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六千年前,華夏、東夷兩族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炎帝、黃帝、少昊徙都於此。曲阜,商為奄國都,周為魯國都,公元前249年楚滅魯始設魯縣,公元584年定縣名為汶陽,公元596 年初定縣名為曲阜。因“魯城中有阜,逶曲長七八里”而得名。627年併入泗水,634年恢復曲阜建制,1012年更名為仙源,1129年又恢復曲阜縣名。1945年底曲阜與泗水並稱曲泗縣,1946年春曲、泗分治。1958年將滋陽併入曲阜,1962年初仍按兩縣原行政區域分治。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曲阜縣,設立曲阜市。
曲阜是一座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的東方聖城,不僅誕生並養育了孔子、顏子、孟子,還誕生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炎帝曾以曲阜為都,舜帝在曲阜作什器,少昊帝葬於曲阜。全市擁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餘處,孔府、孔廟、孔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曲阜先後被列為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之一,成為獨具特色和中華民族情感色彩的旅遊勝地,2004年接待中外遊客400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12億元。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中華民族始祖先皇古帝的發祥地,殷商故都,周、漢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她以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東方古文化而蜚聲中外,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名城,被西方人士譽為“東方耶路撒冷”
“曲阜”二字,始見於《禮記.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爾雅》釋名說:“大陸曰阜。”東漢應劭詮釋說:“曲阜在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這就是“曲阜”名稱的由來。
早在上古時代,人類祖先就在曲阜一帶生息勞作,開拓了早期的物質文明,文物發掘中發現大量公元前4300--前2400年間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蹟。據古籍記載,在四、五千年前,這裡即是炎帝神農氏營都聚居的“大庭氏之墟”。杜預注釋中說:“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內,魯於其上作庫。”.....《帝王世紀》記載:“神農氏,姜姓也,...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初都陳(今淮陽),復徙魯。”
大約公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於曲阜壽丘。《帝王世紀》說:“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晉書.地理志》又說:“黃帝生於壽丘,而都於涿鹿”。繼黃帝之後,少昊曾在曲阜建設都城。相傳少昊在位84歲,壽百歲,崩葬曲阜城東北壽丘雲陽山,與二帝三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並稱萬世享祀。
中國古史相傳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曲阜留下了活動的蹤跡,開創了發達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前後,曲阜屬上古堯舜時代九大部洲之一的徐州域。公元前十六世紀後的商代,曲阜為奄國國都,並一度成為商王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武王伐紂滅商,武王將其胞弟、王國宰輔周公旦封於故奄地曲阜,立國為“魯”。
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是當時除周王朝首都鎬京外全國文化最發達的城市。特別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魯國聚徒講學,魯國儼然成了全國的教育中心。魯國文化高度發達,所以,人們至今仍用“魯”作為山東省的簡稱。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魯縣入於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始實行郡縣制,魯薛郡,郡治設在曲阜,隸徐州部。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劉啟改封皇子、淮南王劉余為魯王,以魯縣為國都。魯王在魯南宮泮水以北周魯故宮廢址上興建規模龐大、雄偉豪華的魯王宮建築群,為在擴大王宮的面積,在拆除闕里孔子舊宅中發現孔鮒所藏《尚書》、《論語》、《詩經》《儀禮》等古文經書竹簡,得以使孔子思想流傳推廣。
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詔改魯縣為“汶陽”,自魯國滅亡改為魯縣,至是年止,曲阜以“魯”為縣名,歷時長達833年。開皇十六年,詔改縣名為“曲阜”,“曲阜”一名,作為地理名詞歷數千年,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之時,曲阜雖不再是魯南的行政中心,但因其為“聖人”孔子故里而依然受到重視。通過“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曲阜的文化、經濟也空前發達。晚唐之際,僅孔家就出了六位狀元和十四名進士。
