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稱呼學

官場稱呼學

官場稱呼學是只在官場整治中形成一種稱呼潛規則,使用不當,往往會招來許多麻煩。

簡介

官場稱呼學官場稱呼學
儘管存在著所謂的稱呼規則,但因地域、風俗及人情的巨大差別,官場稱呼並無放之四海皆準的規則。例如在湖南,一些稱呼就很獨特,官員們背後往往稱呼高級官員為“張嗲”、“李嗲”(“嗲”在長沙話中意為老者),同僚之間則會互稱“張哥”、“李哥”。

文學作品

某個晚上,一名中年男人叩開了郭振華家的門。“有個姓池的人找你。”女主人高聲招呼郭振華。“是池、池廳長?”郭問。“啊呀啊呀,池廳長您、您來看我們?”意識到來者的身份後,女主人恭敬地賠笑道。

這是官場小說《滄浪之水》的一個橋段,刻畫的正是官場中人對“稱呼”的嫻熟運用。2001年,痛恨官場中醜惡風氣的閻真寫下了這本小說。“一個科長一個小主任,官位叫出來他就高興一點。”閻真告訴記者。

潛規則

“逢長必叫,叫大不叫小”

官場稱呼學官場稱呼學
對於基層的許多官員來說,“逢長必叫,叫大不叫小”是相互稱呼時的慣例。閻真說:“在縣裡,一個科級幹部就很大了。一個局長其實是科級,但是我要叫他局長。股長比科長還要小,可在縣裡也已經好大了,也是一個長嘛,也要叫出來。”

“叫大不叫小”的慣例不僅僅是基層的專利。一位資深媒體人對記者介紹:“在一些部委,如果黨組書記和部長不是同一個人,有時下屬們也會叫黨組書記‘部長’。正部級機構的領導叫主任或者局長的,他們的下屬會習慣於叫部長。”這不是為了追求虛榮,而是害怕與低級別的職務混淆。“部長級別高,而辦公廳主任也是主任。”

除去上述最基本的稱呼規則外,官員之間的稱呼還有許多微妙之處。

“老大”與“老闆”

除了大庭廣眾下的繁多稱呼,一些官員在酒酣耳熱、竊竊私語時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一位媒體人曾在縣鄉一級基層政府的飯局上見識過,一名幹部起身敬酒,朗聲說道“我們老大……”當面叫一聲“老大”,除了幾分親昵,更展現出明確的權力排序。與之相對的,所謂“老二”不僅不用做面稱,甚至不能公開排出來。

“一個省裡面省委書記是老大,但是你也不能說省長是二把手,因為在政府口,他也是老大;你也不能說副書記就是二把手,因為按照慣例,在黨內,兼省長的書記(才)是。”這位媒體人說。

然而到了市級幹部,這種江湖氣的“老大”、“老二”便有時被透著商業氣息的“老闆”所取代。

稱“老大”在基層會比較多,更江湖氣一些。一般稱“老闆”的,至少是市長、市委書記這個級別的。如果稱一個縣委書記為“老闆”,會顯得特別可笑,因為縣委書記就是個處級官員,所以往往會稱“老大”;如果稱呼一個鄉長“老闆”也不行,因為級別同樣不夠。

千萬別直稱“某巡視員”

巡視員一般都是廳級幹部,算大領導了,但在現實中,卻很少有人直接稱他們為某某巡視員。

“千萬別這樣喊,人家不樂意聽。更多時候,我們都還是會用他之前的職務來稱呼,比如王局、張廳、李主任等。”多名省級機關幹部對記者說,“但是正式行文時,要稱為巡視員。”

另外,一個城市有一個市長,若干個副市長。向客人介紹時,過去不論正副只說蘇市長李市長,客人不甚明白到底是正的還是副的,於是,為了便於區分,說著方便,就把市長叫大市長,把常務副市長叫二市長。依此類推,可以叫出大縣長、二縣長;大書記、二書記之類。

規範稱呼

2003年,全國各地黨委都曾專門制定、下發《關於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黨內互稱同志優良傳統的通知》,要求“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稱同志,不稱職務”。

甘肅省的檔案就要求,“對擔任黨內職務的所有人員一律稱為同志,黨內刊物、檔案和其它書面材料也要按此辦理。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帶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做黨內互稱同志的表率。各級黨組織要制定完善相應的制度,並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黨內互稱同志的有效機制……”。

2013年10月,《人民日報》轉載了題為“黨內稱謂容不得江湖氣”的評論,說“不知從何時起,互稱‘同志’的人越來越少,甚至一些脫胎於江湖綠林,裹挾著濃厚封建陋習的‘老闆’、‘總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稱呼,在某些部門或單位已滲透到黨內。”

社會現象

但種種跡象表明,重視並未使互稱同志重回流行。一些地方為了規範稱呼,甚至“製作黨內互稱同志提示牌,擺放在黨委(支部)會議室、黨員活動室等場所醒目位置”,以“營造民主平等、團結和諧的良好氛圍,形成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的工作作風”。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李永剛教授說,現在“同志”作為一種社會主義傳統保留下來,成為正式場合的莊重稱呼。但在現實官場中,在對稱呼進行“推敲”後,官員私下裡往往不會互稱同志。在一位官員看來,現在如果見面還稱“同志”,不僅顯得怪異,還意味著拒人於千里之外,“下面的事都無法進行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