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微冬

孟微冬

孟微冬,1960年生,字慶浦,號阿圖。祖籍河北唐山,大學學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東方祥和書畫院副院長。擅長花鳥畫、山水畫和篆刻。

基本信息

藝術簡介

孟微冬近照 孟微冬近照

孟微冬,字慶浦,號阿圖,祖籍河北唐山,大學學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東方祥和書畫院副院長。擅長花鳥、山水、篆刻。

無派獨自派,無師萬物師。在創作工程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表達自我。用傳統筆墨探索現代繪畫新途徑,以國學思想為根本在園林式花鳥畫的基礎上又以十二生肖圖騰自然造像為原型,開創形意門畫法,努力創造人文精神與哲學思想的新概念。

孟微冬在藝術道路上有自己清醒地判斷與選擇,特別是置身在現代社會鮮活的氣息與文化的變異都給他新的啟迪和觸動,使他轉換了思維方式,以新觀念去認識事物,在藝術實踐中探索新的“言說”方式,以表現新的審美理想和美感魅力,應該說這是孟微冬這一代畫家的責任和使命,也是畫家面對豐富生動的現實世界產生的自覺要求。

藝術評論

文化自覺

當代審美的文化自覺

最新形意畫作 最新形意畫作

中國畫是中國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具體文化樣式之一,因而中國畫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作是中國文化 的存在及演化的一個縮略。作為一個當代畫家,如何在繼承中精進並體現個人的藝術風格,讓自己的藝術作品滿足當下審美語境的要求,這是當代中國畫面臨的共性問題。“文化自覺”是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創建。從某種角度說,孟微冬近四十年的藝術之路和心路歷程一直困惑於“文化自覺”和受益於“文化自覺”精神。

說孟微冬困惑於“文化自覺”,是因為在藝術實踐中,他一直困惑於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中國畫的優秀品質;說他受益於“文化自覺”,經過幾十年的反覆思考,不斷探索,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又不完全悖於傳統並符合當下審美語境和趣味的創作之路,抑或說是藝術風格。

一、貼近文脈和親近自然的創作心路
郭熙《林泉高致》中引用《論語》名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是中國畫創作長期以來普遍認可的價值觀;而孟微冬作為一名當代畫家當然無時不在思考自己的藝術之路。孟微冬的中國畫,無論花鳥或山水畫,無不體現中國文化的典型精神“天人合一”,畫面寧靜而優美。而良好的文化素養在傳統文化的“文思意境”化作“筆墨意境”的轉化過程中,讓內儒外道、內儒外禪的個人心性修養轉化成一幅幅美妙的水墨圖式,將古老的生態美學躍然紙上,將中華民族休養生息的熱土上的奇花異卉、古木奇禽展現在讀者眼前。皖南的生活及遊歷嶺南的經歷大大豐富了孟微冬的創作源泉。貼近文脈,讓自己的作品不失筆墨的高雅趣味,追求“氣韻生動”的永恆境界;貼近自然,讓自己不離社會主流文化意識和主題創作方向。

二、追求中國畫“內美”與“外美”的精神向度
中國畫是哲學的,講究作品本身的“內在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這種“秀外慧中”的藝術品質讓所有的中華文化基因的人都情有獨鍾。內美當然是指中國畫的筆墨之美和氣韻生動,中國畫的筆墨是有特殊文化含義的。松年在《頤園論畫》中更是細緻地描繪出“‘皴、擦、鉤、斫、絲、點’六字,筆之能事也,藉色墨以助其色津風韻、萬語千言,不外乎‘用筆、用墨、用水’六字盡也”。孟微冬習畫便在名師指點下苦練用筆,多年的創作實踐,在創作過程中體驗中鋒與側鋒用筆的“方圓之道”而產生力與美的美學效果。在千萬次的墨破水、水破墨的水墨試驗中熟練的掌握了中國畫,主要是山水畫的“水灰色”基調,這種“不飽和”用墨的技法讓孟微冬山水畫增添了不少靈性,水墨暈章,渾厚華滋。而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的運筆體驗在他的花鳥畫作大膽嘗試取得了意外的視覺效果。如他的大樹幹運用山水畫的斧劈皴法,增加了林木的蒼潤,枝幹的穿插密而不亂,體現他靈活多變的線條在為創作主題服務時的把握能力。胸中有山,心中有物,意在筆先,所以他的畫給你一氣呵成之感。而畫面中的留白或留雲,因為有意在筆先,而顯得更加生動。“讓氣韻在畫面中流動”成了孟微冬比較典型的藝術風格。而孟微冬的圖式風格在形式感上也是很強的,喜歡滿構圖,講究色潤,黑白對比,大膽採用西畫中的“平面構成”、“意象構成”,增強了畫面的視覺衝擊力。

