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書名昭字伯宣,松江矮市人。出身於歷代甲等、衣冠相望的湘中右族。明成化五年已醜(1469年)升工部右侍郎,誥封進陛通議大夫。成化十年,迂左侍郎奉旨修治運河及國子監。成化十六年,因治洪水,積勞成疾,卒於故土,享年68歲。皇帝聞訃,異常悲痛,賜碑二座,並在家鄉建造尚書祠。十年浩劫,遭到破壞,1994年王氏後裔不忘先祖功德,又籌款重新修復。現在的尚書祠保存著明代古建築的風貌,有專人管理。祠內環境優雅,古樹參天,鳥語花香,蔭涼爽人。宏偉的建築莊嚴肅靜,雕樑畫棟,飛雲流影,熠熠生輝。雲梯似的小道,使人恍入仙境,高聳入雲的牌坊猶如雲中的南天門,“尚書坊”三個大字閃閃放光。坊上一聯“勝跡流光,崢嶸萬象;沼山仰止,彪炳千秋”表達了人民對王昭的愛戴敬仰之情。遠近民眾,為了贍仰先輩容顏,常來祠內憑弔,並求賜福求平安,終年香炎不斷,常有應驗。
“尚德千秋,書碑攜永。”國家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古蹟,1996年尚書祠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遠近賓客旅遊觀光的勝地之一。
相關連線:孔尚書祠
孔尚書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大龍村大龍路20號。據族譜載,該祠始建於明末清初,清光緒九年(1883)和1995年均有重修。坐北向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8米,總進深22.4米,占地面積241.92平方米。兩進均為硬山頂,人字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青磚牆,花崗岩牆基。
頭門前建花崗岩台,花崗岩石門框,石額陰文楷書刻“孔尚書祠”,上款“光緒癸未夏日吉旦”,下款“黃景真拜書”。頭門前石樑架上飾石獅和異形斗栱,梁架、封檐板遍刻花紋圖案,工藝精巧。前後廊的牆楣上1883年的繪畫至今仍然清晰,尤以大門後上方的雙龍戲珠最為生動傳神。頭門後為天井,鋪砌花崗岩條石,兩側為廊。後堂明間後側設有安放祖先牌位的神龕,神龕台基用硬木雕刻。
孔子裔孫千多年前最先南遷定居的地方是廣州。在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帶,均可尋到孔子後裔的蹤跡。孔尚書祠是孔子三十八代孫、唐代廣州剌史、嶺南節度使孔戣的專祠,孔戣官至禮部尚書,死後加封兵部尚書,故稱孔尚書祠,有關孔戣的遺蹟現存已不多。該祠堂對研究孔子家族史及孔戣的生平事跡具有較大意義。
2002年7月,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