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

光緒年間

光緒年間,指清朝光緒帝在位之年,即1871年-1908年。清德宗,名愛新覺羅·載湉,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親王奕寰的兒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後繼位。為清入關第九帝,在位34年,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載湉為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簡介

(圖)光緒皇帝照片光緒皇帝照片

清德宗,名愛新覺羅· 載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親王奕寰的兒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後繼位。為清入關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說是被慈禧或袁世凱毒死),終年38歲。葬於崇陵(今河北省易縣西50里)。

歷史生平

光緒帝載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後沒有兒子,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親自指定醇親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年僅4歲的載湉繼承皇位。

(圖)光緒年間光緒年間

當時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擔心阿魯特氏日後如生下個兒子,將會威脅她的地位,便下令斷絕阿魯特氏的飲食。只得依靠母家送來的一些食物維持生命。阿魯特氏暗暗寫了一張紙條傳到母家,問她父親該怎么辦。她父親寫到“皇后聖明”四個字,意思是別人都沒有辦法救你,只有你自己決定了。阿魯特氏絕望,於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時分吞金自殺。

對於慈禧的決定,許多大臣極力反對,御史吳可讀更實行“尸諫”。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後去見慈禧。他頭也不磕,大聲說:“你知道載湉並不是嫡派的繼位人,所以選擇他,只不過因為他是你妹妹的兒子,使你可以繼續聽政,掌握大權。臣下都反對你這樣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倫親王應該是皇位的繼承人!今天我斗膽講了這些話,你一定會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經吞下了生雅片,馬上就要死了。我臨死之前,一定要讓你明白,你選擇載湉繼承先皇,實在為天下人所共恨!”說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為所動,於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載湉為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光緒繼位後,由慈禧專權。至光緒16歲,慈禧"歸政",但仍實掌大權。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歲次甲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日本趁機進占漢城,擊沉中國運兵船,並攻擊駐牙山清軍。七月一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後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史稱為甲午戰爭。

年輕的光緒皇帝眼見甲午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恥辱,“不甘作亡國之君”,一心想有所作為。他接受康有為、梁啓超提出的變法,準備進行資本主義改革,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緒皇帝下詔變法,以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變法圖強。光緒發布了一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詔令,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維新派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統轄新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身上,派譚嗣同深夜去見袁世凱,要他發動兵諫,協助光緒推行新政。袁世凱也表示堅決忠於皇上,一定照辦。但譚嗣同走後,他便去向榮祿告密。慈禧因頤和園得到榮祿密報,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緒料到事情敗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為等人趕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帶到議政堂,被迫寫了退位詔書,將政權全部交給了慈禧,然後被關進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和外邊的一切接觸,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關押在別處。康有為、梁啓超逃亡日本。譚嗣同等人被殺,戊戌變法宣告失敗,使清王朝改變舊章的一線生機被扼殺。因變法歷時僅一百零三天,又稱為百日維新

(圖)瀛台瀛台

光緒被囚於瀛台,由慈禧的四名親信太監監視著。他或者坐在露台,雙手抱膝,愁思哀傷,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監的監視比較鬆懈時,就偷偷地記日記。這樣差不多被關押了整整兩年。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奧匈等八國聯軍入侵。在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光緒被慈禧帶著逃亡西安。臨時前,慈禧命總管太監李蓮英硬將珍妃推入東華門內的一口井內。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殺義和團運動。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歲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與各國所訂立的條約,共十二款,以賠款一項為最重,數目高達白銀四億五千萬兩,為不平等條約中最苛刻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緒又被慈禧帶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戚戚,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緒生病臥床。這時慈禧也生病了。光緒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如果這樣,我要下令斬殺袁世凱和李蓮英。”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他立即報告了慈禧,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當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緒的飲食、醫藥之事統統由李蓮英服侍。這天下午,光緒的病情突然轉危,不久死去。據說是慈禧令太監將他毒死的。有的學者認為,由於袁世凱的叛賣告密,使慈禧鎮壓了維新運動。袁世凱擔心慈禧死後光緒重新執政,將會問罪於他,於是就與慶親王色結,打算廢黜光緒,立慶親王之子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殺了光緒。又有學者認為光緒是病死的。光緒自幼身體孱弱,一直有脾胃虛弱的毛病。成年後又有滑精症狀,而且一天比一天厲害。他又長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結核。政治上的失意,長期的精神抑鬱,更使他患有嚴重的神經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狀相繼出現,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並發急性感染。這一說法為多數學者接受。

