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本書詳盡地研究了宋代宰輔制度的演變、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闡述了相權的演化軌跡,以及宰輔內部權力之流動、宰輔與三司之關係、宰輔與台諫之關係等多方面內容,從而得出以下結論:宋代宰輔制度正處在從三省制向一省制轉化的衰變階段,其間經過恢復三省制的嘗試,最終完成了從三省制到一省制的轉變。

基本信息

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宋代宰輔制度研究》《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諸葛憶兵

內容簡介

本書詳盡地研究了宋代宰輔制度的演變、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闡述了相權的演化軌跡,以及宰輔內部權力之流動、宰輔與三司之關係、宰輔與台諫之關係等多方面內容,從而得出以下結論:宋代宰輔制度正處在從三省制向一省制轉化的衰變階段,其間經過恢復三省制的嘗試,最終完成了從三省制到一省制的轉變;在宋代宰輔集體領導制中宰相個人權力在不斷膨脹,這是由宋代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的決策所決定了的,到了南宋大致進入權相時期;宋代參知政事是宰相的行政助手,偶爾發揮牽制宰相的作用,然多數時間受控於宰相;宋代二府關係中宰相處主導地位,且逐漸吞併樞密院權職,最終兩套班子合併為一;宋代三司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始終隸屬於宰輔領導,元豐改制後就融入尚書省,完全成為宰輔的下屬機構;宋代台諫最初尚能發揮對宰輔的監察作用,神宗以後逐步為宰輔所用,徽宗以來最終為宰輔所控制;宋代宰輔的職權完全是在宰輔們之間流動,即在宰相、參知政事、樞密院正副長官之間流動,此長彼消,這與三省制建立過程中,宰輔職權外流到當時仍非宰相機構的尚書台、中書省不一樣。

引言

前言

歷代職官制度,可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大組成部分,而以中央職官制度居首要地位。在中央職官制度中,宰輔制度是其樞紐核心。中央政府的各種機關之設立和體制之設定,都是圍繞著宰輔制度而一一展開。了解一個朝代宰輔制度的概貌,就能大致明了這一朝代的職官體制之設定,乃至基本國策、施政綱領和措施等,並進而把握這一朝代的政治概貌,做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所以,宰輔制度研究一直是史學界研究的一個重點,是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重頭戲”。有關歷代宰相制度研究,從秦漢至清代,大都有詳盡的論著問世,如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袁剛《隋唐中樞體制的發展演變》張帆《元代宰相制度研究譚天星《明代內閣政治》等等,惟獨宋代是一個空白點。

宋代宰輔制度與宰輔機構的設定十分複雜。首先,它的範圍包括二府機構,與前代相比,多了樞密院的建制;其次,由於官與差遣的分離,許多機構或該機構的部分職能被虛化,機構設定重疊,如吏部之外有審官院、刑部之外有審刑院等;其三,經神宗改革,機構的職能又發生不少變化,而後,北宋末年徽宗勇於改作,南宋期間高宗等又不得不改作,機構的重疊設定與不斷改變之中貫徹著每一個皇帝的不同意志;其四,宋代宰輔權力的流動性極大,處於不斷變化的階段。後人的零星研究,往往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尤其很少從機構的實際運作和權力具體表現的過程中去梳理所有的史料,得出比較深入的、全面的結論。而且,宋代流傳至今的史料龐雜繁多,今人未來得及對它們做出全面的梳理,所以,宋代的宰輔制度到今天仍然如同一團迷霧,撲朔迷離,對同一史實學者常常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面對這一學術研究空白,本書詳盡地研究了宋代宰輔制度的演變、發展過程及其歷史意義,闡述了相權的演化軌跡,以及宰輔內部權力之流動、宰輔與三司之關係、宰輔與台諫之關係等多方面內容,從而得出以下結論:宋代宰輔制度正處在從三省制向一省制轉化的衰變階段,其間經過恢復三省制的嘗試,最終完成了從三省制到一省制的轉變;在宋代宰輔集體領導制中宰相個人權力在不斷膨脹,這是由宋代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的決策所決定了的,到了南宋大致進入權相時期;宋代參知政事是宰相的行政助手,偶爾發揮牽制宰相的作用,然多數時間受控於宰相;宋代二府關係中宰相處主導地位,且逐漸吞併樞密院權職,最終兩套班子合併為一;宋代三司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始終隸屬於宰輔領導,元豐改制後就融入尚書省,完全成為宰輔的下屬機構;宋代台諫最初尚能發揮對宰輔的監察作用,神宗以後逐步為宰輔所用,徽宗以來最終為宰輔所控制;宋代宰輔的職權完全是在宰輔們之間流動,即在宰相、參知政事、樞密院正副長官之間流動,此長彼消,這與三省制建立過程中,宰輔職權外流到當時仍非宰相機構的尚書台、中書省不一樣。本課題研究注重以下三點:其一,以能夠收集到的、流傳至今的宋代第一手史料的全面梳理為研究的基礎;其二,重視機構和權力的實際運作過程,著重於動態的過程研究,而不僅僅停留於正史《職官志》之類的已成模式化的固定材料之複述;其三,在材料梳理和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力求貼近或“還原”歷史。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治”的社會裡,國家和朝廷的每一項規章制度都是沒有根基於“法”的意義上的根本保障,國家雖然有基本可遵循的法規制度,但永遠要視獨裁者的興趣而定、而轉移,每一項制度必然都有例外。所以,每一位宰輔的職能和職權,既要依據制度之規定,又往往因帝王的喜好而改變,宋代也不例外。這是必須引起研究者重視的一個問題。研究者需要澄清制度,辨別例外,既不因固定的制度而捨棄例外,又不因個別例外而否定製度。同時還必須辨明:這些例外是短期非正常態行為,在兩宋歷史流程中偶爾存在;還是不斷地重複出現,以至成為慣例而實際上替代了制度。也就是說,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制度有可能逐漸被例外所替代,成為新的制度。對宋代宰輔制度的某些側面,不同學者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往往是因為側重的史料不同,沒有很好地將制度與例外區分開來。本書所堅持的“動態”研究立場,就是注重了這些區別。