三、浪漫主意色彩洋溢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心靈自由”
孟微冬崇拜法國的大藝術家德拉克洛瓦,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重對比、重中古的荒誕。我們欣賞孟微冬的中國畫,無論花鳥或山水絕不是閉門造車的簡單臆造,而都是生活中的有感而發,山水或花鳥林木都喜歡用誇張的手法,這又與自然原貌拉開了距離,而回歸到中國畫的本質——意象。藝術家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而是將自己對生活對自然對藝術的感悟,用一定的藝術手段和形式表現出來,在創作中充分表現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個人情感,從來不計較一般意義上筆墨的得失,而是追求心靈上的最大自由,“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我們從他創作的作品中能體會到他的率性和胸意。

山抱叢評論

無派獨自派無師萬物師---讀孟微冬作品集

認識孟微冬始自他的畫作,走進他的心靈也緣自他的畫作。微冬先生常常這樣感嘆:“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表達自我,這也許就是創作的真諦,但要實現不太容易。”

近期花鳥 近期花鳥

於是,這種追求就瀰漫在他所有的作品裡,無論畫花鳥,還是潑山水,都呈現出微冬式的鮮明而又濃郁的“自我”。這種大寫的“自我”,讓花鳥閃現一種超脫凡俗的靈氣,讓山水袒露一派壯闊恣縱的豪氣。

雖說他踏上繪畫之路時,曾受過岳父的影響,但真正導引他的是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熱愛,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痴情,愛得那樣痴迷那樣難捨難離,他在痴迷中尋找著“自我”,只有握起畫筆,他的心才能真正安寧。期間,他興奮、他得意、他希望、他迷茫、他消沉……但他沒有氣餒。他不斷地否定著自己,又不斷地尋找自己,尋找自由,並將它們凝聚在自己的畫作里。

微冬在創作思想上受老子的影響頗深,並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充分體現。“不論是何流何派,只要能為我所用,就會被吸收消化,並且發揚光大……”微冬雖說無名義上的老師,但大自然的萬物,生活中的點滴,都是他的老師,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激發著他創作的靈感。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是一體兩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空間,都有生動的畫面都有值得別人欣賞的地方。

近期花鳥1 近期花鳥1

無派獨自派,無師萬物師。雖然他的作品由花鳥走向山水,再而又山水、花鳥同時創作等,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繪畫的執著和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用勤奮紮實開拓自己的畫風,他用創新豐富自己的圖騰。正是這執著和追求,給這浮躁的現實世界,營造出一方充滿詩意、清新優雅、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園和靈魂財富。

讀微冬的畫每每能感受到這種隨和平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走進微冬,感覺不到他身上的躁氣,他是一個儒雅敦厚又睿智的人,像朋友又像兄長、樸實親切;他把自己感性的心放在畫境裡、放在大自然所呈現的淡霧、山嵐中。