光緒病死後的廟號德宗景皇帝,史稱光緒皇帝。

光緒老師

(圖)翁同龢 翁同龢

翁同龢(一八三○——一九○四年),字叔平、瓶生,號聲甫,晚號松禪、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鹹豐六年(一八五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歷任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為光緒師傅,“得遇事進言”,光緒“每事必問同龢,眷倚尤重”。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翁同龢極力主戰。七月十四日李鴻章電請從朝鮮撤兵,清廷不準。翁同龢力主添兵,“調東三省及旅順兵速赴朝鮮。”

八月一日,中日兩國同時宣戰。十七日,翁同龢在軍機處閱李鴻章“電謂俄人有興兵逐倭之意”後,“力言俄不能拒,亦不可聯,總以我兵能勝倭為主,勿盼外援而疏本務。”九月十六日,平壤失守。次日翁同龢抨擊:“合肥(李鴻章)事事落後,不得謂非貽誤”,促使光緒帝頒諭“著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黃馬褂”。十七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艦隊損失慘重。翁同龢感到“鴨綠江一線可危,即渤海亦可危。”二十一日,建議“宜調東三省兵,而急設大糧台,派大員經理,又於鴨綠江岸築土炮台等數事。”十月十四日,翁同龢得知英使歐格訥提出由列強聯合行動促成中日和議,但日本須索兵費的主張後,極為憤慨,當著慈禧太后的面“指陳歐使可惡”,力主繼續戰鬥。二十四日日軍第二軍在花園口登入,次日第一軍強渡鴨綠江,連陷九連城、安東(今丹東)、鳳凰城等地。三十一日,翁同龢拜見光緒帝時即“力陳京師阽危情形,請勿再遲一刻。”十一月三日,翁同龢被補授軍機大臣。

八日,翁同龢知金州已失,旅順告急,即請派唐仁廉赴旅順增援,允之。二十二日旅順失陷,翁同龢“憤慮填膺”。當清廷派使赴日議和時,翁同龢等仍主張徵集湘軍,用劉坤一為統帥,以挽危局。清廷采其議,命劉為欽差大臣,節制關內外各軍。

光緒二十一年初,日軍加緊進犯,一月十日蓋平失陷。十四日,翁同龢對議和發表意見:“臣於和議向不敢阿附,惟茲事亦不可中止,使臣已遣而逗留,恐彼得藉口,且我之議和,正欲得其貪吻之所出,先作準備耳。幸少留意。”為鼓勵官兵奮勇作戰,翁同龢提出“懸破格之賞,不次之遷,以作將士之氣”的建議。榮成與威海南幫炮台失陷後,翁同龢和感到“大局糜爛矣,焦灼憤懣,如入湯火。”二月二日威海衛城與北幫炮台盡失,翁同龢發出“憤極愧極!寇深矣,若之何”的嘆息。此時,他又得知清政府派赴日本談判代表,竟被日本政府無理驅往長崎的訊息,又發出“近於辱矣”的慨嘆。十三日,清廷改派李鴻章為赴日議和全權大臣。二十二日,光緒接見李鴻章時,軍機大臣中,孫毓汶認為“必欲以割地為了局”,翁同龢則力“持不可”。三月二日,李鴻章又談及割地事,翁同龢堅決反對,申明“台灣萬無議及之理”。

