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簡介![學海書樓](/img/7/0fb/nBnauM3XzMjM1MDN1gzN5MDN0MTM4EzN4UTMwADMwAjMxAzL4czL2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學海書樓,是由賴際熙太史於1923年創辦,他是漢學專家,辛亥革命後移居香港,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賴際熙太史畢生旨在傳揚中國國粹,聚書授學。在1963年前,原址在上環般含道。 其國學古籍有1,900餘種,總共34,600多冊,在樓址搬遷之隙,賴際熙太史將之藏書全部借存於香港大會堂圖書館。在2001年,特藏再移遷到香港中央圖書館九樓參考圖書館,供讀者參閱。學海書樓的藏書多數已經絕版。
學海書樓是香港地區早期的私立圖書館。1923年由居香港的清代太史賴煥文創設。宗旨是“發揚國學,保存國粹”。除將藏書供公眾借閱外,還舉辦國學講座,聘請知名學者每周講學,形成常例,至今不廢。該樓藏書主要是國學古籍,系自購、捐資購置或捐贈的,因圖書日增,得殷商名流資助購樓藏書,並作講學場所。到1963年,書樓經年日久需要改建,徵得香港市政局同意,將全部圖書長期借存於大會堂圖書館,供民眾閱覽。藏書有經史子集等古集1,900種2. 6萬多冊。書樓現設董事會,掌理日常事務。
關於賴際熙
簡介‍‍ 賴際熙(1865-1937),字煥文,號荔坨,增城市增江街光輝村湖塘埔人。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攻讀於廣州廣雅書院。
賴際熙是清末最後二屆的進士之一。賴際熙居港,以講學授經為主。‍
清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的科舉考試中,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授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總纂。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他移居香港,謝絕國事,專心從事教育和國學研究。
民國二年(1913)任香港大學中文總教習兼教授。
民國十二年(1923),為提倡國學,得香港及海外熱心人士捐款,設立學海書樓,藏書數十萬冊,又是講學場所。‍
他講學文採風流,聽者頗眾。他尊崇孔孟之道,每逢孔子誕辰,都親自主持紀念大會,宣講孔孟理論;又常想念清室,對清室的滅亡寄以哀思。
民國四年(1915)曾參與纂修《廣東通志》,後與陳念典、湛桂芬總纂斷限於宣統三年(1911)的《增城縣誌》,又編有《清史大臣傳》、《崇正同人系譜》、《赤溪縣誌》。
民國二十六年(1937)辭世,享年73歲。
後人集其生平所作,編有《荔坨文存》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