宋仙源縣城是曲阜有史以來繼周、漢魯城之後的第三座古城。由於宋王朝崇儒重道,致使朝拜黃帝、少昊、周公、孔子的文武大臣和學者絡繹不絕,文化氣氛十分醇濃。期間賜孔廟文宣王殿名為“大成殿”,於孔子墓前造立石儀。大修少昊陵,立“萬人愁”石碑。宋高宗建炎二年(1129年),金兵入侵,將北宋王朝在曲阜建造的仙源縣治及宮觀、廟宇等建築群及大批珍貴書籍化為灰燼,仙源縣淪入金人統治之下,並恢復曲阜縣舊名。
曲阜城在歷史上曾有四次大的變遷。最後一次是在明代中期。正德六年(1571年)河北劉六、劉七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數百,縣治為墟”。明武宗朱厚詔令山東巡撫於魯故城西南隅--以孔廟為中心重築新縣城,即現存明故城。
清代曲阜地方建制與明代略同。清皇帝累計10餘次到曲阜“朝聖”,學者騷人竟相蒞臨曲阜,為曲阜留下難以勝紀的文化遺存。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曲阜實行縣自治,初屬北洋政府岱南道,後隸濟寧道。1928年,改屬南京政府,隸屬山東省管轄。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曲阜後,縣歸隸魯西道,1940年該屬兗濟道。1945年,日本投降後,與泗水並成為曲泗縣。1946年,曲泗分治,。1948年,隸屬魯中南行政公署第四專署,後改稱尼山專署和藤縣專署。
新中國成立後,曲阜迎來新的時代,1953年,曲阜改屬濟寧專署,1958年與滋陽合併,仍命名曲阜縣,1962年,曲、滋分治,恢復原建制,1983年,濟寧專署改為省轄市,曲阜仍隸屬濟寧市。1986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制,改為省轄縣級市,始稱“曲阜市”,屬濟寧市代管。
“功能溯自生民始、地辟天開第一人”。曲阜古稱聖域賢關,人文薈萃,英彥輩出。在這片古老的土上,誕生了“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以及炎帝神農氏,少昊金天氏、“元聖”周公、魯工伯禽等古帝聖賢。如此眾多的聖賢名士薈萃於此,譜寫了東方聖城燦爛文化的絢麗篇章。
“今日自然時代異、斯民懷念勝前王。”新中國成立後,各級政府對古代曲阜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產極為重視,明文立法予以保護,累年撥專款予以維護、開發和利用。
1961年,國務院將孔廟、孔府、孔林和魯國古城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國家向全世界宣布:曲阜對外開放。1982年4月,國務院將曲阜列為全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曲阜又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列為首批國家重點旅遊城市之一。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列為“世界化遺產”,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半個多世紀裡,這座東方聖城像磁石一般,吸引著六大洲、四大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紛紛到曲阜瞻仰社哥孔子或來此觀光考察,修學旅遊;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和海峽兩岸的同胞,也紛紛回來尋根參拜,認祖歸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曲阜建立了密切的經濟技術、文化學術等方面的合作夥伴關係。有5個國家的6個城市已經與曲阜結為“友好城市”。
曲阜,以豐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古老的城市面貌,敞開了“萬人宮牆”,走出時代的國門,向世界展示那深邃而富有神秘色彩的魅力和風采。曲阜,舉世聞名的“東方聖城”,正以他特有的風貌,迎接前來觀光攬勝的中外嘉賓!
相關詞條
-
曲埠村
村名由來 固定資產47.85萬元;2005年經濟總收入1202 優勢產業
-
楊家埠
楊家埠旅遊區位於濰坊市寒亭區城區南側,面積10.62平方千米。區內道路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裡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民俗風情濃厚的旅遊勝地,是...
簡介 地理位置 傳說 旅遊 特色 -
牟平區曲家埠國小
遼寧省煙臺芝罘區牟平區曲家埠國小
-
楊家埠民俗文化故村
楊家埠民俗文化古村,建於1986年5月,園內設風箏廠、民俗館、年畫館、風箏博物館、古店鋪一條街、文物館、嫦娥奔月台等數十個景區。
概述 歷史沿革 靚點 主要作品鑑賞 有關的擴建項目 -
蘇埠鎮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域總面積68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其中城鎮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里,城鎮長住人口2.8萬人,現轄2個街道辦事處,8個居委會,2...
鄉鎮概況 鄉鎮沿革 地理位置 物產資源 城鄉建設 -
軍埠鎮
軍埠鎮,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轄鎮,位於普寧市西緣,西南接下架山鎮,東毗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仙城鎮,北接占隴鎮,距離普寧市區15公里,高鐵普寧站11.8公里...
地理環境 經濟概況 著名人物 教育 行政區劃 -
長江埠
長江埠,又名:長江鎮,屬鎮或街道級別。歸應城市和孝感市管理,離武漢市2小時左右的車程,人口29306人,面積18.7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簡介 自然資源 交通狀況 旅遊資源 相關詩詞 -
煙臺市牟平區寧海鎮曲家埠學區國小
遼寧省煙臺芝罘區煙臺市牟平區寧海鎮曲家埠學區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