讓我們在塵世的紛繁和喧鬧中停下來,坐在微冬的畫面前,聽流水潺潺,聽花瓣劃破空氣靜靜飄落……

山抱叢

2009年夏末於北京

近期花鳥2 近期花鳥2

江天寶評論

心語.心聲.心象---讀孟微冬山水畫有感

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必然有自己的創作主張和藝術理想。並在經年累月的創作活動中實踐自己的主張和理想,不斷修正和豐富自己的繪畫語言,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孟微冬對傳統中國畫的本質特徵傾向認同“意象”之說。即認為中國畫中的山水畫大系就本質特徵是寫意的,是畫家感知自然,親近自然後將“物象”變成“心象”,再將心象還原到宣紙上的心路歷程。我們在宣紙上欣賞到的山水,已非自然的山水,而是經創作主體——畫家情感介入後描摹出的心象,即意象。是象外之象。這種創作過程符合認識過程的二次飛躍,在創作中既有理性的描摹,也有感性的想像。既有哲學般的歸納,也有詩意般的揮灑,整個創作過程充滿了生命情調。既便是宋代幾位山水大家的寫實作品,也絕非是對真山真水的簡單描摹,而只是畫的比較工細而已。因為宋代理學倡導的“窮其物理”理學思想的介入,有寫實主義傾向罷了。繼承傳統就是繼承中國畫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充滿了中國古代先賢的哲思,既有儒家“君子比德”的人生境界,也有道家返樸歸真的“素樸”思想,還有釋家“靜、虛、空”的超然。將中國畫稱作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國粹之一,其因便緣於這裡。

孟微冬在山水畫創作中,比較欣賞范曾老師倡導的“回歸古典之美”。即回歸到中國傳統寫意山水畫的充滿哲思的理性美和充滿詩意的浪漫之美,繪畫語言有中國的書法美感,作品要有動人之處,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觀和生命情調。

山水新作品 山水新作品

說“中國畫是哲學的”,多年的創作實踐,孟微冬深切地感悟到那些傳統的美術作品,尤其是宋元時期那些名家作品和清代的新安畫派作品中無不透露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有些是積極的,昭示著古典的生態美學,宜游宜居,充滿詩意,有些作品是避世的,畫面枯寂、荒寒,但有一點是統一的,那就是人與自然是和諧相生的。人在自然畫面前是充滿敬畏之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貫穿於作品之中,“道法自然”這種樸素的哲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歷代畫家。作為當代藝術家,無疑也承載著“助人倫,成教化”的社會功能。山水畫創作應喚起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熱愛與保護,人類賴以棲息的環境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所以孟微冬筆下的山水畫總是喜歡在青山綠水中點綴幾幢房屋或茅舍,寧靜的畫面中因為“人”的介入而富於生活氣息。而這種仙境般的境界讓都市人更多了一份嚮往。

篆刻作品 篆刻作品
近期山水作品 近期山水作品

說“中國畫是詩性的”,孟微冬從十多年前涉足山水畫創作,走的就是中國文人畫的主流之路,以寫意風格入畫的。他反對對真實山水的簡單描摹,即對景摹寫,而是注重“搜妙創真“內心感悟,在營造意境上下功夫。惟意境美才會產生詩性,換言之,惟有詩性才會創造出讓人遐想聯翩,韻味無窮的作品。我們欣賞孟微冬的作品,總會有一種“文思意境“感動著我們:青山含翠、遠山如黛、小橋流水,樹木蔥鬱,雲鎖霧斷,青山綠水中若隱若現幾棟房屋掩映在山巒中。而在具體創作風格上孟微冬最擅長“留白”,前輩先賢“計白當黑”的手法運用很嫻熟,那流泉、那白雲,不著一墨,是畫眼,讓整個畫面顯得靜中有動。“讓氣韻在畫面中流動”是他的藝術追求,也是他的藝術特點。明代李日華說:“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孟微冬善於解讀各地山水自然靈性並賦於詩意,所以作品可讀性強且耐讀,讓人回味無窮。說“中國畫是書法的”,山水畫自唐獨立分科以來,中國的書法藝術已非常發達了。書法美感的介入無疑為山水畫的創作增添了無與倫比的活力和美感。使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高度一下提升許多了。在山水畫中的“文思意境”中增添了“筆墨意境”使山水畫的造型功能中增加了許多文化功能。近代畫家吳昌碩說“五嶽儲心胸,崢嶸出筆底”。欣賞中國山水畫,六法之首要為“氣韻生動”,但如果離開“骨法用筆”恐怕作品要打折扣了。孟微冬是早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又善篆刻,中鋒運筆、側鋒橫掃,對筆情、筆性、筆意的熟稔把握,讓他的山水畫增加了幾分文人的書倦氣。“筆法要健、墨氣要活、丘壑要奇、氣韻要雅”。這是清龔賢說的話,說明筆墨在山水畫創作中是多么重要。孟微冬始終把“氣骨高雅、神韻秀逸、使筆無痕、用墨精彩、布局變化、設色高華”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高度決定視野,孟微冬對山水要訣的認知正確,所以他創作的山水畫既古意盎然,又清風撲面。

