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恩起義

孫恩起義

東晉末年孫恩、盧循領導的農民反晉鬥爭。這次起義是東晉南朝時期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農民起義。這次堅持鬥爭達十二年之久,轉戰長江中下游以南的廣大地區。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對東晉門閥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簡介

孫恩起義示意圖]孫恩起義示意圖]
孫恩起義,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孫恩領導浙東人民反抗東晉王朝的農民起義戰爭。

背景

東晉末年,士族豪門憑藉特權,過著貪婪腐朽的生活,不斷加強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終於激起了浙江東部的孫恩起義。淝水之戰後,東晉外部威脅暫時消除,孝武帝滿足偏安局面,攝政的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權,政刑謬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朝政腐敗,不斷爆發流血鬥爭。浙東地區賦役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孫泰,企圖利用傳道聚眾反抗東晉朝廷,被司馬道子誘殺。其侄孫恩逃入海島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島),聚眾百餘人,伺機復仇。孫恩一家世世代代信奉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東漢順帝時由張陵創立的,信教的人要交5斗米,用作相互幫助的基金。東晉末年,浙東一帶的農民被剝削得貧困不堪,信教的民眾越來越多。

經過

隆安三年十月,孫恩乘朝廷強征“樂屬”(晉廷徵調浙東諸郡免奴為客者以充兵役),引起浙東社會騷亂之機,登入攻克上虞(今屬浙江),襲會稽(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十一月,俘殺會稽內史王凝之,自稱征東將軍。一時會稽、吳郡、吳興、義興、臨海、永嘉、東陽,新安等八郡(今江蘇、浙江境)紛起回響,旬日之間,義軍發展至數十萬。晉廷急命衛將軍謝琰、輔國將軍劉牢之率領北府軍前往鎮壓,義軍兵敗,於十二月退回海島。四年(400年)五月,孫恩從浹口(今浙江鎮海東南甬江河口)登入,攻克餘姚(今屬浙江)、上虞,進而進攻邢浦(今浙江紹興東)、會稽,轉攻臨海,與晉軍激戰。十一月,晉寧朔將軍高雅之大敗,孫恩軍追擊至山陰。東晉朝廷大震,再命劉牢之統率北府兵、都督浙東五郡兵對義軍反撲。孫恩為避其鋒芒,再退入海島。五年二月,孫恩復以水軍襲句章(今浙江寧波南鄞江南岸)不克;復還海島。三月,孫恩北趨海鹽(今屬浙江),敗於劉牢之部將劉裕;五月,轉而攻占滬瀆(今上海吳淞江)乘勝沿長江西進。六月,抵京口(今江蘇鎮江),逼近建康(今南京)。東晉朝廷急調江北諸郡官軍及在浙東的劉牢之所部北府兵入衛京師。孫恩畏懼,暫棄進攻建康計畫,一面派兵襲占江北重鎮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一面由孫恩親率主力浮海北上,攻占郁洲(今江蘇連雲港市東雲台山,當時隔江在海中),生擒高雅之。八月,義軍與劉裕所部晉軍激戰,孫恩又失利,損傷慘重,被迫沿海南撤,第四次撤回海島。元興元年(402年)三月,義軍在進攻臨海作戰中,嚴重受挫,孫恩遂喪失信心,投水自盡,家人、部下跟隨投水者百餘人。餘眾數乾人推舉其妹夫盧循為首領,繼續堅持抗晉鬥爭(參見盧循起義)。 孫恩領導的浙東農民起義堅持戰鬥了12年,轉戰東南沿海各地,沉重地打擊了東晉的統治,使它一蹶不振,一步步走向滅亡。

點評

孫恩起義是中國農民戰爭中首次使用水軍作戰,義軍數次威脅東晉京師建康,動搖了東晉的統治基礎。但由於沒有建立穩固的後方根據地,作戰指導上幾次錯失有利戰機,在晉軍的反撲中,義軍幾次退回海島,使已取得的戰果不能鞏固,起義終被東晉鎮壓下去。

晉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