歸田錄》譽為“草茶第一”。南宋嘉泰四年(1204),隆興知府韓邈奏曰:“隆興府惟分寧產茶,他縣無茶”。當時年產茶二百餘萬斤,“雙井”、“黃龍”等茶皆稱絕品。
道光年間,寧紅茶聲名顯著。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說:“寧紅是歷史上最早支派,寧紅早於祁紅九十年,先有寧紅,後有祁紅”。到十九世紀中葉,寧紅暢銷歐美,成為中國名茶。美國茶葉專家威廉·烏克斯在《茶葉全書》專著中評述:“寧紅外形美麗、緊結、色黑,水色紅艷引人,在拼和茶中極有價值”,稱讚"寧紅色、香、味俱屬上乘。“1904年寧紅生產朝廷貢品--太子茶。光緒年間漫江羅坤化的“厚生隆茶行”特製的太子茶,在漢口以每市斤2兩白銀的價格賣給俄國人。1914年寧紅極品白字號太子茶參加上海賽會,每磅售價48兩白銀,茶獲五國外商“茶蓋中華,價甲天下”的獎匾。清宣統二年,漫江郭敏生開設的義泰祥茶行特製的貢茶,和民國四年郭鳴岐在漫江特製的貢茗,先後在南洋勸業賽會上奪魁,榮獲最優超等文憑。
光緒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年),寧紅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步入鼎盛時期,每年輸出30萬箱(每箱25公斤)。光緒三十年,寧紅輸出達30萬擔。那時縣內茶莊、茶行多達百餘家,列茶業者甚多,較有名氣的有振植公司、吉昌行、大吉祥、怡和福、恆豐順、廣興隆、正大祥、恆春行、同天谷行等,全縣出口茶占全國總數十分之一強。吳覺農先生在1985年講述,1934年他到英國倫敦考察,當時倫敦市場茶葉小包裝,外面寫的是寧州紅茶,但裡面裝的是我國祁門等地紅茶了。由此可見當時寧紅昌盛非凡。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後,隨著印度、錫蘭(斯里蘭卡)、日本茶業的興起,加上帝國主義入侵,朝政腐敗,寧紅受到嚴重摧殘,外銷瀕臨絕境,修水年產寧紅茶猛跌到7424擔。
解放後,寧紅茶得以迅速發展。現面積達10萬餘畝,一批批新的高額豐產茶園正在茁壯成長,茶葉初制廠遍布各鄉。寧紅最大的精製加工廠--寧紅集團公司(前身為1949年建立的修水茶廠),設備齊全,技術先進,已成為江西紅茶生產加工規模最大的專業廠。1958年銷往前蘇聯的超級紅茶,經中外專家鑒評達國家高級紅茶標準,榮獲中國茶葉進出口總公司專電祝賀。同年,高級寧紅茶“山谷紅”送國務院,作為招待外賓的禮茶。次年送往廬山會議的超級寧紅工夫茶,獲中央領導好評。1985年生產的寧紅特級工夫茶寧紅金毫,是中國十大功夫茶中的珍品,該產品延用"太子茶"的原料,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加以現代科技的指導精心製成,條素緊結秀麗,金毫顯露,多鋒苗,色澤油潤,滋味鮮嫩濃郁,葉底紅嫩多芽,湯色紅艷,在1985年全國優質食品評比會上博得專家高度讚譽,榮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在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評選為金獎。當代茶聖吳覺農先生揮毫題詞:“寧州紅茶、譽滿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寧紅祁紅並稱世紀之首”。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以飲茶為主的習慣,被紛至沓來的可口可樂、健力寶、礦泉水等保健飲料嚴重衝擊,老牌寧紅銷售急劇下降,八十年代末企業虧損達千萬元,千人的大企業寧紅集團面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境。但是寧紅人沒有退縮,而是奮力開拓。在上海中醫營養食療研究會等單位的專家教授幫助下,寧紅保健茶系列產品於九十年代第一個春天誕生了。如今,寧紅人以質量、信譽、效率取勝於國內外市場,年產量達7000餘噸,產值超億元,年利稅2500萬元,年出口換匯百萬美元,產品外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先後榮獲“江西省首批名牌產品”、“全國食品行業名優產品”、“全國食品工業百強明星”等稱號,寧紅商標並經國家工商局批准註冊。在實現九五規劃的征途上,寧紅人將進一步解放思想,爭創名牌,再振寧紅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