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懸鉤子

宜昌懸鉤子

宜昌懸鉤子為薔薇科懸鉤子屬的落葉或半常綠攀援灌木,最高可達3米,果味甜美,可食用及釀酒;種子可榨油;根入藥,有利尿、止痛、殺蟲之效;莖皮和根皮含單寧,可提栲膠。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中文名:宜昌懸鉤子  

拉丁名:Rubus ichangensis Hemsl. et Ktze.

宜昌懸鉤子宜昌懸鉤子

別名 :紅五泡(四川),黃泡子

科學分類

門: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 薔薇亞綱(Rosidae)
目: 薔薇目(Rosales)
亞目: 薔薇亞目(Rosineae)
科: 薔薇科(Rosaceae)
亞科: 薔薇亞科(Rosiodeae)
屬: 懸鉤子屬(Rubus)
組:木莓組Sect.Malachobatus Fockc in  
亞組:長葉亞組Subsect.Dolichophylli  
種:宜昌懸鉤子

國內分布

產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安徽、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生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叢內,海拔達2500米。  

命名來源

[lecomte, not syst 3: 292. 1914]

宜昌懸鉤子宜昌懸鉤子

形態特徵

落葉或半常綠攀援灌木,高達3米 ;枝圓形;淺綠色,無毛或近無毛,幼時具腺毛,,逐漸 脫落,疏生短小微彎皮刺.單葉, 近革質;卵狀披針形 ,長8一15厘米,寬3—6厘米,頂端 漸尖,基部深心形, 彎曲較寬大;兩面均無宅,下面沿中脈疏生小皮刺,邊緣淺波狀或近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頭小鋸齒;葉柄長2—4厘米,無毛,常疏生腺毛和短小皮刺;托葉鑽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脫落;頂生圓錐花序狹窄,長達25厘米,腋生花序有時形似總狀;總花梗、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時具小皮刺;花梗長3-6 毫米;苞片托葉相似,有腺毛;花直徑6—8毫米;萼片卵形,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外面疏生柔毛和腺毛,邊緣有時被灰白色短柔毛,故呈白色,裡面密被白色短柔毛 ;花瓣直立,橢圓形,白色,短於或幾與萼片等長;雄蕊多數,花絲稍寬扁;雌蕊12—30,無毛。果實近球形,紅色;無毛,直徑6—8毫米;核有細皺紋。 花期7一8月,果期10月。

用 途

宜昌懸鉤子宜昌懸鉤子

果味甜美,可食用及釀酒;種子可榨油;根入藥,有利尿、止痛、殺蟲之效;莖皮和根皮含單寧,可提栲膠。  

產地分布

產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安徽、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生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叢內,海拔達25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