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大約1000多年前,孔氏家族的一支南遷廣州,從而繁衍至今。番禺大龍村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孔尚書祠以及孔氏宗祠闕里南宗祠,兩祠緊緊連在一起,據稱這是嶺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孔氏宗廟。而鍾村鎮詵敦村孔府宗祠——嶺南聖裔報本堂,其題字據稱為明朝狀元倫文敘所題。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兩村祭孔活動已有20年歷史。
簡介
孔尚書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大龍村大龍路20號。據族譜載,該祠始建於明末清初,清光緒九年(1883)和1995年均有重修。坐北向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8米,總進深22.4米,占地面積241.92平方米。兩進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青磚牆,花崗岩牆基。孔尚書祠是紀念孔子第三十八代子孫孔癸戈於明朝中葉修建的,而闕里南宗則是大龍村的宗族祠堂,其中闕里指的是孔子位於山東曲埠的故居,意為孔子在南方的宗支。孔尚書祠與闕里南宗被列為廣州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頭門前建花崗岩台基,花崗岩石門框,石額陰文楷書刻“孔尚書祠”,上款“光緒癸未夏日吉旦”,下款“黃景真拜書”。頭門前石樑架上飾石獅和異形斗栱,梁架、封檐板遍刻花紋圖案,工藝精巧。前後廊的牆楣上1883年的繪畫至今仍然清晰,尤以大門後上方的雙龍戲珠最為生動傳神。頭門後為天井,鋪砌花崗岩條石,兩側為廊。後堂明間後側設有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龕,神龕台基用硬木雕刻。
孔子裔孫千多年前最先南遷定居的地方是廣州。在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帶,均可尋到孔子後裔的蹤跡。孔尚書祠是孔子三十八代孫、唐代廣州剌史、嶺南節度使孔戣的專祠,孔戣官至禮部尚書,死後加封兵部尚書,故稱孔尚書祠,有關孔戣的遺蹟現存已不多。該祠堂對研究孔子家族史及孔戣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