說“中國畫是源於生命”,這也許是孟微冬感觸最深的一點。孟微冬少時主要生活在江淮勝境滁州。就是歐陽修筆下蔚然深秀,環滁皆山也的滁州,自然美景的薰陶,厚重昌盛的文化,讓孟微冬比同代許多藝術家對自然的鐘情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也許多了幾分感情。這種感情讓他成年以後遊歷祖國的大江南北多了幾分激情。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筆墨的熱衷都是刻骨銘心的,“古人寄情物外,意在筆先,興致飛躍,得心應手(明代沈襄語)。因為有創作激情,所以作品中才洋溢著生命情調。因為有生命情調才有“握筆而潛萬象,揮毫而掃千金”(北宋韓拙語)。他筆下的許多江南山水小景才畫得“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將,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這就是藝術家的情懷,也是藝術家將個體生命融入自然以後幻化出的藝術成果。閎約深美,韻味雋永。

近期山水作品1 近期山水作品1

“筆墨當隨時代”(石濤語),這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每一個時代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自然會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今天毛筆已遠離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它的核心功能已退化,但從事中國畫創作又離不開它,說筆墨上追宋元已屬自我安慰,這是當今藝術家的群體性無奈。如何將中國畫從傳統繪畫形態走向現代繪畫形態這是一個藝術家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孟微冬知道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在筆墨下精進,有自己的筆墨個性,二是在圖式個性發展,做到構圖新穎。坦率地說中國畫創新不外乎形式的誇張和筆墨的張揚,這種創作活動是在師古人又師造化的前提下進行。我們欣慰地看到孟微冬創作的一些皖南山水畫,積墨積彩,渾厚華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創作激情不減;而那些反映西部地區的作品中,苦澀的筆墨,蒼涼的畫面明顯地多了一些人生社會方面的思考——“青山載不動太多的憂愁”,這是藝術家人文關懷精神在作品中的體現,也是藝術本身的時代訴求。

媒體報導

畫家孟微冬:園林式花鳥畫

問:孟老師請您談談對傳統花鳥畫的新認識。

答:花鳥畫最早起源於中國畫的主流——山水畫,實際上是山水畫的派生,真正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派系畫種,是由南唐李煜開始折枝畫法到南宋趙佶創立的宣和體,這兩位是皇帝畫家所以他們能夠主宰繪畫的命運,甚至形成一種風格或者流派。宣和體以工筆為主,綜合了前面的折枝畫法,一直沿用到今天。這期間,也有不少前人想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創新,特別是近代,早一點元朝可能要差一些,因為元代是外族人入主中原,所以對漢文化不是那么理解,那一時期,是中國畫的低谷。中國畫是從宮廷走向民間,再由民間走向宮廷,再加上宗教的運用。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勞動過程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積累,形成規模形成流派,一方面是皇室的作用,一方面是宗教,全世界的畫種都起源於宗教,包括油畫,逐漸形成體系。

