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指的是太和四年(369年)十一月至太和五年(370年)十一月,前秦名將王猛率軍攻占前燕都城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並滅亡前燕的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前秦滅前燕之戰前秦滅前燕之戰

前秦滅前燕之戰,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輔國將軍王猛率軍攻占都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滅亡前燕的著名作戰。

中國前燕慕容□即帝位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逐漸加劇。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十一月,燕國吳王慕容垂恐被太傅慕容評謀害,逃奔至秦。前秦主苻堅,早有滅燕之心,遂趁機以燕不實現割虎牢以西之地入秦的諾言為由,派輔國將軍王猛率兵攻燕。次年正月迫使洛陽守將投降,留軍駐守後還師。六月,苻堅面授方略,命王猛領步騎6萬再次擊燕。王猛在陣前誓師,激勵將士殺敵立功。秦兵破釜棄糧,大呼競進。燕軍慘敗,被殲15萬餘人,慕容評單騎逃往前燕都城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秦軍進而圍鄴。苻堅率精兵10萬至鄴督戰,迅克該城。慕容□出奔被俘,前燕亡。

經過

建元五年,東晉攻前燕時(參見晉攻前燕之戰),前燕曾以割讓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西土地為條件向前秦求救,前秦出兵2萬往援。但“外為赴援,內實觀隙,有兼併之志”(《晉書·慕容啼載記》)。戰爭結束後,前燕反悔食言,前秦王符堅早有圖燕之志,遂以此為藉口,於十一月派王猛統將軍梁成、鄧羌等率步騎3萬,進攻前燕。十二月攻洛州刺史慕容築鎮守的洛陽。前燕帝慕容暐派衛大將軍慕容臧率精兵10萬馳援,進至滎陽,王猛派梁成等率精銳萬人,輕裝兼程奔襲,大敗之於石門,殲萬餘人。洛陽守將洛州刺史慕容築,因援軍不至,在王猛政治爭取下於次年正月以城降。梁成再次進攻滎陽,殲前燕軍3000餘人,慕容臧退軍新樂(今河南新鄉市)。前秦軍占領洛陽、滎陽兩戰略要點後,王猛留鄧羌屯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晉洛陽故城西北隅),自率軍返長安。以示此次攻燕,僅在於奪取慕容暐前允割讓之地。

前燕左丞申紹,認為前秦“非唯守境而已,乃有吞噬之心”(《晉書·慕容暐載記》),建議增加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等邊境各要點之兵力,加強戰備。慕容暐未予採納。

四月,苻堅令王猛統楊安、張蚝、鄧羌等10將,率步騎6萬進攻前燕,同時繼續集結兵力,準備親自率領以為後繼。為能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勢,達戰略突襲之目的,以便一舉滅燕,苻堅命王猛以洛陽地區為前進基地,由捷徑北進,“從壺關(今山西長治北)、上黨(今山西黎城南)出潞川(山西濁漳河)”(《晉書·苻堅載記》),直取鄴城。六月出軍,七月,王猛自率主力攻壺關,令楊安率一部兵力攻晉陽,以掩護主力之左側背。八月,慕容暐命太傅、上庸王慕容評率軍30萬援二城,另遣慕容桓率軍萬餘屯沙亭(今河北大名東)為後繼。是月,王猛攻破壺關,俘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到郡縣,皆降附。安攻晉陽不克。

九月,王猛留屯騎校尉苟萇守壺關,自率主力援揚安。猛以地道攻城,破之,俘前燕并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慕容評畏猛怯戰,率援軍滯留於潞川,不敢前進。十月,王猛留部將毛當守晉陽,率主力進軍潞川,與前燕軍隔河相峙。慕容評認為秦軍深入,不利持久,企圖據河防守,堅壁不出,以疲憊秦軍。王猛派游擊將軍郭慶,率精騎500,乘夜由小道迂迴至燕軍後,燒其輜重。火光見於鄴城,慕容暐遣使催慕容評速戰。慕容評被迫出戰,其兵力雖占絕對優勢,但由於慕容評為人貪鄙,官兵怨憤,軍心離散,戰力不強。二十三日,雙方交戰半日,前燕軍大敗,被殲5萬餘人。前秦軍乘勝追擊,又殲10萬餘人,前燕軍全軍潰散,慕容評單騎逃回鄴城。原屯沙亭之慕容桓,率軍撤至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前秦軍遂進圍鄴城。

為保證必勝,苻堅令王猛圍而不攻,陣前休整,候主力到達後合力攻城。同時令李威輔佐太子留守長安;令陽平公苻融屯洛陽,對東警戒,確保後方;自率精兵10萬馳赴鄴城。到達後,在組織攻城的同時,命鄧羌率軍攻信都(今河北冀縣),以牽制北部前燕軍。十一月初六,慕容桓由內黃退去龍城(今遼寧朝陽),初七,前燕散騎侍郎余蔚(一說徐蔚)等夜開北門,迎接前秦軍,慕容暐等逃向龍城,被前秦軍追俘;各州郡牧守先後降,前燕亡。

前燕背景

慕容皝的兒子、少帝慕容暐之叔吳王慕容垂在擊敗桓溫的戰役中立下大功,然而他卻被掌權者慕容評所猜忌。慕容垂被逼無奈,出走前秦,被苻堅收留。苻堅早就想消滅前燕,一直忌憚慕容垂,如今最大勁敵已經投誠,苻堅遂開始討伐前燕的計畫。前燕軍團起初並未處於下風,但由於當權的慕容評為人貪鄙,致使軍心離散,結果前燕15萬主力部隊被王猛所率領的前秦軍殲滅。苻堅趁勢率10萬軍隊包圍前燕的首都鄴城。公元370年十一月,慕容暐逃出鄴城,試圖返回遼東的根據地龍城,中途被前秦軍抓獲,前燕滅亡。

點評

此戰,苻堅在掌握戰機上,能在前燕朝政敗壞,內部矛盾加劇,且又連年與東晉作戰、軍隊戰鬥力大為下降之時發動進攻;在戰爭指導上,能先取前進基地,再由捷徑進軍,攻其無備,直搗腹心,是獲勝的基本原因。王猛在作戰指導上,採取政治攻心與武力打擊相結合,以及地道攻城、迂迴夜襲等戰法,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晉朝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