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南仲街道成立了8個治保會。1950年3月,在治保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仲幸”、“台湛”兩個大居委會。1954年12月,兩個大居委會合併,成立台東區南仲家窪街道辦事處。1994年5月,青島市區劃調整,改稱市北區南仲家窪街道辦事處。1996年11月,改稱市北區寧夏路街道辦事處。
政區人口
寧夏路街道位於市北區的中部,地形似河道狀,東西兩邊高,
中間窪,由南向北伸展。北至東仲國小西牆外沿、街坊小路、鎮江支路中心線,東至沿金壇路、寧夏路、鎮江路中心線,南至沿揚州路、芝泉路中心線,西至沿太清路、街坊小路、延安三路中心線連線,轄區面積0.91平方公里。轄太清路、西仲一路、台湛路、南九水路、鎮江路、雲溪路、寧夏路等7個社區居委會。截止2006年底,共有居民14308戶,37064人。歷史記述
仲家窪是青島最早的村落之一,建於明代。明末清初時,形成了仲、葛、張、胡等姓氏組成的自然村。據說仲家窪的仲姓,最早也是從雲南來的移民,因仲家來得最早,而且人丁興旺,又坐落窪地,仲家窪也就由此而得名。仲家窪開始立村的地方叫南仲家窪,簡稱“南仲”。
1897年德國侵占青島時,遷居此地的農戶逐漸增多,20世紀初,南仲家窪村只有200多戶人家。30年代,外地遷居南仲的住戶不斷增多。1932年,達605戶,2891人;到解放前夕,已有居民近3000戶,原來的自然村,變成了一個居民區,大部分居民住在矮小、陰暗而又潮濕的小平房裡,泥土路、一條明溝橫貫其中,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較差,是青島市有名的棚戶區。自1998年棚戶區實施拆遷改造以來,新式居民小區如東西仲花園、雲溪小區、天泰陽光地帶等拔地而起,進行了明溝覆蓋、道路硬化、樓院綠化,全面改善了居住環境。
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
轄區內重要的企業有山東青島菸草專賣有限公司市北分公司、青島針織五廠、青島金獅大酒店、怡情樓大酒店、五星電器商場、公交客車制修廠、海譽豐市場、金鷹裝飾材料市場等。有鎮江路海軍干休所1處,中學(中專)3處,國小4處,幼稚園10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處。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1499.7萬元,完成全年計畫的178%。
文化特色街道文化活動豐富。自1987年起,年年舉辦夏季納涼晚會(夏季文化藝術節),各社區居委會每年組織1—2場納涼晚會。1986年,辦事處建立藝術檔案和照片檔案,記錄各時期文化活動情況。
街道文化站面積190平方米,有綜合活動室、圖書室等。圖書室藏書5011冊,各社區居委會藏書2400冊,面向居民開放。有舞蹈隊、合唱隊、腰鼓隊、秧歌隊、健身隊等各種文化活動隊伍23支,成員400餘人。街道長期舉辦繪畫、英語、保健知識班。街道有文化廣場、文化活動中心10處,供居民常年開展文化活動。
主要榮譽
寧夏路街道辦事處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先進街道、全國社區服務先進街道、全國圖書援建先進街道、山東省先進基層黨校和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