問:請談談近代花鳥畫的特點。

答:花鳥畫到了近代,很多畫家都在思變,其中,近代出現了一批大花鳥畫家,比如說,潘天壽、齊白石、任柏年,這一時期在改革中國畫,最具代表的潘天壽、郭味渠,把花鳥畫移到野外,移到大自然中去,發揚推陳出新,他們想的是既能把傳統繼承下來,又能改進,把花鳥畫的折枝法擴大場景,加上山石、溪水、遠山,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嶄新的面貌。文革時期,有些畫家把工農兵生產的納入到繪畫裡面來,花鳥畫裡面,比如說,畫一堆豐收的碩果,配上一個竹筐、石碾子、鐵鍬,甚至勞動穿的草鞋,把這些元素都融入到中國花鳥畫體系里,是那一個特定時期的風格,這些題材確實與當時社會環境相吻合的,老百姓看得懂覺得很親切。古人說筆墨當隨時代,套用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那時必須順應時代環境。那個時候不能說是什麼門派,就是與時俱進,這種風格一直沿用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

生息 孟微冬seo 125cm×248cm 生息 孟微冬seo 125cm×248cm

問:您如何看現代花鳥畫的創新?

答:現代的社會已經是資訊時代、物質條件跟過去沒法比,也要變化,也要創新,每一個致力於繪畫的畫家都在思考變化創新,門類也比較多,有的借鑑外來的,中西結合。我作為現代的畫家我也不例外,我也在想用傳統的筆墨語言探索現代繪畫的新途徑。九十年代中期以後興起了各種形式風格,大批畫家崇尚形式,比如符號式,用自己臆想的形式模式化,成了一個時期時髦的風尚,帶動了一大批人都這么乾。這種東西為什麼會流行呢,在現實的社會確實很起作用,一個很新鮮的東西,把它固定了以後反覆的重複,到處去宣傳,總會引起人的共鳴和認可,我總結一下,這可以算是現代人快速成名的方法,很多畫家都這樣做,畫的東西幾乎都是一樣,很熟練,這就是符號式,還很有影響,謊言說多了也變成真的了,是社會環境造就形成的,我在這個隊伍當中曾經也想沿用這種東西方法,但是走來走去覺得不對勁,從繪畫的嚴肅性和態度上,與我的性格不相符,於是我在思考我要表現的花鳥畫。前輩畫家們把花鳥的大場景放在大自然的江河湖泊中去,我用今人的智慧把它規範、園林化。表現什麼就是什麼。一個完整的畫面,要么是一片樹林、一片草地,加上空氣,場景大了,寫實的手法很難表現,哪一塊該實,哪一塊該虛,一不小心就呆滯了,因此我把霧氣在畫面流動,通過霧氣體現新的構圖氣韻。