(圖)翁同龢手札翁同龢手札

四月三日,翁同龢悉李鴻章來電中的和約十條,愈感“胸中磊塊,未易平矣”。次日,翁得知光緒帝希望議和速成,再“力陳台不可失”,指出,如割台“恐從此失天下人心”。《馬關條約》簽訂後,翁同龢又“極言批准之不可速”。十九日,翁同龢收到丘逢甲等自台灣來電,“字字血淚”,翁痛感內疚,發出有“無面目立於人世”之感。再次“力陳批准宜緩”,以求救急之法。此時上奏者甚多,其中“大率謂和約當毀”,翁同龢雖不贊成,仍認為“公論不可誣,人心不可失”。五月二日光緒帝批准《馬關條約》。八日,中日代表在煙臺換約。清廷決定限期割台。十七日,翁同龢“見台民公電,為之流涕”。

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翁同龢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力主變法圖存。六月十六日慈禧令光緒下諭將翁開缺回籍。戊戌政變後,十二月四日,又奉朱諭,將翁革職,永不敘用,並“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三十年(一九○四年)卒於家。宣統元年詔復原官,追謚“文恭”。

光緒妃子

光緒只有一後二妃3人。

(圖)光緒皇帝的皇后光緒皇帝的皇后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9歲的光緒皇帝舉行大婚典禮。光緒的一位皇后兩個妃子都是慈禧做主選的,皇后不是別人,正是慈禧親弟弟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氏。慈禧選自己的侄女為皇后,為的是在把朝政交給光緒後,還能利用皇后來控制和操縱皇帝,起碼可以監視和掌握皇帝的一舉一動。

光緒的兩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親姐妹,但相貌性格卻大不相同。瑾妃相貌一般,而且性格脆弱;珍妃貌美端莊,性情機敏。

珍妃對光緒的同情和體貼,激起了光緒對未來的憧憬和熱情,同時,也引發了他要在政治上擺脫束縛有所作為的欲望。大婚後的數年間,他與珍妃共同度過了一生中顯得較為輕鬆的時光。

▲光緒的皇后葉赫那拉氏,是慈禧親弟都統桂祥的女兒,就是隆裕皇后。隆裕皇后長得不漂亮,既瘦弱,又駝背。這門親事是慈禧皇太后懿旨給定的,光緒雖不滿意,卻也無奈。皇后葉赫那拉氏與光緒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慈禧將自己侄女嫁給自己外甥,目的就是在宮闈椒房,探悉皇帝的內情,控制和操縱皇帝,並為爾後母族秉政、太后垂簾聽政做鋪墊。光緒皇帝同皇后葉赫那拉氏大婚後,情不投,意不合,始終是一門不美滿的婚姻。光緒死後,宣統繼位,上光緒皇后徽號為“隆裕”,是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國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死於太極殿。

(圖)珍妃珍妃

▲珍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光緒皇帝的側妃,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後因獲罪於慈禧而被投井殺害。

▲珍妃的姐姐瑾妃的結局比她的妹妹強多了。光緒二十六年七月,瑾妃隨慈禧也逃出了京城,一年多以後才返回皇宮。光緒帝死後,宣統帝溥儀尊封她為皇考瑾貴妃。1913年3月,溥儀又尊封她為端康皇貴太妃。

假光緒

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將光緒帝幽禁於中南海中的瀛台,幾如囚犯。可就在這件大事發生後的第二年,在湖廣總督張之洞眼皮底下的武昌,又出現了“光緒皇帝”。

房客蓋“金龍被”

武昌有一位等著候補當官的湖北籍書生,在金水閘買了一所公館,因開支緊絀,欲將公館出租一半。不幾日,有主僕二人前來納銀租住。這老僕50餘歲,白面無須,說話略帶女聲;那少主30不到,身材不長,氣態不俗,二人均操一口北京官腔。入住此公館後,少主從不外出,每日在家讀書作文,老僕出外採辦一切,開支豪奢。每當老僕為主人進呈各種食用物品之時,均行跪拜大禮,口稱“聖上”,自稱“奴才”。這一切被那位候差的房東看在眼裡,疑在心中,便告知了一些朋友,很快傳開去。

