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澤

”惠澤說:“不,我不需吃飯了。 惠澤龍聽到鼔聲,來不及把水壩鑿成。 “人龍”的故事不勝枚舉,流傳甚廣。

程惠澤
據《屏南縣誌》記載,在屏南、古田、寧德三縣交界處的黛溪鎮後樟村,歷史上曾出了個叫程惠澤的“人龍”,被清代乾隆皇帝敕封為“通海龍王”。
程惠澤(1580~1598年),明朝萬曆八年三月十八日辰時出生於後樟村,故居目前還保留完好。程惠澤自幼就沒了父母,也沒兄弟姐妹,孤獨一人僅靠外婆養活。當程惠澤十歲這年,在同村熟人的幫助下到了九峰寺當長工。
九峰寺離熙嶺五公里,距黛溪七公里,也就是在熙嶺與四坪二村的交界處,始建於明代景泰元年。這寺廟四周奇峰突起,含陽九之數,故名九峰寺。廟中“九峰禪林”四字系明代萬曆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手跡。
惠澤在寺中勤勞苦幹,全寺大小相當喜歡他。住持清玉禪師對他更是無微不至地關懷。
轉眼間,數年過去了。也就是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初六日的這一天清晨,程惠澤去菜園澆菜施肥,看到菜園那邊一片金光燦爛,耀眼奪目,令他十分好奇。走近一看,見兩條蜥蜴在搶一顆明珠,互不相讓。惠澤念著:“你們誰也不要爭,這珠屬我的了。”話音未落,兩隻蜥蜴即各退一步,睜眼對望其珠。於是,惠澤就俯身拾起明珠,放入衣袋裡。沒想到那兩隻蜥蜴直往程惠澤的褲邊往他身上爬上來。“這不行。”程惠澤又從衣袋裡把珠取出來放在扁擔的竹節處,兩隻蜥蜴還是繼續來搶,惠澤無奈只好用清水把珠洗乾淨,含入口中。這時,師父在寺廟大門口喊他吃早飯,惠澤答應了一聲“啊”,不想竟然把這“明珠”給吞到了肚子裡去了。
起先的時候程惠澤並沒有在意他在早晨吞珠之事,但是到了這天夜裡剛剛睡下不久,他突然發現腹中酷熱如火,然後是渾身火熱,讓他根本在床上無法入睡,就睡在天井的石板條上。但還是無濟於事。只好整個身體浸泡到寺內一個石槽的冷水中,只要一露出水面,就非常難受。奈因身體日長尺許(石槽破裂,舊跡可考),只好連夜到寺下的一個小潭壑里。無幾日,小壑容不了下他又跑到十里外的箬洋山秀溪中有個虎朝潭去(又稱虎跳潭,九峰後天坪山中。其溪水流至寧德霍童溪)。
隨著時間的流逝,程惠澤的身體也起著驚人的變化,渾身生了鱗甲,頭長奇形兩角,顯然已成為一條巨大的人龍了。
同年六月初七這日,禪師又送飯到虎朝潭。惠澤在水裡說:“師傅,從今起你就不必再為我送飯了。”禪師問:“那你不是餓了?”惠澤說:“不,我不需吃飯了。”禪師說:“你若不要我送飯,那就讓我見你一面。”惠澤說:“我今形體異變難看,不敢見你。”禪師又說:“這么多年來的感情,實在令人心焦如焚。無論如何也要讓我見你一面,以慰心情。”禪師的言語觸動了惠澤的心弦。惠澤過意不去就叫師父莫怕,便伸出一隻手,卻把禪師嚇呆了。這時惠澤心想,在寺幾年,蒙受全寺上下的關顧,有恩必報。便交待禪師:“此潭太小,不是我久居之處,擇明天離開此潭到大海去,想借一場雷雨,開墾一塊良田,當報寺院。到時,請師父轉告寺內朋友們不必驚恐。但一定要等大水漫到寺的第七台階時,即擂鼔送我啟程,大水自然消退。”
清玉禪師懷著依依不捨的沉重心情,回到寺內,將此事一一相告。