園林式花鳥

園林式花鳥畫的創作美學

中國畫——主要是指文人畫,在經歷了百年的風雲激盪後,已從傳統繪畫形態進入了現代繪畫形態。這是藝術發展過程中自身的嬗變,也是社會變革擬或是進步審美發生變化的客觀要求,創作要“與時俱進”,石濤早就提出的“筆墨當隨時代”今天乃至今後都具有廣泛的意義。傳統文人畫因為書法美感的介入和創作者率意的自由發揮,表現出的抒情意味長期以來適應傳統審美的需要而倍受人青睞。但今天社會,“筆墨中心論”顯然束縛了創作者的創作創新、也滿足不了當下人更寬泛的審美需求。作為從傳統演繹中發展過來的藝術,繼承是無可非議的,但創新也是必需的。既要做到既不消解傳統國畫的筆墨張力和趣味,又有時代審美需求的形式美感,創作內涵和精神性。這是當下中國畫創作面臨問題和難題。象許多藝術家一樣,孟微冬經過多年的探索與思索,找到了一條自己的創作之路。這條帶著鮮明藝術個性和風格的藝術之路,雖歷經坎坷,今天看起來,前途已越來越平坦和光明了。他是位多才畫家,在花鳥和山水畫方面多有建樹,這裡僅就花鳥畫剖析一下他的創作美學,簡析一下他筆下“園林式花鳥”的美學特徵。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移生動質”,“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樹木,飛禽走獸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通過對創作對象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受,以類似詩歌“賦、比、興”的藝術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強調以“意”為主導作用,象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情意。這種藝術品性決定了傳統花鳥畫主是以“私人空間”即文士私人間交流和把玩的形式面貌出現。今天的中國畫早已從繪畫的“私人空間”走向了“公共空間”,即由文房清供堂而皇之地變成了廳堂藝術,殿堂藝術。這一重大的審美方式的變化,倒逼藝術家在創作中必須創作出尺幅更大的、內涵更豐富的、富於時代生活氣息和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眾所周知,中國畫的創新就本質而言不外乎形式的誇張和筆墨的張揚。在艱難的藝術探索中,孟微冬發現都市人閒暇假日理想的去處是公園、是園林。園林是自然與人文思想和諧的完美統一,是自然美與藝術美完美的結合,中國園林建築美學差不多吸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物化形態的文化藝術。如何借鑑學習古今中外園林美學的美學特徵為自己的花鳥創作開闢一條新路,孟微冬結合前輩先賢和當代名家關於“大花鳥”的美術創意,獨創了園林式花鳥畫。

中國園林可說為中國古典文化精神中包括美學精神的感性顯現。這是與園林的綜合性分不開的。小橋流水、亭、台、樓、榭、名花異卉,奇石古木盡收園中。明清時期的江南園林成為中國及至世界建築藝術史上一朵瑰麗的奇葩。可游可居,儒道兼得。取格清雅,氣韻生動,重在韻味。眾美薈萃,超于樂境,顧盼呼應。天人合一,人間仙境。今天的都市化進程和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讓人們越來越遠離了自然,欣賞自然美景,包括園林之美變得越來越奢侈。雖然城市景觀園林,動植物園能解決或滿足一部分的要求,但透過玻璃窗戶的透視、無法消除心中的焦慮與困惑。鋼筋混凝土堆砌的叢林是鮮有詩情畫意的。孟微冬嘗試創作具有古典園林美學特徵和現代都市景觀園林、都市植物園式的生態美學特點的“大花鳥”畫。這種園林式的花鳥畫不是將畫面畫成中國式園林或者植物園,而是在花鳥畫的創作中,從立意、布局、結構、章法、筆墨等藝術符學習借鑑園林的立意構思、布局和排列、將中國傳統的文化元素和藝術符號都和諧地統一在畫面中,增強畫面的視覺效果和豐富藝術本體的內涵。

清代著名藝術家李漁在他的《天巧自呈》專著中認為,中國園林建築是以畫理通諸園林,認為結構第一,要“自出心眼,雅俗俱利”。我們反向思維,園林之所以賞心悅目是與他的豐富性和布局結構有關的。傳統文人畫的弊端就在於過於強調創作者的抒情性,而圖畫過於簡單、過於冷竣荒寒,所以孟式花鳥畫在表現叢林果木時,畫面很滿,枝幹相互交叉,繁複茂密,增強了畫面的衝擊力和視覺效果。增加素描關係,增強色彩張力,強化視覺反差。

明代建築家計成在他的園林專著《園治》中強調園林建築認為:“園林巧於借因、精在體宜”,“構圖無格,借景有因,以小見大,渾然一體。”“園林宜雅,雅也脫俗”,這是中國儒家文化在園林建築中的體現,儒雅的風範在任何時代都引領社會風範。“園林宜清,清而出塵”,這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追求“林下風流”,是中國文士超逸的品格。園林建築的這種儒道兼得的美學品格讓孟微冬深受啟發,中國花鳥創作絕不可丟失中國傳統國畫的筆墨之美,他的雙勾花鳥,沒骨寫意之所以招人喜歡,緣於他深厚的筆墨功力。他的作品之所以耐看,主要是作品中始終透著一種“清氣”,一種超凡脫俗的清逸之風。