不久又有以下重大發現:首先,這位主人所蓋的被繡金龍,所用的碗也鏤金龍,還時時撫弄著一方玉印。有人慾求一觀,老僕小心捧出,上面“御用之寶”4個篆字赫然在目。其次,這老僕的外貌與形態頗類閹人,好事者邀他出外遊玩,再伙至浴室洗澡,“驗明正身”,確是一位太監。這樣,在那政局多變的年月,“光緒帝已到武昌”的訊息不脛而走。有幾位以前在北京做官時曾見過光緒的“人物”前往探訪,也覺得很像“萬歲爺”,有的還連忙上前三跪九叩,“恭迎聖駕”。從此以後,每日前往跪拜請安者有之,青年均不多言;每日前往貢獻珍玩巨款者有之,老僕照例收下。不久,此事竟傳到上海,一些報紙謂光緒帝已從瀛台脫走,往武昌依張之洞謀圖再舉,張之洞即為保駕大員,即將扶主中興云云。

(圖)清光緒青花瓷清光緒青花瓷

眾官員獻珍寶跪拜“萬歲爺”
事已至此,武昌的官員們不敢再坐視不理。首先,知縣陳樹屏去到金水閘,請安之後,詢問情況。青年答曰:“見張之洞,方可透露。”再問,則一言不發。陳只好稟報張之洞。張聞之大驚,急密電京中好友打聽一切。回電是瀛台嚴禁如故,光緒仍幽禁其中。

“假光緒”原是伶人

就在這時,京中大員都紛紛電告張之洞,要他將假皇上立即逮捕處治,不要造成失職之罪。張這才下了決心,將這一主一仆押上了總督衙門的大堂。在嚴刑拷打之後,二人方供出真情。

原來,這青年人本是旗人,名喚崇福,自幼學伶唱戲,曾多次入宮演出,對宮中禮儀習俗頗為熟悉。他面貌頗似光緒,在伶人中曾有“假皇上”的綽號。這老僕確是宮中太監。職司守庫,因盜竊庫物,被人發覺,在尚未處置之時,大偷一次之後潛逃。諸如御璽、金龍被等物均系他從宮中盜出。這太監逃出清宮後,即找到早已相識的崇福,策劃了上述伎倆,到外地行騙發財,武昌是他們出京後的第一站。只因老太監胃口太大,久滯武昌,未及時潛往他處,故而敗露迅速,不僅成為階下囚,而且斷送了腦袋。

評價

〈清史稿〉論曰:德宗親政之時,春秋方富,抱大有為之志,欲張撻伐,以前國恥。已而師徒饒敗,割地輸平,遂引新進小臣,銳意更張,為發奮自強之計。然功名之士,險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濟,言之可為於邑。洎垂簾再出,韜晦瀛台。外侮之來,釁自內作。卒使八國連兵,六龍西狩。庚子以後,怫鬱摧傷,奄致殂落,而國運亦因此而傾矣。嗚呼,豈非天哉。光緒去世後,清越三年而亡。

(圖)光緒年間光緒年間

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 不輕易退縮妥協, 以求自保; 反而在關鍵時刻, 為了變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 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 身為帝王, 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 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 但作為一個人, 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 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 是不必諱言的。變法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 但對當時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打破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禁錮, 啟開了中國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經濟上, 光緒接受了維新派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主張, 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開辦學堂, 改革科舉制度, 派人出國留學、遊歷等, 這就使知識分子擴大了眼界, 給長久封閉的國家帶來了一些西方的先進思想、理論和技術。光緒皇帝不愧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效仿西方來變革中國的開明皇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