次日,一片艷陽萬里的晴空,突然間天昏地暗,電閃雷鳴,轟隆隆的雷聲帶來大雨滂沱,來勢越來越凶暴。巨雷震山搖、飛砂走石、洪水暴漲,九峰寺的台階,一階、二階、三階不斷地被淹沒在洪水之中。禪師見狀驚恐四坪民眾會遭災,派了個小和尚,察看四坪村莊水勢情形。不時小和尚回報:“四坪人已遭受嚴重災難了”。這時,水漲寺台階才第四階,禪師顧不得惠澤的交待,便命令和尚們馬上擂起鍾鼔送惠澤啟程,漸漸雷息水退。九峰山的山林、田地並無受損。不遠處,出現一塊嶄新平整的水田。即:“三百丘”。
惠澤龍聽到鼔聲,來不及把水壩鑿成。臨去,只把龍尾狠狠一甩,一條初具模形的水壩還完全不能通水(至今石壁上還留著爪痕)。後來,清玉禪師請來三百名石匠,花了三年工夫,才勉強通水。
“人龍”的故事不勝枚舉,流傳甚廣。清朝屏南知縣沈鍾《過九峰》詩:“乍入九峰路,峰高不易攀,僧巢雲外寺,人種屋頭山。落澗龍存缽,空堂虎踞關。豋臨殊去倦,身在翠微間。”又訓導黃正紳《重遊九峰》詩:“仄徑入深竹,峰巒生面開。一龍歸海去,九鯉抱山來。此地無塵跡,前游尚草萊。野花寒更發,爛漫讀書台。”
惠澤龍自離開虎朝潭經過寧德霍童溪直至東海三都澳。
連續幾年,每逢年節,他都送黃瓜魚到黛溪後樟外婆家(一場大雨後,他外婆厝的天井中都留下幾條大黃瓜魚)。有時也會造成農作物的損失,難免怨聲四起。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又一場洪水滔滔時,他外婆對惠澤說:“黃瓜魚味已嘗,無需再送,吃魚幾條,毀物更慘。”話完水退,留下幾條大黃魚與一個“龍瓶”,後人以此用來祈雨。
“龍瓶”落井(在後樟)雨即來臨,如此靈驗的龍瓶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卻被一“乞丐”所偷(見《後樟村譜》有載),據說“乞丐”求雨不成,反被龍王收了“龍瓶”。
惠澤龍的母親墓在後樟村後門山頂(土名窟窿頭),惠澤為了常見“母親”的方便,即從窟窿頭墳墓中的母親棺材拉到三都澳,東衝口外面的西洋與浮吳之間一個孤島的懸崖上。至今,懸掛在絕壁上的棺材,和深不可測的墓窟窿俱在。
據《九峰寺志》記載:清朝乾隆元年(1735年)丙辰,為了收復台灣,屢戰不勝,水師們正處在愁眉不展,無計可施之際,突然,海潮漲高數丈,淹沒了台灣的軍事設防,清兵順其水流,勢如破竹,一攻即破而收回了台灣。
這時,乾隆皇帝詔曰:“何神顯靈,助我之力,統一江山,功績不小,望告知也”。
水裡浮上:“程惠澤”三個字。乾隆一見,十分高興,即下旨四處打聽“程惠澤”這三個字的含義。不日上報,程惠澤是福建人龍(後樟人),化龍於九峰寺。皇帝回朝後題一匾,送至九峰寺。可惜此匾毀於“文革期間”。(《九峰寺志》有載)
……
《寧德縣誌》、《屏南縣誌》均對程惠澤的“人龍”傳說作了大量的文字記載。
訓導黃正紳有詩讚曰:
龍王程氏前代賢,托跡僧家能悟禪。
自得驪珠一下咽,渾身壯烈如火煎。
神物變化不俄延,初居淺水旋大川。
虎朝潭中偶一遷,頭角鱗甲無弗全。
自言不旦當升天,報僧以禾三百田。
未幾雷雨挾奔泉,平地滾滾成深淵。
龍神不及開廣阡,掉尾只成三傾田。
迄今古蹟尚宛然,攫石爪痕深若鐫。
有時尺木空中旋,飛電紛紛沙石堅。
有時人間禱雨虔,甘露頃刻施八埏
寺僧尤感澤無邊,設像祀之堂西偏。
不知修真幾何年,卻勝成佛與成仙。
我今登門私自憐,身價毋乃信於前。
謹摭始末歌長篇,度幾得附青雲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