中國古典美學一般將“氣韻”看成生命形態,南朝謝赫把“氣韻生動看成中國畫審美的第一要求”。在中國園林建築中也同樣體現了這種美學品格。“氣”重在顯露的一面,“韻”在生命隱蔽的一面,清謐的一面,無限發散的一面,“氣”是形式,“韻”是回味,“韻者美之極”,講究含蓄,講究虛實,曲徑通幽,別有洞天。孟微冬在花鳥創作中特別注意虛實相間,注意留白,所以他的畫繁複但不雍塞。讓“氣韻在畫面中流動”一直是他比較注重的一面;“畫與詩文相表里”,畫有詩意才能產生意境,有意境才能有韻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形式美。孟徽冬創作的花鳥畫在某種程度上有城市景觀園林的形式美感和中國古典園林的內在美,秀外慧中。

也許,園林式花鳥畫創作構想是偶然生髮的,但作為一名積極探索繪事的藝術家,始終在創作中融入創新的思維、生變又在情理之中。孟微冬是一個有著浪漫主義色彩的當代畫家,想像力超群。在創作的大量花鳥畫中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這種藝術特質;他是個表現主義思想比較明顯的畫家,在藝術創作中強調主觀感情和自然感受。新創作的作品又大膽地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與抽象主義統一在畫面中,別開生面。他總是在思索、在探索。他的花鳥畫融中國傳統畫的筆墨、透視、和現代的色彩素描於一體,有明顯的現代“構成”。他是在當代畫中少數具有中國畫傳統筆墨韻味又有現代感的藝術家,在筆線的運動中而且難得保留了書法金石味的那一種。

( 江天寶/文)

藝術作品展

由來

2009年3月15日-18日,“清新典雅”北京畫家孟微冬中國畫展在廈門市老圖書館三樓的二石齋開展,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

發展

2010年2月12日,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由潮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潮州市中國畫院承辦的“孟微冬國畫作品展”在中心廣場文化長廓舉行為期8天的個人國畫作品展開幕式。潮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小莉,潮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林廣鵬局長等領導與嘉賓出席開幕式。

2012年8月17日—8月19日,孟微冬中國畫作品展,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 深圳市寶安區政府,北京東方祥和書畫院廣東潮州市中國畫畫院 深圳市華彩墨韻文化有限公司承辦, 廣東美邦家具實業有限公司協辦。

2013年3月27日,孟微冬花鳥山水畫作品展,在潮州國品堂文化交流中心舉辦。畫展展出畫家新近創作的花鳥和山水作品近百幅。

《妙造自然·孟微冬畫展》於2013年12月24日下午15:00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拉開帷幕。中國美術家協會原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李中貴夫婦,中國將軍書畫院名譽院長、濟南軍區原副司令員兼濟南空軍司令、中將郭玉祥夫婦,中共十八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武警總隊政委董書民少將,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主播張宏民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廣東省書協副主席、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書協主席陳欽碩,深圳市文體旅遊局副局長柴鳳春以及館方和主辦方北京東方祥和書畫院的領導與藝術家們出席該活動。

期待

2015年12月孟微冬中國畫作品展將準備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藝術品潤格

美術作品潤格: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品質部資格審定國畫30000元/平尺。

孟老師畫冊 孟老師畫冊
華發九天香 華發九天香
孟微冬近作 孟微冬近作

藝術出版物

1、《孟微冬畫集》-------河北美術出版社

畫集封面 畫集封面
畫集CIP號 畫集CIP號

2、《中國美術名家經典—孟微冬卷》------河北美術出版社

封面 封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