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格斯牛,又名阿伯丁·安格斯牛(AberdeenAngus),原產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阿伯丁和安格斯等郡,黑色無角,又培養出紅色安格斯牛,其生產性狀同黑色安格斯牛完全相同。特點
安格斯牛體格低矮,體質緊湊、結實。頭小而方正,頭額部寬而額頂突起,頸中等長,背線平直,腰部豐 滿,體軀呈圓筒狀,四肢短而端正,體軀平滑而豐潤,皮膚鬆軟,富有彈性,被毛光亮、滋潤,少數牛的腹下、臍部和乳房有白斑。成年安格斯牛體高122厘米,體斜長144厘米,體重平均為500公斤。公牛體重為 700-750公斤。安格斯公犢6月齡斷奶重198.6公斤,母犢174公斤,日增重約為1000克。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月齡性成熟,但常在18-20月齡初配;產犢間隔短,一般都是在12個月左右,連產性好,極少難產。
安格斯牛性情溫和,易於管理,在國際肉牛雜交體系中被認為是最好的母系。由於難產少,與其他品種牛雜交,以每100頭母牛計算.通常可以多得8頭犢牛。故在一些溫帶的養牛國家,多以安格斯牛為母系,組織肉牛雜交利用體系。難產率較高的夏洛來母牛用安格斯牛選配,可減少難產,生產優質牛肉。
這種牛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肉用品質好、屠宰出肉率高等特徵,特別適應丘陵、山區的自然放牧,其雜交改良的後代不僅適應天然放牧的各種環境,而且適應秸稈氨化的舍飼條件。利用安格斯肉牛改善和提高肉牛品質,是增強我國牛肉出口競爭能力、發展創匯農業的有效途徑。
培育史
安格斯的培育是從18世紀末期開始,選育的方向要求早熟,肉質好,屠宰率。飼料報酬率和犢牛成活率高,這些方面是在許多育種者和養牛者長期致力於本品種選育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的。1835年成立品種,1862年該牛進行良種登記,1909年定名並被輸往歐美許多國家,成為肉牛業已開發國家的主導品種之一。該牛外貌的顯著特點是無角,被毛黑色或紅色;體軀低矮(成年公牛體高130.80cm,成年母牛體高123.10cm),寬而深,呈圓筒狀;四肢短而直,前後襠相當寬,體質結實,頭小而方,額寬,頸中等長已較厚,全身肌肉豐滿,皮膚鬆軟而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