此外,在宰輔制度的討論過程中,宰相所處的位置當然最為顯眼突出,他們是宰輔機構中日常工作的主持者與決策者,在宋代相權強化過程中他們的作用越來越變得舉足輕重。自始至終,他們是宰輔機構中的主體成分與主流傾向。本書的研究也是以宋代宰相制度研究為核心的,帶動其他宰輔制度研究的展開。力圖形成主次分明、輕重突出的網狀結構研究模式。

作者簡介

諸葛憶兵,男,漢族,1959年6月25日生。浙江省溫州市人。1980年7月畢業於溫州市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科。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在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第一中學任教。1984年9月,考入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師從陶爾夫教授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賀鑄詞研究。1987年7月獲得碩士學位,留校任教。為二至四年級本科生及碩士生講授宋元文學。1994年9月,考入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師從郁賢皓教授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1997年5月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獲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徽宗年間詞壇研究

《宋代宰輔制度研究》《宋代宰輔制度研究》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同時為南京師大中文系文科基地班學生講授“宋代文學”專業課。1997年7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宋史專題研究,課題為《兩宋宰輔制度研究》。同時為四年級本科生及碩士、博士生講授宋史專題課。1999年6月出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發表論文六十多篇,出版《宋代女詞人詞傳(合著)、宋代宰輔制度研究》、《徽宗詞壇研究》、《巫風源流觀》、《宋詞精品》、《唐詩精品》、《宋代文史考論》、《北宋詞史(合著)、《李清照與趙明誠》等專著多部,主編“文人情侶叢書”一套。

目錄

第一章宰輔制度的沿革與宋代宰輔制度

第一節漢唐宰輔制度之沿革
第二節兩宋宰相制度的演變
第三節元明清宰相制度的演變

第二章宋代的三省制

第一節中書門下
第二節三省的建構
第三節三省的再度趨同

第三章宋代相權之強化

第一節與士大夫治天下
第二節對后妃、外戚、宗室、宦官的抑制
第三節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第四節相權短暫的萎縮
第五節宰輔集體領導制

第四章宋代宰相的職權

第一節議政權
第二節施政權
第三節代行決策權
第四節宰相代行用人權
第五節宋代尊崇宰輔的措施

第五章參知政事

第一節參知政事的設立
第二節參知政事職權的演變
第三節與宰相的關係

第六章樞密院

第一節樞密院機構和職權
第二節二府之間的矛盾
第三節宰相對樞密院軍政的節制
第四節樞密院參預軍政以外的政務
第五節二府趨同的走勢

第七章宋代宰相與三司的關係

第一節三司制度的建立和演變
第二節三司歸屬中書領導

第八章宰相與台諫的關係

第一節台諫的淵源和建制
第二節台諫對宰輔的制衡關係
第三節宰相對台諫的控制

參考文獻

附錄:宰輔拜罷表

有關國學的新書

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本期任務要盤點的是有關國學的新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