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密西西比灰鳶拉丁學名:Ictiniamississippiensis
命名時間:Wilson,1811
英文名稱:MississippiKite
物種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齒鷹亞科
外形特徵
密西西比灰鳶是一種中型猛禽,雌鳥明顯大於雄鳥,體長34至37厘米,翼展75至83厘米,雌鳥體重270至388克;雄鳥體重214至304克;壽命11年。是一種類似鷹的飛禽,長有一對狹長的翅膀和一條長尾巴。以高超的飛行和滑翔能力聞名。體色呈深灰色的,尾部呈黑色;從上面看,翅膀、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上都具有的白褐色斑點。紅眼睛周圍有黑眼窩。該鳥喙黑色,口角周圍有黃色框線。亞成鳥與成鳥不同。總體呈一個白色或淺黃色,頸部和下體有大量黑色和褐色條紋。在翕和雙翅覆羽的黑色的羽毛之間有幾條清晰的邊界線。尾部的下方有三道狹窄的白色條紋。直到幼鳥生長的第二個秋天,這些特殊的羽毛才褪去。密西西比灰鳶容易與巨翅鵟混淆。幼鳥有時和游隼混淆。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密西西比灰鳶(分布圖)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生活環境
密西西比灰鳶生活於各種林地和森林類型,廣泛的棲息於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其繁殖範圍在西部,活動於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闊葉林,草原,偏好於大面積的大片林地和耕地。在南部地區,定居在林地、草原與草甸,或有橡木點綴的疏林。是北美特有的物種,在亞利桑那州築巢,也出沒於北卡羅來納州和南部的墨西哥灣,大批的出現在德克薩斯州中部,路易斯安那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範圍還在大大增加,甚至在新英格蘭也發現這一物種。密西西比灰鳶出現在熱帶地區的南美洲,在的春季和冬季它們也出現在佛羅里達州南部和德克薩斯州。[1]生活習性
密西西比灰鳶是群居鳥類。無論休息,覓食和遷移都集群行動。居住地鬆散而不規律。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空中飛行。飛行姿勢非常優美,無論是滑翔,改變方向和高度。通常不是猛禽的直線軌跡。它們是候鳥。每年8月,為離開不再溫密西西比灰鳶(圖7)暖的北半球,開始身體的脂肪儲備。經過近5000公里的行程,到達南美洲的中心。密西西比灰鳶主要以昆蟲為食,包括蟋蟀,蝗蟲,蟋蟀,甲蟲。一旦發現大量的昆蟲,會張開雙翼,其下行捕捉獵物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也吃鼠類,蜥蜴,青蛙,蛇等小型動物。覓食主要靠視覺,因而視力特別敏銳。通常在高空中盤旋,以便能更好的觀察四周,當發現地上有獵物時,則突然從空中直撲下去捕食。[1]生長繁殖
密西西比灰鳶是一夫一妻制。在到達繁殖地點之前的遷移路途中結成對。繁殖期是從5月到7月,到繁殖地5-7天后開始共同建立一個巢,有時也修復一個舊巢。巢安放在離地面3-30米的大樹的樹叉上。有時將巢建在黃蜂或蜜蜂的蜂巢附近,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護幼鳥。巢材一般是樹枝、木片、樹葉等,並用泡沫內襯,定期添加新鮮的葉子,大概是為了埯埋巢底部的垃圾。也有一年期的密西西比灰鳶幫助建巢和保護雛鳥,大概是幫助照看弟妹們。雌鳥每巢產1至3枚卵。父母雙方輪流孵化29至32天。新生兒赤裸裸的沒有羽毛,成鳥雙親餵養雛鳥25天,在雛鳥孵化後6星期後成鳥離巢,但小鳥在前一兩個星期還無法飛行,大多數幼鳥要經過10天的飛行練後才能獨立生活。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