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中國孝心地圖](/img/6/610/nBnauM3XwQTNyYDO3YTMwQDN1QTMwIjMyMDNwADMwAzMxAzL2E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特點
根據“全國孝心地圖”顯示,中原人口大省河南以孝心指數“91.2”排名第一,而“孔孟之鄉”山東不敵河南、以“90.8”屈居第二,地處華東腹地的安徽省則以黑馬之姿排名第三,餘下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是江蘇、浙江、四川、福建、河北、山西、重慶。
意外的是,在本次孝心地圖上,吉林、遼寧、黑龍江分別位居最後三名,東北三省此次可說是集體墊底。位處經濟發達地區的北京、上海、天津同樣排名靠後。
質疑
此舉引發網友質疑:“哪個地方沒有孝子?又沒有不肖子孫?”且孝與不孝,並無清晰的界線,難以量化採集,繪製“孝心地圖”的做法,本身就極不科學。
更重要的是,孝心指數的高低,是以某地消費某種保健品為唯一依據,所謂的“孝心地圖”,其實是某保健品的“銷量地圖”,其言外之意是,給父母購買這款保健品的子女就有孝心,否則就是不孝,這樣的統計辦法,不僅談不上科學性,而且還隱含著道德綁架。此“孝心地圖”科學性不值得過多討論,真正值得討論的,是這類行為是否越界違法,又該如何識別和管制,惟如此,才能避免網路話語環境被商業過度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